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新能源汽车已经是未来5-10年确定的趋势,这里面有政策的趋势,有环保的趋势,能源的趋势,也有科技进步的趋势。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包括机械能(如超级电容器、飞轮、压缩空气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与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如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一方面既是环保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不乏是传统燃油车的技术走到了尽头,汽车科技想要得到新的革新,就必须转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架构和传统燃油车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电子技术、电池技术的运用。当然,现在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问题,基本就是两个,一个是续航里程短,一个是充电速度慢。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相关政策更加健全,技术研发制度更加成熟,市场发展稳定有序。基于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建设工业强国的考虑,新能源汽车未来仍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而技术发展落后和充电设施欠缺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障碍,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离不开政府扶持。在建设低碳、节能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在未来必将拉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革新和经济增长。
当今新能源车已摆脱补贴退坡的转型期,另外现行政策再拖底,依据现阶段销售市场看来,看中新能源汽车长期性提高发展趋势,现阶段现行政策中心思想为促进领域稳定根据“最终一百米”,全方位进到充足市场竞争的社会化时期。虽然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已是必然趋势,但芯片、人工智能、软件等也成为了新的“卡脖子”领域。车企唯有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创新迭代,才能形成自身的智能科技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由于产业链规模效应不充分、制造成本偏高、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优质供给较少等原因,新能源汽车难以渗透,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以及补贴带动消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具规模,综合性价比与燃油车相当,部分优质车型开始引领市场发展、消费者接受程度逐渐提高,渗透率开始加速上行,这一阶段依靠政策和内生需求双轮驱动,但政策的边际作用逐步削弱,由对新能源汽车认可的真实内生消费需求开始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汽车行业在换电领域制定的首个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可以说是电动车换电模式的重要转折点。将有效规范使用换电技术的电动车在机械强度、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安全水平,保障换电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尽管在缺芯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姿态。提前触碰到了本应在2025年实现的目标。但从产品结构来看,当今不断增长的渗透率靠的是低端和高端市场,主流的中端市场依然难以攻下。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