美光:内存将成为电子产业创新的推动力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众所周知,内存市场是一个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的市场,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各家企业的竞争焦点都集中在价格层面。价格战自然也就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率,市场一片哀鸣。
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步入蓝海,成为摆在内存企业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Amit Gattani正在接受21ic记者专访
提供系统级支持
美光科技有限公司嵌入式业务部门营销高级总监Amit Gattani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认为:“的确,过去内存行业充满了同质化和价格方面的竞争,但是现在经过一轮整合之后,整个市场显得更加稳定,而且供需之间的平衡也更加科学。现在我们的关注点是如何帮助客户更好进行创新。现在产品设计不仅仅在于处理器的选择,内存是更重要的突破口,因此工程师需要选择正确的内存产品,需要确保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寿命以及良好的客户支持。这在嵌入式市场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在智慧城市的许多方案当中,一个东西要用上十年的时间,那这时候工程师就会考虑寿命和售后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因为该产品比其它产品便宜三分钱,所以现阶段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增值的设计。我们会帮助工程师进行系统设计。”
他接着解释说,比如美光的创新产品——可管理的NAND。以前大家可能不是太重视电子与总体系统设计方面的接口,以前的DRAM接口设计都是同质化,每家厂商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现在我们更多使用软件的方式来更好更快地管理可管理的NAND和接口,使设计师能够创造更多应用方面的东西,帮助他们设计,这一点正是与其他厂家不同的竞争优势所在。
在目前大热的汽车电子领域,美光正在践行这一思路。
Amit Gattani介绍说:“我们通过两方面来支持客户,首先从与客户一起了解终端应用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优化整个系统的设计。其次,我们让客户有更多的时间做一些增值的事情,包括整个软件和决策方面的设计,而我们根据客户总体需要提供相应的内存产品。美光公司已经与多家汽车OEM厂商紧密合作,帮助他们设定整个内存的系统框架,从而再根据这个框架来寻找和决定所需要的芯片,也就是说我们从系统的整体要求开始,来寻找什么样的内存满足这样的系统设计。”
当然,在有了创新性产品之后,经济规模性也是美光关注的重点。
现在美光已经完成了对尔必达的整合。目前美光公司拥有全系列内存产品,涵盖DRAM、NAND和NOR闪存等产品,在整个行业当中仅有美光和三星公司拥有最全的产品线,但与三星不同的是,美光是纯内存生产商,因此不会与做终端的客户产生竞争。过去五年中排名前五的内存厂商市场份额占到75%,而现在通过一系列整合,前五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占到95%,整个内存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获得了提升,市场也相对稳定起来。
数据大爆炸引领内存需求
Amit Gattani认为:“当前,推动电子产业发展有五大动力,包含物联网、移动终端、可穿戴技术、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都带来数据分析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包括实时决策的能力,这就需要有更强大的存储体系以及高速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的能力,所以这五大趋势决定了整个电子行业发展的方向,而这一切也进一步表明内存在推动电子方面发展的重要性。现在处理器的创新已经进入瓶颈期,因此内存可以成为下一代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高速发展的亚洲市场自然是美光非常关注的地区市场。2013年美光公司按照地域的营收分布,9%来自欧洲,22%来自美洲,69%来自于亚洲,亚洲包括中国、日本等在内整个亚太地区,可以看到亚洲对于美光公司的重要性。中国则是美光在亚洲关注的焦点。
Amit Gattani非常看好中国物联网市场的发展,他表示,现在中国非常重视发展智慧城市和智慧工业,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引领全世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道路交通系统。还有在零售业、运输业、医疗产业方面等都得到了应用,比如,成都物联网研究所在医疗领域的突破非常值得关注。
为了支持中国电子工程师进行设计,美光在2012年成立了上海系统工程实验室。Amit Gattani介绍说,首先是在硬件设计层面,我们就客户的硬件设计进行评估,同时还做很多专业的测试,包括信号完整性方面的测试。第二,我们为客户提供软件优化方面的服务,包括提供产品生命周期的预测和测试服务,使得客户有更多的心思开发终端应用,而不是放在底层的技术。第三,我们为客户做整个系统验证,包括测量整个系统是否符合各种使用环境当中的需求,包括寿命是否足够长,能否满足工业高温的需求以及各种稳定性的测试。我们帮客户在系统层面进行更好的创新,而这一能力是其他厂商很难获得的。
在采访的最后,针对未来内存技术的发展,Amit Gattani表示,我认为在内存领域每个产品细分都有创新点。比如在DRAM领域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就是低功耗DRAM产品的爆炸性增长,现在美光公司一个高端DRAM产品就是混合内存立方,这是一种DRAM组合,我们把它组合在控制器当中,封装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满足300GB到400GB带宽的需求。在NAND和可管理的NAND领域我们会逐渐转向3D NAND ,将带来更好的节能控制和性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