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蠢到——WIFI或许借鉴了DDR的设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昨天一发文后1小时发现被自己蠢到了。WIFI IC工程师的思想其是我等蝼蚁可以揣测的!!!
文章计算WIFI6采用1024-QAM时需要将相位分割成636份,2.4G频率下硬件的响应速度要至少达到0.6ps级别。
一直纠结硬件如何能做到ps级别响应,平时看芯片手册最多也就8ps响应速度,相当于一检测到边沿就得完成解码处理。都是晶体管,不可能做WIFI芯片的厂家比做CPU能达到更快的响应速度。
借鉴DDR的设计
以前看DDR发展变迁史,记得好像是DDR3开始就多了一个参数用来调整延时的,数据返回需要一定时间,所需时间远大于1个时钟周期,每次CPU读取1个数据都要插入等待时间。怎么办呢?
CPU: 读取--等待------返回----读取--等待------返回DDR: -----准备--完成--------------准备--完成
聪明的IC工程师想到巧妙的办法——延时。检测到边沿的确不能立即返回数据, 但可以利用这个边沿做触发器,触发DDR内部数据准备,大约2.5个时钟之后能完成数据反馈。
于是DDR和CPU之间做好约定,CPU特意错开3个时钟,第3个时钟边沿发起读取命令,第四个立即能得到数据返回,内存访问具有连续性,只要CPU不重新发内存的地址,DDR会自动的准备好下一个要返回的数据,这么依赖CPU和DDR之间的等待时间大大缩短。
CPU: 触发------读取--返回--读取--返回DDR: -----准备--完成--------完成---
所以我想WIFI有可能也用了类似DDR的触发、延时访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