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是构建行业绿色环保“生态圈”的重中之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全球节能减排,碳中和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我们想象中来得还要更快一些。在国家的各种补贴和倡导之下,各大新型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就连很多传统车厂,也纷纷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链,甚至有的厂商公开宣布,将在不久的未来停止内燃机的研发和燃油车的生产。在这样的大环境推动下,很多人都开始购买新能源车,主要因为新能源车零排放、保养费用低,不仅环保,而且还省钱。但是有一部分人还是认为现在的新能源车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实际缺点要比优点多,而且个个致命,这也成为了大部分人观望的主要原因。
历次能源革命均推动了工业革命,并造就新的国际秩序。第一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蒸汽机,能源是煤炭,交通工具是火车,英国超过荷兰;第二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内燃机,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载体是汽油和柴油,交通工具是汽车,美国超过英国;当前正处于第三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电池,能源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能源载体是电和氢,交通工具是新能源汽车,中国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展现新技术优势。
所以很明显的情况是,芯片短缺、电池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因素,虽然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或者突发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和情况不会长远地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走向。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新能源汽车价格大涨,导致一些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发生了变化,这些情况其实都在影响厂商的市场地位、发展速度和前景。从长远来看,各种因素集合起来,就会导致一些实力本身不强,或者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强大供应链的新能源车企面临出局,上面的表格中,就有一些品牌可能面临这样的状况,我们不做详细说明,但是这种信号已经越来越强烈了。所以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的大趋势的确是没有变化的,但是市场并不承诺给所有参与者以“雨露均沾”的待遇,即使在蒙眼狂奔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品牌和车企必须要掉队。
油车在全世界目前仍然销量很好,所以并没有全力转型电动车,出几个车型也不过就是占个坑。国产电动车做出了一点成绩,不可沾沾自喜,更不能盲目夜郎自大。要清醒的认识到,国产车企和国外传统车企的差距仍然巨大。我们现在应该多做事少吹牛,砥砺前行方为正途。等德系日系车企全面转型电动车的时候,压力才真正的到来了。
在安全方面,目前绝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也已经能够达到“动力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不起火”的国家标准,但是主流的动力电池安全技术依然还是通过给电池典型穿更厚的“装甲”,配更加高效的冷却系统,以及更聪明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形式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与安全性能还需要从动力电池的化学性质上着手,目前通过物理形式进行的优化充其量只是治标不治本。那么,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及新能源车企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呢?从化学层面增强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以及安全性难度太大,无异于掀起一场动力电池技术革命。早在数年前,甚至十数年前,电池巨头们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性能更强的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只不过由于产品并不成熟,成本过高等原因,这些能够改变动力电池技术格局的产品至今还处在实验室当中,仍然没能正式面世。
动力电池作为产业基础之一,是构建行业绿色环保“生态圈”的重中之重。针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领域出现的“全球争夺”,稀缺资源、“价格飙升”的态势,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政策,将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电池材料资源,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