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0%,即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30%。
在这跨界融合的机遇期,未来汽车要与外界连接,在智能化的同时也要互联网化。目前,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车网的融合也已经成为趋势,智能网联汽车不仅仅是储能终端,它还是能源互联网、车联网、信息互联中的载体,承担着汽车产品转型升级的任务,也承载着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和产业升级的使命。
补贴退坡要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在汽车电动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政策应保持适当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2022年补贴退坡是必须的,但最好不要有高频度的调整;到年底退出而不是年中提前退出,是多方共同的预期。补贴退坡后可以由“双积分”来支撑。“双积分”是补贴退坡后助推汽车电动化最重要的政策,需继续优化该政策。2022年优化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并允许积分交易;同时要扩大范围,将商用车纳入其中。把汽车纳入碳交易。让碳政策对汽车业进行约束,激励汽车实现可再生绿色化。在使用端给予支持。购车补贴退出后,可以在用车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充换电领域,给建设者和使用者补贴补助,降低车辆使用成本。制定非货币化的政策。包括在部分城市给予新能源汽车不限购、不限行、实行专用车道、优先停车等非货币化政策支持。鼓励支持先行城市和企业。包括鼓励先行地区全面推动电动化,鼓励先行企业实现零碳排放,鼓励先行工厂实现净零排放或零碳供应链。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侧变革将让电动汽车用上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可通过接入电网实现车网互动。风电、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加智能电网这一理想模型会提前实现。未来3~5年,技术和政策会进一步支撑电动汽车的绿色化,从小范围试点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将实现实质性协同。
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将为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带来新机遇。无论是充电设备制造商、运营商,还是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商,都将从中受益。国际能源署指出,要推动电动汽车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各国必须加强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在充电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等。长远来看,各国政府还需要采取措施来平衡与电动汽车相关的燃油税,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持续性支持。
从行业趋势来讲,汽车行业处在一个多方位环境变异的时代,技术、宣传模式、销售模式都在发生变革。十年后,汽车行业到底存在些什么不得而知,但一定有一些经过基因变异,善于学习、善于变法、可以与时俱进的传统企业存在。随着更多新企业不断地涌现,届时,汽车市场应当是传统企业和新企业各占一半。对目前的企业而言,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从制造型转换到服务型。谁能够由一个制造型企业尽快转变成服务类企业,谁在未来就有更大生存空间。
我国电动汽车的大推广基本已经万事俱备,随着地方补贴政策的陆续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动汽车大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然而,从近两年的市场数据和现实来看,电动汽车正在遭遇着“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虽然政策很热,但市场反应却很冷。配套设施差、消费者对电池续航能力的担心以及长时间充电的麻烦等因素仍阻碍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