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势力的入场互联网巨头开始造车汽车行业也越来越内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时间来到2022年,距离第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近100年的时间,随着汽车技术的提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愈发明显,汽车电子集成化趋势越来越高,众多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也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很多传统汽车厂、造车新势力、科技企业也开始入局自动驾驶赛道,但风口如此之盛,自动驾驶汽车好像依然离我们很遥远,是什么让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如此之难?
有人曾说,汽车只是通过四个轮子就跑起来了,再多一个就是转向,为什么自动驾驶提出来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听到过多的商业化落地的消息。诚然,汽车在道路上行走,从主观上看就是车轮在道路上滚动着,但是在其背后,更重要的是驾驶员对于车辆的控制。道路环境是十分复杂的,鬼探头、拥堵等现象十分常见,在遇到极端情况时,如何控制车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在车辆上安装的硬件设备去观察道路情况,需要能够做到和人类驾驶员一样的精准,达到车规级要求,恰是最难的。
尽管不少车企已经在 2021 年将高阶智能驾驶量产提上日程,甚至 2022 年一部分旗舰车型将正式发布 L3 及 L4 自动驾驶系统,但整体上目前市面上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中的一大部分仍非常缺乏完善的功能安全设计,能够通过权威机构的 ASIL 安全认证的此类产品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新势力的入场、互联网巨头开始造车,汽车行业也越来越内卷。而未来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智能的竞争,更是安全的竞争。
传统中车智能是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主要传感器以及 V2X,物联网通信技术,买时获取高速公路路段到路网级交通状态信息。并通过车路协同通信技术,将感知到的交通状态信息实时共享给智能网联汽车(ICV),可协助智能网联汽车在匝道,隧道、弯道等 关键路段实现“起视距感知”,以辅助其进行驾驶决策;基于感知获取的交换状态信点作为智能交通决策算法的输入,以实现智慧高速的车路协同智能管控。其主要包括短时交通状态预测。
自动驾驶除了实现驾驶辅助的基本所有功能外,还可以允许驾驶员将注意力从交通情况和控制车辆中解放出来做其它事情。但是,驾驶员仍需要坐在车里,在自动驾驶系统尚未启动或者退出时控制车辆。而无人驾驶则可以没有驾驶员,完全的车辆自主驾驶。
虽然目前看着无人驾驶还很遥远,但是其中很多技术已经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组成了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如车道偏离预警、前向防碰撞预警等,并不是新鲜的功能,也能在实际中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如何让人们去逐渐接受这些新的科技,不仅仅需要车企研发人员的努力更需要消费者的认同,当然更需要国家法规的完善,在结尾提醒各位车主行车时不能过于依赖车机的智能辅助更需要各位的人为介入。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预期增长、智能汽车的头部玩家数量和规模都在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智能驾驶被消费者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在这样的高预期下,任何微小的安全问题都会被数倍放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整个行业而言,围绕智能化技术的安全体系构建愈加重要而又紧迫。随着汽车的竞争加剧,过去一款车型通常 3 – 5 年的开发周期,如今已普遍压缩至 24 – 36 个月。这些都意味着需要在更短周期内,对越发复杂的汽车智能化功能进行全面的安全开发与验证,全产业链都必须加大对安全的投入力度,提速开发量产的经验积累。也只有如此,自动驾驶才能真正让汽车更加安全。毕竟「无安全 不智能」,安全才是一切的先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