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的规模都得到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企业除了需要做好市场拓展和产能提升,还需要通过良好的质量控制来实现规模、效益、口碑的协调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灵魂,德国因质量而名冠全球,日本因质量而闻名世界。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较具前瞻性、统筹性的质量管理方式,目前在很多企业都得到了重视和运用,对于保障企业产品质量的整体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着眼于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归纳并发展有关理论。
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企业质量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在质量管理的职责范围内,对于生产成果的质量问题进行监督和反映。所谓"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企业在生产组织的过程中,从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出发,落实相关质量管理政策,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得以细化,推动和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统筹化、精细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在推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相关的机制、制度对内部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进行考核、控制,以有效组织和协调单位的生产成果,完成既定的质量控制目标。
2如何推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2.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深入参与生产过程
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实施过程中,为了提升有效性,推动企业生产环节的相关部门在质量管理进步方面多出成果,首先可以进一步放宽对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授权,包括质量控制制度方案的自主裁量权以及部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批权等等,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对职能范围内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进度及质量的责任。其次,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深入参与生产管理环节中不同环节的具体责任人的工作实施,从质量管理的对策到制度执行框架搭建的指导,全方位给予相应的支持,确保质量控制成果产出的时效性和质量。
2.2明确具体质检人员的责任制
具体质检人员主要是指在生产环节中负责具体的产品质量检验的人员,这些人员往往是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前置关口,因此要进一步明确这部分人员的责任制。
首先要通过相关制度,明确具体质检人员对自己经手的产品质量负具体责任,同时对于制度上明确规定应当由自己担负质检职能的内容,也应当负主要责任,引导其树立起大局意识,高度重视企业交办的质量检验相关工作任务,不得敷衍应付。
其次,要求质检人员立足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同时紧密结合本岗位的工作实际或是本人的工作经验,既兼顾全局更有所侧重地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尤其是一线的质量管理操作制度进行研究,并给出明确、具体、实质性意见,让其能够真正参与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修订过程中。
三是要明确部分骨干质检人员在质量管理制度修订方面的重要责任,如因对制度的参与研究工作不认真、不严谨,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在制度论证阶段提出相应调整补充意见而没有提出,导致在相关工作领域遇到"卡壳"的,或者提出的意见似是而非,实际上无法落实,产生不了任何价值的,或者不认真结合质量管理工作实践研究,不着边际、敷衍应付的,应当采取责任追究措施。
2.3强化质量复核人员的把关责任制
在企业中,为了强化对质量的审慎管理,生产部门应当设立质量复核人员。目前,很多企业虽然都有这一岗位,但是在复核过程中,往往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只是在质量复核单上面不假思索地签上"已复核",而这往往会导致一些后遗症,因此要强化质量复核人员的把关责任制。
一是要求其对复核的内容进行认真复核,对于有必要的,要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具体的评价、要求,对质量完全认可的,在出具无异常的意见后直接交下一环节流转即可;如果质量大体过关,但个别细节处需要进行调整补充的,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如果认为必须做返工处理的,应在复核意见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具体的意见,经流转后,交由原生产环节自行修改;对于质量明显存在问题且多次发生的,应上报部门负责人在内的相关人员,以期在后续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是质量复核人员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和工作职责,不仅要做好基本的复核工作,还要履行好登记职责,确保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既定的管理轨迹有序推进,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规定的研读,能够详细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状况,确保达成质量管理有效性的目标。
2.4强化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
提高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让全员意识到质量是全体人员的责任,而不是单一性地认为"质量"就是质量部门的责任,应该鼓励全员参与质量建设。可以通过培训、宣传质量的重要性以及不重视质量的危害,让全员从心理上接受质量与效率不是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观念。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对此,企业应当通过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来实现自身质量控制能力和其他相关内控能力的提升,进而强化自身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当前背景下获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条件。本文结合目前很多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