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走到碳中和并不容易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前,碳中和已不仅是概念性的存在了。减少碳排放量本已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而碳中和突然变得如此重要,实则有着更为深刻的战略因素。作为碳排放大户的汽车产业闯关碳中和,除了卡脖子的“芯片”之外,布局“车轮上的元素周期表”亦是绕不开的坎。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而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迟早会成为这场交通网络“低碳”升级的主角。我国推行新能源汽车的方向很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的也很明确。而鉴于传统燃油车在碳排放这项的“贡献”,减排抓“尾气”毫无疑问是重点。事实证明,自“碳中和”概念持续发酵开始,新能源汽车板块的热度就在不断攀升。
“碳中和”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最新游戏规则,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在碳排放限值的制约下,向上的阶梯变得越来越狭窄,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无疑对全球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转方式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就汽车产业而言,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在不断加速。可以说,谁掌握了“碳中和”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话语权。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看,“芯片”是众所周知的供应链上一块脆弱的短板。但并非唯一一块,或者说是最短的一块。业内专家表示,低碳时代,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全球朝阳产业,元素周期表上的很多稀有金属成为引爆产业突破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当各行各业着手实现眼下“碳中和”的目标时,迈向碳中和是全社会共同的大事,不是某个企业、某个部门可以就完成的。对于车企来说,从生产到销售包涵多个环节,这是一条非常长的产业链,需要总体规划、多方面配合。新能源的路还很长,什么时候新能源充电站跟加油站一样多的时候,燃油车可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拜登发布了2030年有50%的汽车出厂就是新能源,要么混动,真到2060会怎样很难说,趋势就是这样。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世界主要国家纷纷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战略目标并制定路线图。“双碳”行动有助于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是助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系统性深刻变革的重要途径。
中国从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走到碳中和并不容易。为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目标,我国要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依靠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走向能源结构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他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提能效降能耗,重点是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第二是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提高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第三是增加碳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主要是森林碳汇,并努力研发碳捕捉技术。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这意味着,中国汽车社会、汽车产业、汽车消费都将围绕新能源重构。“碳中和”并非“风口”,而是一场涉及大国博弈、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发展方式等多维度的深刻转型。未来几十年,新思想、新技术、新体系必将重塑产业生态,重塑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