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缺芯”芯片行业近两年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底层新技术的变革正在促使芯片行业发生转型,智能化芯片的高速发展悄然改变着汽车芯片行业的业务模式与运营模式。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诸多行业原本的节奏,尽管疫情的爆发并不是汽车芯片行业变革的根本原因,但是疫情诱发的芯片短缺,使得芯片行业前所未有地被政府、行业相关方、制造商、甚至终端消费者所关注。在此背景下,OEM厂商和芯片企业对于能力转型的意识尤为迫切,特别是本土企业。兵临城下之时,实现汽车芯片自主可控,从而粮草充足,是未来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企业必须面对的战略议题。
尽管在2021年下半年,便有车企指出2022年的芯片短缺问题将得到改善,不过整车厂加大采购及彼此之间的博弈心态,再加上拥有成熟车规级芯片生产能力的供应商仍处于扩充产能阶段,目前全球市场受到缺芯影响的态势依旧严重。
伴随着“缺芯”,芯片行业近两年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内芯片初创企业陆续宣布推出自主研发的车用控制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而相比国内大多芯片初创公司聚焦提供某一细分垂直领域的芯片产品,芯驰科技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其全系列产品规划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安全控制、智能网关”域控算力平台,全场景的芯片产品布局让人眼前一亮。
智能汽车浪潮下,功能高级化和电子架构变革是汽车改用智能芯片的两大推动力。2022年1月,中国市场智能汽车销量超37万辆,智能化芯片已经深入乘用车市场。宝马、比亚迪和奔驰搭载智能芯片的车型单月销量均超3万,特斯拉、理想全部车型都已搭载智能芯片,单月销量均破万。
但是,受限芯片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补贴退坡等多种元素,新能源汽车几乎无一例外出现了价格上涨。而新时代下的新能源车型几乎无一例外是“智能汽车”。
很多人都知道,国内的芯片受限于国外,曾经的华为就深受其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知道要自造芯片,才能从长远的角度解决问题。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造芯片到底要克服哪些困难。更甚至在不少人的观念中,砸钱就能轻松解决。
可见在芯片短缺等多种危机的冲击下,大部分车企都是持乐观态度的。但反应到实际中,大部分车企应对芯片短缺和材料涨价的做法并不讨喜,无非是减配或者加价,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而,除非你着急用车,或者有现车且不减配加价,否则个人并不建议在短期内购置汽车,起码不要购置“智能汽车”。
芯片制造所需的原料有很多,其中需求量最大的当属硅晶圆。数据显示,硅晶圆在芯片制造材料中占比最高,达到37%。中国大陆虽然是全球硅晶圆的重要市场,但是硅晶圆的自产率却相当低。而且作为芯片制造过程中最重要耗材的光刻胶,更是几乎长期被日美企业垄断,我国光刻胶的自给率仅为10%。简单来说,要实现“芯片自由”,并非国内某一家企业乃至某一个人努力或者砸钱所能实现的,它需要的是多个行业并重发展,综合而来才能得出的成果。更何况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时刻顶着外国巨头的虎视眈眈,可谓步步维艰。
自主品牌在这几年的提升可谓是有目共睹,对合资品牌的弯道超车不仅是在价格方面,智能化是目前为止用来狙击合资品牌最好的利器。但是芯片的产能问题确实让部分自主品牌的加速放缓,但也并不是停滞不前。广汽传祺作为“不凑合”的一家企业,可谓非常良心,宁可不交车,也不交付给消费者缺配置的车型。近期芯片产能逐步恢复,注重智能化的广汽传祺即将进入快车道,行驶出自己的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