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未来出行的关键词在催化新的商业模式诞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眼下,汽车行业已经由上半场“电动化”的比拼转向下半场“智能化”的较量,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未来出行的关键词,在催化新的商业模式诞生,推动新出行领域进一步发展。新的发展机遇到来的同时,疫情对出行市场的冲击仍伴随左右。
近年来虽加大投入,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化能力亚待提高; 三是动力电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离整车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成为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瓶颈; 四是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突破的困难更大,近中期内没有产业化可能; 五是混合动力整车共性关键技术,包括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箱、轻量化技术、机电祸合技术,亚待攻关。同时,混合动力汽车在工程化开发方面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是动力电池基础原材料(含隔膜) 、电机及电控系统用电力电子元器件(IGBT)等自主化不足。大部分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制造装备依赖进口,存在受制于他人的重大风险; 七是新能源汽车有关配套鼓励政策措施有待完善。包括缺乏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以及在消费和使用环节的支持政策等; 八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完善,试验检测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和补充等。
三化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变革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机械技术层面的,从传统的燃油电机、油箱、变速箱到电池、电机、电控的三电系统;可以是构造层面的,从过去的机械硬件为主到当下的软件定义汽车;还可以是产品价值层面的,从解决出行问题的交通工具变成移动的休闲娱乐服务载体。而从根本而言,三化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构成形态,从上游供应链到下游客户,从行业准入门槛到业内竞争态势,包括主要玩家们的盈利模式,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我国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产业化发展趋势,安排和调整了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布局。其中,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关系密切,而且近期最具产业化基础,由主要汽车企业牵头开展研究,其目标是在近期内建立产业化体系,实现传统汽车的转型升级,以便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纯电动汽车技术严重依赖于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技术已取得重大进步并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将带来汽车设计技术的变革,因此安排电池单位与科研机构牵头研发,其目标是带动电池技术和整车集成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在大型活动和局部地区的推广应用提高其实用化程度;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是一项前沿技术,虽然远未成熟,但是未来战略意义重大,因此安排巨资由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牵头研究,其目标是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系统集成技术方面进行突破,为未来实现产品化开发奠定基础。
宏观环境层面,电气化、车身轻量化等技术和政策趋势,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汽车零部件数量,推动造车成本下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业门槛。在增加国内整机厂厂牌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缩短了自主品牌同国外老牌车企的技术差距。在企业自身而言,研发数字化不仅帮助车企缩短了研发周期,还可借用数字仿真系统完成以往在物理世界才能进行的碰撞、热力、强度等必须的安全性测试,降低了整机厂从0到1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数字化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参与者维持企业日常稳定运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自动化生产、异地协作等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玩家应对人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保障了整机厂在研发、供应链、生产、营销、服务各环节的日常运作,为中国车企的弯道超车争取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