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源虚拟化技术搭建公司云亚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概述
1.1云平台定义
从狭义上来说,云平台是指1T基础设施的交互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而从广义上来说,云平台是指服务的交互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1.2应用云平台的意义
传统服务器存在部署周期长、极易出现性能瓶颈、资源消耗大、价格昂贵等问题,需对传统服务器架构进行技术革新。在这种背景下,云平台应运而生,具有如下特点:
1.2.1虚拟化
用户请求的资源来自"云",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而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考虑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
1.2.2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措施,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
1.2.3通用性
云平台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1.2.4高扩展性
"云"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扩展需求。
1.2.5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可以按需使用。
1.2.6成本低廉
"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企业无需负担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平台的低成本优势。
1.3云平台的3个服务层级
根据云平台提供资源类别的不同,分为3个服务层级:
(1)1aas:1nfrastructure一as一a一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简称设施层):
(2)Paas:P1atform一as一a一service平台即服务,简称平台层):
(3)saas:software一as一a一service软件即服务,简称应用层)。
各层级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当前人们主要的任务是如何高质量地搭建一套适合公司特点的1aas设施层,为将来更高级的云平台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云平台方案选型
早在多年前,我公司信息部就关注了云平台这一新兴技术及其巨大潜力。在一系列技术预研评估与不断积累摸索中,大胆采用开源模式,最终成功搭建了具有公司特色的云平台系统,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云平台根据资源所处位置及服务提供者,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两种类型:而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云平台又分为商业及开源两种模式。根据这些方案的不同特点,选择符合公司特点的"云"作为公司云平台的基础架构。各方案组合示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采用开源技术搭建企业自己的私有云,综合了各种方案的优点,其安全性、成本、扩展性、技术积累以及对企业影响等方面都非常符合公司需求。因此我公司最终选择了RHEV红帽开源企业虚拟化)作为公司私有云平台方案。
3公司特色的云平台搭建
我公司在探索云平台建设时经过了反复实践过程,从最早的商业虚拟化产品VMware)到如今的开源云平台方案RHEV),逐渐走向成熟。下面主要介绍我公司开源云平台建设的目标、过程及成效。
3.1建设目标
云平台包含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3层,本次云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搭建一个完整的Iaas平台,基础层是最紧急服务,为后续平台服务、软件服务提供基础,并基于云平台的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3.2技术架构与特性
3.2.1物理架构
整个Iaas由控制端(-RHV-M)、Ryper端(-RHV-R)、网络及存储平台组成。用户通过控制端进行大部分操作,如分配虚拟化资源、监控平台状态、维护平台参数等。
3.2.2容灾
当控制端检测到一台Ryper节点故障宕机时,会自动迁移故障节点上的虚拟机至正常节点,从而实现故障容灾,保障业务连续性。
3.2.3负载均衡
当一台Ryper节点负载过大时,可迁移该节点上部分虚拟机至空闲节点,实现整个云平台的负载均衡。
3.2.4动态扩展
我公司云平台允许实时动态扩展Ryper节点,并通过负载均衡机制重新分配任务,从而实现整个平台的即插即用、动态扩展。
4结语
我公司云平台的建成与使用才刚刚起步。我们初步完成了"多虚一"(即Iaas层)的建设,对于更高层次的应用,比如"一虚多"(即Paas层)、应用整合(即saas层)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为公司业务的壮大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与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