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优先解决“缺芯”问题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全球竞争力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5年全球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300亿美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拉动芯片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未来5年,汽车芯片复合增长率约10%,增速位居第一。然而,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叠加地缘政治危机、国际贸易战、经济逆全球化等因素,当前全球范围内芯片短缺正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汽车芯片主要制造链在国外,国内没有完整的生产、封装、测试链条,中国汽车芯片产能控制和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为加快推动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链发展,一是保供稳供,梳理关键领域芯片供需情况,引导国外汽车芯片企业来华投资,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应急储备机制;二是稳定市场,加强执法监督力度,调控原材料价格无序上涨,缓解企业压力;三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汽车芯片整体产业链布局;强化节点攻关,有序突破研发、制造、封装等卡脖子关键领域;四是强化应用牵引,加大支持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动芯片国产化发展步伐。曾庆洪认为,只有政府和研发机构、企业共同发力才能真正解决芯片瓶颈,推动产业发展。
去年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芯片在全球一度出现了供应短缺,这个问题今年将重点加以解决。持续抓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强对期货和现货市场有效监管。实施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建立协同研发、产品研制、试验验证等生态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保链稳链。
一是持续补齐短板弱项,聚焦国计民生、战略安全等关键领域,紧盯“卡脖子”薄弱环节,一体推进短板攻关、迭代应用和生态培育,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将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突破基础领域短板弱项,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基础。
二是持续锻造长板优势。一方面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打造重点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把握前沿领域发展先机,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持续破除瓶颈制约。持续抓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强对期货和现货市场有效监管;实施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建立协同研发、产品研制、试验验证等生态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保链稳链。
当前,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实现进口替代迫在眉睫,已经成为国家产业重要战略方向,加快实现车规芯片自主可控时不我待。但芯片产业短期内无法一蹴而就,汽车芯片‘断供’问题单纯利用市场手段难以有效调节,需要更多发挥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国家的力量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崛起。
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补贴政策的落地。按照最新政策,2022 年之后新能源汽车国家财政补贴即将完全退出。但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从未改变," 双积分 " 政策被认为是接棒补贴政策的重要手段。但近两年来不时发生的积分价格暴涨暴跌事件,也让众人对其稳定性调节功能持观望态度。
即便是面对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局动荡等危机,国内车企目前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发展趋势。面对变幻莫测的复杂环境,车圈高层依然保持高度警惕。对未来大方向的判断基本保持一致,针对芯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热门领域,提出相关建议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
短期优先解决“缺芯”问题;中期完善产业布局,实现自主可控;长期要构建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完善整体布局,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紧抓战略机遇,有序解决发展障碍,打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