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品质革新的长征路上,为何上汽大通是急先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一位德国小伙在柏林当地做了一个世界各大品牌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原本以为会是一场苹果和三星主导的“二人转”,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来自中国制造的华为居然有着近40%的占有率,其中不乏20-35岁之间的年轻主力消费人群。事实上,近些年来,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持续推进海外策略,在欧美发达国家圈粉无数,获得了世界上最挑剔用户的青睐。“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变,成为新时代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无独有偶,在更加讲究研发、技术实力的汽车市场,也有着这样一家中国企业突出重围,让“傲娇”的西方消费者见识到了中国品牌的真实魅力,它就是上汽集团旗下的国际汽车品牌——上汽大通MAXUS。
敢于亮剑,持续提升中国“智”造含金量
事实上,经过数十年的辛苦耕耘,我国早已跻身汽车出口大国。据乘联会公布的中国汽车出口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出口106万台,同比增长高达31%,继2016年恢复10%的正增长后,再次实现出口量的大幅提升。
然而,实事求是的讲,这些出口国家仍然集中在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简而言之,大部分中国汽车品牌依然在依靠低价策略获取生存空间,离品牌溢价尚有一定差距。其实,仔细来看的话,这里边也有诸多客观因素,众所周知,欧美日澳新等发达国家在汽车制造上起步早,各方面发展都比较成熟,尤其是对于汽车品质的要求颇为严苛,这也意味着中国品牌要想杀进去,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然而,作为中国车市新兵的上汽大通,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后起之秀的真实力。据悉, 2017年,上汽大通海外销量总计10,165台,同比增长45%,其中澳新地区销量5,716台,占海外整体销量的半壁江山,较去年同比劲增近80%。成为澳大利亚销量及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同时在新西兰市场占有率也已突破20%。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扎实的产品实力以及持续推进的创新力做支撑。以上汽大通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例,实现了从细小零件的测试实验,到整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质量标准把关,每个生产环节都得到了专业级严格管控,保证了每一辆汽车的国际标准。也正因此,2017年,上汽大通皮卡T60和SUV D90先后在澳洲新车安全评价组织(ANCAP)测评中,荣膺五星安全标准评级,这也是中国品牌获得的历史最高分。
用显微镜来看品质,往往决定一家企业能走多远。从上汽大通对于品质的不遗余力追求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在前期提升效率以后,通过更多的资源去持续改善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在量变持续积累的情况下最终能够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
频频受宠,中国品牌彻底有了“精气神”
事实上,除了在海外市场谋得一片天地外,上汽大通在国内的事业也做的十分扎实。最直观的例子便是得到了诸多国际性会议的认可,比如说2013—2016年的APEC峰会官方指定用车,建军90周年阅兵指挥保障用车、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活动指定用车、2015年大阅兵指挥用车、G20峰会、青奥会、上合组织会议、亚信峰会等一系列高端活动和赛会的官方用车。
诚然,礼宾车对外观、内饰、配置、性能、安全、工艺和品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以至于在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也只有捷豹、凯迪拉克、奥迪和丰田皇冠能成为各自国家的礼宾车。而对于上汽大通而言,从始至终都能够站在镁光灯下,更能彰显其产品实力。
与此同时,在2017年12 月1日,上汽大通更是被授予了代表上海市质量荣誉的“2016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作为上海市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该奖项主要授予在质量管理和经营绩效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组织和个人,申报条件极为严格,获奖名额极为稀少。于此更能看出上汽大通在品质塑造上的硬功夫。
其实,深入来看,上汽大通的向上之路对于时下的中国汽车品牌而言更具有样本意义,在其身上,我们更多看到了“中国制造”在持续不断的品质革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种“精气神”是之前的中国品牌所少见的,而从上汽大通开始,似乎已成燎原之势。
【结语】斩获2016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屡次受到国际性会议的“宠幸”、海外市场持续落地生根,如今的上汽大通思路清晰、节奏稳定,产品扎实,正在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汽车品牌大步迈进,作为消费者的你我,不妨给其充足的时间,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