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汽车革命中中国的机会远大于挑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动汽车越来越盛行,有赶超汽柴油车的趋势。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根据能源的比例不同电动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等。电动汽车问世已经170多年,比汽柴油车出现还要早。鲜为人知的是,它的发展之路漫长而曲折,其间故事颇有味道。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0%,即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30%。美国、欧洲等的渗透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一样,如中国以纯电为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
在电动化的基础上,下决心实现绿色化。当汽车实现电动化后,使用能源的清洁与否决定了减碳本质。“双碳”战略引导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成为必然。未来要下决心实现电动汽车主要使用清洁电力,实现汽车零排放。虽然可以发现分布不平衡,但必须承认电动汽车市场的总量及其对降低油耗的贡献。即使在第二阶段后期出台相关政策,充电设施的建设仍然是提升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认可度的最大挑战。未来新能源汽车有望在中国长期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经过几年的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长期领跑于“电动化”趋势的上游部队。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时代的到来,中国自主品牌将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并走出中国,向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制造纯电动汽车的难度并不是非常大,就目前电动车的核心技术而言,中国和国外的汽车企业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的汽车必然会呈现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我国在电动化方面开展研究较早,在汽车的智能化方面也占据一定优势。”在新一轮汽车革命中,中国的机会远大于挑战。
电动化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研发流程、制造工艺,也带来了全新的造车理念,更是带来了汽车产业百年来最深刻的变革。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新的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百姓们要的是更实惠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面临的问题也会不断的解决,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不仅仅是纯电动,我们要贴合广大百姓的真实需求,相信国家在政策指定层面一定也会与时俱进。
低碳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全球碳中和愿景下,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都高度关注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大多定于2035年或2040年前,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都要实现净零排放。智能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特别是芯片。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供应短缺减产约1000万辆,中国平均减产20%。供应链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要迈过的一道关键门槛。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企业除了受自身战略影响,还会受到国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大国贸易纠纷、技术竞争、海运等,都会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格局变化。燃油车时代的基础设施只有加油站、加气站,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将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充电、换电、快充、慢充、电池的移动补电、加氢等,将构成融合的基础设施。这将是未来电动化发展的重大亮点,也是行业投资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