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也在加紧入局汽车芯片生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汽车缺芯,是由于现在人们对手机和电脑所使用芯片的需求极具增加,而目前全球有能力生产最新纳米技术芯片的企业就那么几家,像台积电、英特尔、高通、三星等,而近段时间半导体芯片公司纷纷将生产重心转向了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另一方面,在新冠状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全球半导体芯片又加剧了供给失衡的情况,导致眼下汽车产业面临的困境,全球多家车企被迫减产或停产新车。
全球汽车芯片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但中国没有形成具有核心技术实力及规模化优势的企业。目前我国规模化的汽车芯片产品供应商数量将近300家,形成产业集聚的区域主要有上海、广东、北京以及江苏,但包括电子特种气体、溅射靶材、抛光材料以及光刻胶行业也被国外企业垄断。2020年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约占全球的4.5%,90%以上的汽车芯片依赖进口。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芯片产业规模,但是距离实现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阶段,大部分汽车芯片的价格都在上涨,涨幅小的也有几倍。有业内人士称,从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东南亚等地的芯片厂产能出现大幅下滑,汽车芯片供不应求。除此之外,芯片经销商的囤货也是导致汽车芯片价格飞涨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产线集中车用、工业用 MCU的全球主要电源管理 IC,以及功率半导体供应商,英飞凌向经销商发布通知称,半导体产能供需失衡将贯穿 2022 年全年,成本结构上涨影响下,公司已无法再自行消化增加的成本。该函被市场解读为有意“在广泛的基础上分配负担。”即提升产品价格。其实从2020年开始,国内汽车行业就一直受到芯片短缺困扰,据业内人士透露,在行业整体"缺芯"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将近15%的产能将受到影响,按照2019年中国汽车268.3万辆的产能计算,将有40万辆的产能受到影响。
随着国内汽车企业渗透率不断提升(目前国内整体市占率超40%,纯电动市场市占率更高) 以及国内IC设计、制造能力的不断成熟,未来国产芯片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另一方面,由于车规验证壁垒高筑,行业先发优势显 著放大,率先打入车规级供应链且产品可扩展能力强的国内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有望延续,获得长期成长的机遇。
当前国内汽车自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衍生出对功率半导体的大量需求,并且这种需求不单体现在汽车领域,在工业电源应用、消费电子、电力、通信及其他领域也存在着大量需求。更重要的是,全球功率半导体供应链几乎全部掌握在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厂商手中。国内企业在全球功率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缺失也将使汽车行业在芯片产能分配中缺失话语权。
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国际造车巨头产能不断减少,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也在不断下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乘用车最新销量数据显示,7月乘用车共销售115.1万辆,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7%。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万辆,环比增长4.1%,同比增长22.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6.4%,比上年同期提升11.1个百分点,实现了逆势增长。
尽管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有趁势崛起的趋势,但汽车芯片仍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在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我国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指出,目前我国在车用芯片领域的进口占比达到90%,其中,汽车运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系统芯片,其生产技艺几乎100%被海外厂家掌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芯问题不断加剧,我国企业也在加紧入局汽车芯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