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化汽车以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即汽车增量当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到2025年预计会突破 30%。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渗透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样。中国以纯电为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等。新能源汽车使用电来代替汽油驱动汽车,做到高效节能,低碳环保。在石油愈发短缺,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的现实背景下,不管是国家、企业或者个人,都深感到开发并推广新能源使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就在这里。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新能源行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出了一定的扶持,行业发展机遇空前,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新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身上提现的是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的高度融合,其中面临的众多难题和挑战可想而知。
2021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车企的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别是外资品牌。2022-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大量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
过去十年,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下阶段,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反过来看,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的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的平台。因此,电动化基础之上会加速产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上会正式合体。
低碳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全球碳中和愿景下,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产业都高度关注和依赖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在2035年或 2040年前,距今只有10-20年,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都要实现净零排放。
智能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特别是芯片。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供应短缺减产规模约1000万辆,中国平均减产20%。
供应链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要迈过的一道关键门槛。这个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企业除了受自身战略影响,还会受到国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大国贸易纠纷、技术竞争、海运等,都会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格局变化。
中企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洲目前也是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我国在电动汽车技术及销量占领全球第一梯队,未来电动汽车行业有更多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和用户转变量后,销量将进一步大幅提高。我国虽然在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时代无法和德国、美国以及日本媲美,但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部分车企已经进入了欧洲车展,我国也正加大资源和技术研发投入,未来将在全球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取代如今的汽油、柴油车,而以往关于汽修专业培养的都是对于传统车型的技能,那新能源汽车维修方向人才肯定是一个大缺口,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汽修专业就有专门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方向,更有新能源汽车培训示范基地供大家实战操练,也希望各位对汽车感兴趣的同学们认准这个风向口,加入我们实现自己的汽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