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与互联网的融合可以进一步引领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全球性疫情的持续性影响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物料短缺成为了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前段时间,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芯片供应严重不足,现在有些车企已经出现了减产甚至于停产的状况。有些车企其实早在之前就对这一现象有了大体的估计,但很明显,这种现象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仍然被低估了。
没有充沛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各大车企业就算造车技术再精湛,也难以保持原先的生产速度。汽车工厂生产不出足够数量的车型,车主的用车需求持续增长,于是市面上产量和需求就出现了矛盾,在这种矛盾局面下,品牌的交付日期只能无奈延长,提车难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交付日期延长就意味着车主们的消费利益得到损害,为了弥补这种情况,品牌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比如长城针对于目前无法提车的坦克300车主,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和连接器产品等零部件主要制造技术包括注塑技术、冲压技术、机加工技术、压铸技术以及相关检测技术等,该等技术系用于改变塑料、金属等材料的物理结构、力学性能及化学性能,提升材料的使用寿命、稳定性及外观状态。目前,上述注塑、冲压等核心工艺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对于精度的要求逐步提高,主要生产工艺朝着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的标准迈进。目前,国内多数企业整体制造工艺水平偏低,加工精度和良品率较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此外,产品生产过程中,行业内企业通过各类检测设备对产品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以满足下游客户的相关要求。行业内产品检测大多采用线外抽检或线内单机检测。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组装设备同步得到了应用,以实现产品的百分之百在线检测。自动检测比较常见的是 CCD 视觉识别技术,可以在线识别缺陷产品,目前在行业内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随着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娱乐性的追求,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应用比例日益扩大。车身电子控制技术已相对成熟,并进一步迭代;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促使人们对于车载电子控制系统的配置需求提升。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控制系统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在中低端车型的应用比例持续增加。
在智能网联趋势下,汽车逐步由传统的代步工具向同时具有交通、娱乐、办公、通信等多种功能的新一代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升级;在低碳化趋势下,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电控)对汽车传统动力系统的变革,导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较大,节能减排技术相关产品亦多为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程度持续深化,单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持续提升,汽车电子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
在政策扶持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集成电路国产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替代效应明显。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品质和市场认可度日渐提升,部分本土电源管理芯片设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崛起,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设计公司的差距不断缩小,国内企业设计开发的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在多个应用市场领域,尤其是中小功率段的消费电子市场已经逐渐取代国外竞争对手的份额,进口替代效应明显增强。
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下,汽车电子进入创新成长周期,功率电子、传感器、计算芯片在电动车、智能车各功能模块广泛使用,汽车电子供应链价值大幅增长。同时,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广泛推广及应用,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偏好于集成更多功能的电子产品,而互联网的普及也促使消费者对车载通讯和娱乐功能的需求增加,不断提高汽车电子的渗透率。未来,汽车电子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可以进一步引领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