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可穿戴产品如何能跳出不火怪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说到智能产品,就不得不说到越来越小型化的趋势,便携化的智能产品打造了可穿戴产品的市场。可是,可穿戴产品的概念出现这么久了,转来转去却只有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风光了一时。可穿戴产品如何能跳出不温不火的怪圈,何处才是可穿戴产品的爆点?
公司:Imagination
受访人:中国区总经理James Liu
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当前可穿戴产品的市场定位还不明确,对现有客户需求的探索也不够完善,大家都在持续摸索中。第一代可穿戴产品没有专有芯片可用,采用了为其他市场(如手机)开发定制的芯片。但显然可穿戴设备需要定制化的芯片,以支撑更小的外形尺寸、更小的电池以及不同的设计概念。穿戴式装置的使用场景与手机有很大的差异,屏幕大小、应用反应时间与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体验场景并不相同。市场上已经出现专为可穿戴设备定制的芯片,它们集成了新型传感器并且拥有更长的电池寿命,我们预测更多的可穿戴设备的新应用场景将很快涌现出来。但是这些新应用场景能否获得市场接受并大规模采用必然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获得消费者青睐接受。套用一句俗语:可穿戴产品需要找到消费者的痛点。我们认为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价值,所以应用领域专业知识的植入是可穿戴设备的关键。
在工业应用方面,我们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装置被使用起来了。通常在某些工业环境中,人们需要穿戴特殊服装、配备安全设备与通讯装置。而现今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大大提高舒适性与劳动效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例如:Google眼镜装置已经被应用在汽车装配产线等一些试点项目上。可穿戴设备在工业上的广泛采用将有赖于图像技术的演进(是否能够正确的解读环境),手势控制和语音识别技术(有效免除控制面板和显示屏幕的使用),以及基于云的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缩短复杂的指令操作,减少人们花费在学习指令手册上的时间)。
公司:安森美半导体
受访人:安森美半导体公司策略及营销副总裁David Somo
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首先要思考用户体验,从而实现差异化的策略,为恰当的用户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此外,制造商需要确定以什么样的价格为目标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功能组合。
公司:博通
受访人:博通公司基础设施和网络部门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Nick IIyadis先生
物联网(IoT)不断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在医疗保健领域尤为如此。在该领域,可穿戴健身与医疗传感设备正在迅猛兴起。这些可穿戴设备能够监控生物计量指标,从而更高效地管理我们的健康与健身。
虽然基于IoT的医疗设备具有毋庸置疑的光明前景,但其技术需求也为传输数据的服务提供商以及采集和分析数据的企业带来了各种挑战。为了能尽可能高效快捷地处理数据——尤其是在IoT设备的功能和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他们需要考虑如何改进其网络及数据中心的性能。
据爱立信移动报告和ABI咨询公司 (Ericsson Mobility Report and ABI Research)预测,到2019年无线连接设备的数量将达到惊人的300亿。我们的身体及行为将能够为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提供海量数据。而连续跟踪和采集到的数据量将更加令人叹为观止。让情况更为复杂的是,原始数据需要根据更多的上下文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随着更多“物”连接到互联网上并实现互连,目前的数据管理工具和传统应用将无法达到不断增长的、海量复杂的数据集(也被称为大数据)对于精确分析的要求。管理大数据是确保消费者和专业医学团队等都能从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关键。
企业网络作为管理和分析来自医疗健身设备海量数据的关键,很难低估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需要考虑更新其网络,才能充分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云计算等最新的创新技术。而这些创新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网络在合理时间内完成采集、整理、管理和处理大数据的工作。
可穿戴技术现已远远超越了概念阶段,只要有适合的技术做支撑,一切皆有可能。
公司:ADI
受访人:ADI公司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Sheng Wang
终端用户的使用习惯,可穿戴产品的用户体验以及对应的商业模式都是需要时间和市场不断验证和修正的,其实如果说之前是市场的启动阶段,可穿戴产品已经步入真正的开发和增长阶段。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现状有如下几个特点: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从前一两年的在启动培养阶段到现在的终端产品的不断完善以及生态系统的逐步建立,例如功能的丰富性,结果实用性及服务性特征等,都有进一步的完善;很多功能及性能实现已有进一步的技术突破,例如,功耗、体积以及使用的方便性等;开发可穿戴设备的公司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品牌手机厂商都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投资及开发;越来越多的IDH参与到相关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在软件数据处理方面。就目前的市场应用情况及技术发展来看,健康感知和生命体征信号的监测是可穿戴产品最为青睐的功能。具体来看,对于运动的检测及计量相对成熟,但是对于运动状态和相关生命体征信号的快速及精确的监测目前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光电法测量体征信号如心率、血氧含量及其他健康指数等,这需要更新的光电传感器技术以及相应的系统级数据处理技术,集中包括日常运动情况下的持续准确测量以及采集到数据的后台融合及分析使用等。除此以外,硬件体积及功耗的控制也一直是设计挑战。目前在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手表以及手环类产品已经日趋成熟。从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健康类可穿戴产品已经以鞋、帽以及眼镜方式出现,除此以外,可穿戴的脑电产品也会快会在市场上出现,其可实现更加炫酷好玩的应用体现,例如你的睡眠监测将更加准确科学,你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反应将被监测或量化,例如带有脑电监测的耳机,可以监测你对哪类音乐的不同反应 等,这些都可以用来开发非常有趣的应用。配饰类的智能化产品也使得可穿戴家族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另外,环境类的监测功能,也会在下一轮的丰富可穿戴产品的功能方面被广泛采纳。从目前国内的可穿戴产品来看,主要大客户的出货量虽然和手机的出货量对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但是绝对量已经相当客观,而且这一趋势是绝对的健康向好的。
