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受疫情及芯片行业大环境影响,全球车规级芯片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芯片已经成为影响2021年度汽车产销的重要因素,如何破解“芯”难题,实现汽车“芯片自由”是汽车产业发展关键。在这次“芯片荒”中,我国汽车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去年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07.7万辆和206.7万辆,同比下降17.9%和19.6%,这也反映出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基础薄弱、产业上下游协同性不足的问题。破解汽车产业的芯片短缺难题,必须发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优势,建立以下游汽车应用拉动上游芯片研发制造的产业生态,发展已迫在眉睫!
汽车厂商的菜都来自供应链,而一旦供应链出现了问题,哪怕只是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整段垮掉的局面。比如,从两年前开始,汽车工业陷入了一个漫长的“缺芯”时间段。毕竟,汽车想要智能化,就要提升算力,要提升算力,就必须要用功率更高,运算速度更快的芯片。从目前来看,汽车产业所缺的芯片不是一类,也不是哪几类,而是几乎所有。
目前,汽车工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几乎可以确定的下一个方向,新能源智能汽车无疑是目前所有厂商都在积极投身的领域。与此同时,电动智能汽车的生产与制造几乎遭遇了重要、核心原材料、元器件短缺的巨大瓶颈。除了芯片价格的不断暴涨之外,锂电池的原材料,同样在不断上涨。这样的原材料涨幅,对于那些有更大市场规模传统能源车业务的老牌车企的新能源车之路来说,影响可能并没有预期的大。因为他们的业务更为多元,可以有更大的资金挪用余地,来保证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生产与制造。而对于新造车势力来说则无疑雪上加霜。
近年来,汽车成为对芯片供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自2020年下半年,全球芯片产能持续紧张,涨价、囤货、炒货、抢货,甚至直接导致车企停产。此外,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自动驾驶普及,技术含量更高、产业链价值更大、先进制程的高算力人工智能芯片,逐渐成为竞争前沿。
智能芯片作为自动驾驶域和座舱域控制器的核心,被称为智能汽车的最强大脑。根据Gartner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汽车AI芯片市场将以31%的年复合增速飙升至236亿美元。中国汽车AI芯片的市场将达到68亿美元,2030年为1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可达28.14%。
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目前我国芯片的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汽车芯片由国外厂商占据主体。我国自主汽车芯片规模仅占全球的4.5%,汽车芯片对外依赖度高达90%。
对于智能汽车行业而言,一辆车上有40到150块芯片,一共分为三类,其中一类负责计算,比如自动驾驶的AI芯片。AI芯片一般是指针对AI算法的ASIC(专用芯片)。传统的CPU、GPU都可以拿来执行AI算法,但是速度慢,性能低,无法实际商用。所以,开发ASIC就成了必然。
未来汽车芯片厂商在产业合作中,将与主机厂建立更多前端沟通,挖掘市场真实需求,提高产品定义与设计前瞻性;芯片厂商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算法与软件技术积累与理解,以提高产品持续升级能力;优秀的服务能力将成为面对主机场差异化需求时的关键竞争优势。未来汽车芯片厂商在产业合作中,将与主机厂建立更多前端沟通,挖掘市场真实需求,提高产品定义与设计前瞻性;芯片厂商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算法与软件技术积累与理解,以提高产品持续升级能力;优秀的服务能力将成为面对主机场差异化需求时的关键竞争优势。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汽车芯片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器件,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十分重要。要想破解汽车产业“芯”难题、摆脱对进口芯片的高度依赖,必须发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优势,建立以下游汽车应用拉动上游芯片研发制造的新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