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昉科技发布重磅可量产RISC-V芯新品NB2,高端应用来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SoC芯片厂商跃昉科技在深圳举办“跃昉智慧物联芯,助力双碳新基建”新品发布会暨媒体沟通会,并于会上重磅发布全球首款定位高端工业级应用的可量产12nm RISC-V SoC芯片NB2及其配套板卡产品,预计Q4量产。
据介绍,NB2集成了基于RISC-V架构的四核CPU,主频1.8GHz,算力超过32000 DMIPS,850MHz 的GPU,1.4GHz NPU,支持Linux RTOS OpenAMP异构OS运行环境,这款64位边缘智能处理器NB2用一系列指标将性能拉满,真正打开中国工业高端芯片自主化格局。
据悉,定位高端工业应用的NB2严格遵循工业级芯片品质和测试标准,例如在-55℃~125℃的温度循环测试中进行了超过1000小时的测试;而12nm先进制程带来的工艺优势,使它在同等性能条件下比28nm工艺能耗降低56%,极大满足了当前双碳背景下的低功耗需求。同时,为了满足更高性能的应用,NB2中还加入Vision DSP用于独立CV处理,一方面卸载了CPU的算力,进而优化功耗;另一方面,VDSP与NPU的深度协同也将进一步优化视觉智能处理。
2022 RISC-V 中国峰会主席、平头哥半导体副总裁孟建熠表示:“为了更快、更好地孵化出更多高性能的 RISC-V 芯片,满足更多不同行业的需求,丰富 RISC-V 上层应用,平头哥以‘平台 SoC 原型’的创新方式推出无剑 600,推动 RISC-V 硬件及软件的齐头并进。”
据介绍,基于无剑 600 软硬件全栈平台,开发者和厂商可快速开发 RISC-V 芯片,推动迈向 2GHz 高性能 RISC-V 边、云应用新时代。
作为智能设备的“大脑”,MCU(微处理器)是将CPU、内存、周边接口等功能整合到一起的芯片。AIoT时代的到来,对芯片设计提出了定制化、快速迭代、扩展性和兼容性等多项新挑战,传统芯片架构无法完全满足,简洁、灵活的RISC-V架构遂成不少头部厂商首选,并带动自主研发MCU的浪潮。
爱普特即是其中的佼佼者。爱普特深耕MCU近10年,2021年出货超1亿颗,是出货量规模最大的全国产32位处理器的MCU企业。依托于平头哥玄铁处理器,爱普特已构建起全套MCU IP库,其MCU广泛应用于美的、小米、松下、博世等品牌产品,在家电、可穿戴电子、健康等领域实现了亿级规模的商业化落地验证。
RISC-V(读作“RISC-FIVE”)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原理建立的开放指令集架构(ISA),V表示为第五代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表示此前已经有四代RISC处理器原型芯片。每一代RISC处理器都是在同一人带领下完成,那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A. Patterson教授。与大多数ISA相反,RISC-V ISA可以免费地用于所有希望的设备中,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图1展示了此前的四代RISC处理器原型芯片。它虽然不是第一个开源的指令集(ISA),但它很重要,因为它是第一个被设计成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可以选择适合的指令集的指令集架构。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可以设计服务器CPU,家用电器cpu,工控cpu和用在比指头小的传感器中的cpu。
汽车芯片的控制类芯片主要包括MCU和AI芯片,AI芯片通常要求较高的处理性能,边缘应用则需要低功耗、小尺寸的MCU,而RISC-V刚好是一种适合通用MCU和特定领域专用加速器 (例如AI)的ISA。MCU作为嵌入式系统和运动控制器的核心,提供应用控制层,执行总线通信协议,并提供用户接口。然而,MCU 芯片的发展需要 IP 授权,中国在独立可控的MCU开发之路上尝试多年,但在架构方面仍然受制于人,要知道ARM授权费用高昂,Arm的License Fee能占到芯片售价的2%-15%,按照50%毛利率来算,能占芯片成本的4%-30%。RISC-V的出现燃起了国产MCU的新希望。
RISC-V是国内芯片实现自主可控的好机会,国内企业也在加紧多点布局。近年来国产RISC-V商业化产品不断落地,平头哥、华米、兆易创新等企业已发布了可商用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