可穿戴设备本身是很宽泛的概念覆盖各类产品形态,包括传统便携设备如手表,也包括在非设备类的穿戴产品中附件上各类传感器进而成为可穿戴设备的范畴,例如衣服鞋帽等。可穿戴设备所提供的功能目前多集中在在工具类(如GPS,环境等)和运动健康类(如计步,睡眠,心率,体脂分析,以及血氧等)。从可穿戴设备发展趋势角度的主要驱动力来看,持续不断的增加并完善健康保健类功能,连续非间断性的实时健康状况监测,具有远程后台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反馈到终端用户,这些都会使得传统的消费电子以及传统的医疗设备在功能上得到极大丰富,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性,也必然会推动整个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现状有如下几个特点: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还是在启动培养阶段,例如功能的丰富性,结果实用性及服务性特征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很多功能及性能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例如,功耗、体积以及使用的方便性和准确性等;所以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中采集的生理体征数据的准确性和通常医疗机构如医院所采集的数据的准确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市场的进步,这些技术挑战的解决将有利于可穿戴医疗电子的更快速发展和普及。
随着这些健康类的功能及性能在可穿戴中的逐渐完善,并被广大的消费者接受,以及整个相关生态系统的服务性的配套和跟进,到那时整个可穿戴市场将是更加成熟和普及。
在可穿戴电子领域,ADI拥有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支持多种便携式医疗保健领域的高精度、低功耗片上计量仪ADuCM350已在国内和国外的几家有代表性的大客户中都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
突破性的超低功耗3轴数字MEMS产品ADXL362在运动检测唤醒模式下功耗仅为300 nA,其超低功耗的特征是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的理想解决方案;低功耗、单导联、心率监护仪模拟前端(AFE) AD8232,专为满足新兴的健身设备、便携式/佩戴式监控设备和远程健康监护设备的ECG信号调理要求而设计;
除此以外,在迎合可穿戴设备中电源管理特定的低功耗,小体积及低成本的要求,例如ADP150、ADP160等,在可穿戴市场都有很好的表现。尤其是在光电法测量生理体征信号方面,ADI的ADPD系列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方案,正在被几乎所有大的品牌客户设计使用。专门应用于光电法的各类生理体征信号的监测的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ADPD系列产品,例如ADPD142是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的)集成最高(Photodiode + LED + 模拟前端采集AFE +LED driver + 环境光抑制等,输出就是I2C的数字量),也是体积最小,功耗最低(十分灵活的配置),性能最好(在体积,功耗都很有优势的同时)以及非常成熟的(早已有大量出货)解决方案。可用于诊断级产品也可适用于消费级的产品相关体征信号的采集,例如心率, 血氧含量等。
公司:e络盟
受访人:e络盟大中华区销售总监 朱伟弟
多年来,可穿戴技术一直徘徊在成功边缘,它似乎将永远沦为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随着300多款可穿戴设备陆续投入消费市场,可穿戴技术获得突破性发展并几乎要跻身主流市场。然而,其使用率同比增速仍然较预期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具体标准
可穿戴设备本身对于用户来说几乎从来不是最重要的,它们仅仅是连接更广泛的通信网络的前端设备。为了实现其潜能,可穿戴设备必须部署于更广泛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当中,以便与外部互联网服务及局域网内的其它设备进行交互。每当可穿戴市场增加一款全新设备,意味着连接点必须增加,最终导致网络整体密度变高。截止到2019年,全球市场可穿戴设备预计增长至1。26亿件,这将使得设备之间的干扰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为了使可穿戴设备成功跻身主流市场,需要采用如ECMA 387这种更先进的标准。
第二,充电及电池续航力
可穿戴技术面临的最普遍挑战之一是寻求尺寸更小且功能更强大的电池及充电解决方案。电池续航力一直是便携式技术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可穿戴设备追求轻巧、美观,大多数传统电池解决方案并不适用。
第三, 过于依赖智能手机
由于模拟智能手机功能的元器件过大,无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这使得大多数智能手表、耳机及健身追踪器仍需“捆绑”连接到智能手机或相关的平板电脑应用才能运行。这种对于其他设备的依赖性让消费者大大质疑它的价值。
第四,社会接受度问题
各种社会疑虑也阻碍了可穿戴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有一些品牌产品遭遇了大量投诉及法律问责,最终被禁止在银行、赌场、办公场所及餐厅等场合使用。
公司:是德科技
消费类电子的市场要点之一,就是大宗量。市场足够大,才能支撑众多企业的初创和发展。可穿戴发展之初,大家对它的预期可能以智能手机为类比,在全球能达到几十亿用户。这个预期,至少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是有点过于乐观的。智能手机井喷式的发展,是基于功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虽然之前大家都以“不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的理论,去描述智能手机的巨大成功,但是不应忽略的是,手机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和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及普及过程。
可穿戴也要经历这个过程,它刚刚出现的时候,大家并不觉得是一个必需品,而是一个日常生活的补充,所以这个量没有上来。前进的道路上,总是会有曲折,可穿戴会是未来的一个市场,但还需时间,以及和消费者真实需求的进一步结合。
公司:自连科技
可穿戴产品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在于,没有一款真正刺痛消费者痛点的产品,只是一些体验品,或者说Demo产品。未来可穿戴式产品爆发,个人认为还是在行业。例如,能解决石油化工行业的穿戴帽,穿戴衣服等,能服务于医疗行业的可穿戴式心电产品等。
至此,可穿戴产品的痛点,你看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