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做可穿戴设备安全的守护者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可穿戴设备,顾名思义,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从眼镜到手环,再到智能服饰、鞋子,可穿戴设备已然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作为随身佩戴的设备,不管是设备所使用的材料还是倍受青睐的移动支付功能,安全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设备缺乏相应的安全检测就推向市场,很有可能威胁到公众的人身安全,甚至侵害到个人隐私。
除了大众熟知的硬件隐患,UL电子科技产业部首席工程师江志翔给我们从专业的角度解析了可穿戴设备存在的更多安全隐患:“一是使用危险,即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危险,如刮伤或触电等危险;二是信息危险,作为交易或是医疗用途的关键数据是否在传送与接收的所有环节保有信息完整性、保密安全性、数据正确性等;三是能量危险,如锂电池爆炸,辐射暴露危险,听力受损等;四是环境危险,若环境受到污染,大众也会受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对环境的友善度与永续性。”
其中,对于新兴的支付功能背后隐藏的信息危险更是当前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的问题,而UL其实从很早之前就已全面进入全球移动支付行业,这从过去几年间UL大刀阔斧地进行一些收购中可见一斑:从2010年开始,UL便进行对业务范围涵盖信息安全、行动电话、无线通讯、非接触式智能卡、行动付费系统、支付卡安全性评估及咨询,以及为银行、政府、移动网络运营商和公共交通公司开发和测试安全交易技术等公司的收购。2015年1月UL宣布与美国第一资讯集团First Data策略联盟,加速美国的商家整合EMV技术(Europay,Mastercard,Visa),有声音认为,此举将创造更安全的电子支付环境。
UL在做好可穿戴设备检测的同时,也一直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做出努力。
目前,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数量众多且多为中小型企业,他们对国际法规缺乏了解,去年UL提出“法规、品质和用户感受是可穿戴设备成功的三大关键”的技术主题,江志翔总工程师进一步解析说:“我们把法规放在第一位并不是为了制约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相反,法规是要确保人们在享受科技的长足进步时,能在其所伴随的便利与风险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市场竞争激烈,小企业经验并不充足,尤其是各部门的架构完整性无法与大公司相比,UL针对这些公司做好了充分的解决方案:除评估产品安全性以外,UL还对涉及其中的多项技术应用进行性能评估。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和预期用途,UL可提供非常全面的测试服务,涵盖产品机械性、电磁相容性、无线互通性、数据安全性、能效性、生物相容性及可持续性等各方面的评估测试;同时,针对主要目标市场的监管审批流程,UL具备深入了解,可给予全面的合规性指导,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监管规定;此外,UL还推出了全面的服务组合,为制造商提供个性化产品验证、咨询、测试、风险转移、互操作性和全球市场准入等服务,帮助其向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可穿戴产品,同时缩短其产品上市的时间。
其中有一点更足以证明了UL在行业的分量,“国外许多群众募资网站都不约而同以通过UL检测认证当作一个市场营销信息,这表示取得UL认证即是产品的一个卖点,也是产品严谨高质量的一个保证。”江志翔总工程师如是言。
随着可穿戴技术的日益发展,预计到2018年该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但是也将会面临一些潜在问题:随着公共卫生与医疗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许多国家,如美国现正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挑战,穿戴式科技的发展为远距医疗与慢性病患的照顾带来许多希望,然而,信息的采集,封包传送,编译解译等诸多步骤之间如果发生错误可能导致剂量误判而产生不必要的危险;运动型穿戴式科技掀起运动热潮促进人类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人信息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流出甚至出售,成为海量广告的推送目标。
对此,江志翔总工程师说到:“UL不仅提供全面的可穿戴设备测试服务,还一直在呼吁大型企业进行产业内的横向功能整合,并讨论未来政府监管方式,降低使用危险、信息危险、能量危险与环境危险。让独立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参与测试与指导,为消费者的安全把关,从而使全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更健康生活的同时,也能受到严密的保护。”
在可穿戴产业急速发展的今天,可穿戴设备的检测和认证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利益最大化与用户利益最大化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的力量,使科技得以为人类谋求更大的福祉,同时在另一方面,对于这些新兴的可穿戴设备企业,UL可以藉由一站式整合解决方案协助创新产品快速进入目标市场。未来,UL将在确保用户安全(使用安全,信息安全,能量安全与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推动科技的全速前进,让人们可以更便利,更健康,更安全的享受智能可穿戴设备,致力做可穿戴设备安全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