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研发投入超10% 年底28nm量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芯国际的28nm生产制程经过几百人研发团队、近三年时间,在去年年底工艺固化,产品已经开始在上海试生产。未来等量产将主要依托于北京工厂。我们投资的北京工厂2013年年底已经封顶,2014年下半年开始引入设备,主要针对40nm和28nm应用。”中芯国际副总裁李智告诉21ic记者。
中芯国际副总裁 李智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中芯国际收入的中高端制程占比越来越高。中芯国际45nm/40nm产品2013年全年贡献销售额2.5亿美元,其收入占比已从2012年的1%攀升至2013年的12%,其中第四季度占比16.3%。65nm/55nm产品贡献销售5.75亿美元,占全年总销售收入的27.8%。
中芯国际主业硅晶片加工正在走向28nm
高端制程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中芯国际利润的增长。2013年,中芯国际业绩再创新高,全年销售收入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净盈利1.732亿美元,是2012年的6.6倍,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李智认为:“中芯国际利润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月平均达到90%,某些个别月份甚至可以达到98%,可以说是在满负荷运转。其次是中芯国际新工艺比如45nm/40nm产品占比大幅度提升,最后是中芯国际着力于利用服务提升附加值,为客户提供包含IP、封装、制造等一站式服务。”
为了保障未来的发展,中芯国际始终致力于先进制程的探索。李智表示:“近几年中芯国际都保持2亿美元左右的先进工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率超过10%。”
目前中芯国际28纳米工艺拥有来自中芯国际设计服务团队以及多家第三方IP 合作伙伴的100多项IP,可为全球集成电路(IC)设计商提供包含28纳米多晶硅(PolySiON)和28纳米高介电常数金属闸极(HKMG)在内的多项目晶圆(MPW)服务。此外,更先进的20及14纳米节点的前期开发工作也已展开。
除了在先进工艺上的不断投入,中芯国际的产能也在稳步提升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需求。
中芯国际目前在上海、北京以及天津已拥有近23.4万片/月(折合8英寸晶圆)的产能供应,而作为中国最先进的硅片生产基地的中芯国际北京厂,其量产规模还在逐步扩大。中芯国际与北京市政府合资建设实施的“二期”生产线,其第一阶段投资35.9亿美元,新增一条12寸产能为35000片/月,工艺技术节点为40nm-28nm的集成电路生产线。
李智介绍说:“中芯国际制定了双轨战略来满足中国本土IC厂商的需求。一方面,中芯国际继续投资于先进技术来应对IC设计公司更高的需求,通过增加IP和研发投资来扩充更多先进制程的产能。另一方面,中芯国际继续增加更多成熟技术节点和特殊工艺的能力,例如电源管理芯片、CIS、嵌入式存储、非易失性闪存、微机电系统、射频及成熟工艺强化,为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受惠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的迅猛增长态势,2013年中芯国际中国区客户贡献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的40.4%,约为8.37亿美元,同比增长44.8%。”
针对未来摩尔定律是否会失效的问题,李智认为:“目前在40nm、28nm阶段摩尔定律还是有效的,至于20nm之下的制程,成本很难降低,摩尔定律可能会失效。受制于成本问题,未来先进制程可能主要集中在高端应用,而相对低端的制程可能会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