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尚未定型各国仍在积极探索阶段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大环境正在不断完善。有关部门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探索融合监管模式,促进了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创新、安全应用。但与此同时,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尚未定型,各国仍在积极探索阶段。在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的机遇下,解决硬件和系统的问题还需整合各方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随着数字化推进和产业升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环境、供应链生态、消费市场等等都不断向好。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能够贴近用户的部分,例如电池性能、信息安全等,很容易引发公众讨论,是“冰山上露在水面的一块”。而产业中下游,那些“隐藏在冰山下面”的部分,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事实上,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城市面临顶层设计不足、产业生态构建缺乏系统谋划、示范项目与交通需求结合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支撑城市级示范、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等问题。面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机遇,相关城市加速产业升级转型,一方面要大力吸引相关科技企业,补强在人工智能、芯片、信息通信等方面的产业短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传统车企、零部件公司转型,加速在新型零部件、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整车集成等方面的布局。一些不具备传统整车制造基础的城市,也可以借助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契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加速创新资源集聚。
不同于传统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具备天然“跨界融合”特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金融保险等产业的协作趋势愈发明显,产业之间相互交织的网状产业生态正在形成。特别是在城市交通场景下,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我国已确立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试点城市,为智能网联汽车全面赋能城市交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正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新阶段。要加快规模化示范应用,以城市/区域为载体,深化“车-路-网-云”协同发展,扩大北斗导航、5G通信等技术和产品应用。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积极探索融合监管模式,通过准入管理、标准制定、安全监管、产品召回等方式,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创新、安全应用。要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整车平台、自动驾驶平台等研发及产业化。
面向未来可期的蓝海市场,行业各方正在加速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到2022年全球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3.5亿台,市场占比达24%;具有联网功能的新车销量将达9800万辆,市场占比达94%;到203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
新能源和智能化,为我国汽车产业带来“换道超车”的新机遇,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将会大幅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避免发达国家的多重制约,可以通过充分节能减排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通过加速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多元发展,可以缩短或绕开与发达国家在传统能源车有关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的差距并实现赶超。用高新科技促进高质量生产以创造新的供给亮点,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多种出行需求,不断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