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仍然需要面对诸多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0%,即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 30%。美国、欧洲等的渗透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一样,如中国以纯电为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
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之前的“野蛮发展”,变化为更具针对性与合理性的有序生长。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更加看重车辆的整体品质,以及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诸如智能驾驶、车网互联等方面,都成为了考量一辆优秀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标准。当然,机遇与挑战向来是并存的,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仍然需要面对诸多问题。
低碳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全球碳中和愿景下,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都高度关注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大多定于2035年或2040年前,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都要实现净零排放。
疫情后,由于购车人群收入水平因疫情封控等受到影响,新能源车市场格局也将发生变化:高收 入人群受疫情影响较小,仍然具备较强的购买力,因此高端车型能够凭借自身品牌实力以及出众 的智能化功能等继续吸引高收入人群购买,从而使得高端品牌车企在疫情后继续维持市场份额; 而低收入人群在疫情后将受到更显著的影响,购买力将明显下降,在此背景下,低收入人群在购 车时将较疫情前更注重中低端车型的产品力、性价比等因素,导致中低端车型市场出现分化:比 亚迪等领先车企凭借自身高产品力、高性价比优势,能够获得低收入人群青睐,从而在后疫情时 代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而部分缺乏产品力的中低端车型在疫情后将不再受低收入人群欢迎,销量 将加速下降,从而导致对应的车企市场份额加速下滑。在后疫情时代,预计新能源车行业将加速 洗牌,部分产品及技术实力不强的新能源车企将被加速淘汰。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侧变革将让电动汽车用上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可通过接入电网实现车网互动。风电、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加智能电网这一理想模型会提前实现。未来3~5年,技术和政策会进一步支撑电动汽车的绿色化,从小范围试点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将实现实质性协同。
中国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历着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全过程的全面挑战,包括技术研发、应用研究、基础设施研究、制度创新等。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相关部门、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性大幅增加,但新能源汽车面临着价格高,续航里程短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和协作关系,在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断取得进步。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想要成为全用途汽车市场的主流,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接下来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将与燃油汽车处于长期共存的关系。因为,二者各具特点,也各有对方无法企及的优势和能力。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前进道路中将会遇到不同的考验与阻碍。不过,我们并不畏惧困难,凭借着夯实的技术优势与市场积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脚步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一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