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斌:不知道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丨思考者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让时光倒流,回到2005年的那个夏天,那时的我刚刚离开了毕业后一直工作的平安集团,加入了上海通用汽车。那时的我们年轻,那时的上海通用也很年轻,那一年中国汽车的年销量是575万台。同样是2005年,雪佛兰品牌正式进入中国,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这个百年品牌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全过程。从无到有,从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到一个接一个销量神话,那时我并不知这一切对于10年后的我意味着什么。一场接一场的会议,日复一日的出差和加班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2005年,那时对于汽车营销人们来说最大的压力或许不是销量和库存,而是产能不足。
2015年的初春
2015年,此时中国汽车的年销量已经接近2500万台,“产能过剩”这个词也第一次映入我们的眼帘;此时自主品牌们的全新一代产品已经蓄势待发。也正是在此时,电子领域曾经不可一世的巨头们一个接一个的轰然倒下。
此时,已经在两个自主品牌工作过的我不禁产生了一长串思考:我们曾经的被尊重,到底是自己争取来的还是背后的企业光环所赋予的?我们常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定”,然而我们的反馈到底对于产品开发有多大的影响?汽车行业的巨头们是否也会像电子领域那样的脆弱?
可能正是这份提前到来的焦虑,使得我们成为了早起的鸟儿。2015年初,威马汽车正式成立。
与很多人的从汽车经理人到汽车创业者的道路不同,我们并没有去做互联网创业,而是直接选择了同行眼中的“地狱模式”——以全新产品的研发、制造为基础的智行生态再造。
当前国内的政策与市场正经历着“脱虚向实”的变革,国家也正在重点扶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赶超的突破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71.6万台,全球第一,同比增长51%,预计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复合增长率将会保持在30%以上。面对这样的一个拥有广阔前景的市场,我们这一代“年轻”的汽车人不能犹豫。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地发展智能电动车更将成为一条全新的“赛道”。年轻的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一次实现换道超车的机遇,继移动互联网产业领跑全球之后,中国有机会再次领跑世界。智能电动汽车将是一场由中国引领的新工业变革,也将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汽车人责无旁贷。
将科技普惠于民,提升社会大众出行体验和出行效率是未来交通的大势所趋。我们熟知的消费需求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如何让企业战略跟得上市场的发展?中国消费者从刚需到消费升级的方向在哪里?说实话,我们并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们知道,坐享其成等着天上掉下答案的时候肯定为时已晚。
于是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开始了创业。
2018年的初夏
三年的经历,如果让我给从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蜕变加上三个关键词的话,就是:有梦想、爱学习、知感恩。
有梦想
被嘲笑的梦想最有实现的价值。20年前别说要建立一个主机厂,就说要造一台发动机可能都会被嘲笑很久。正是这些嘲笑的背后,一个个梦想在浙江台州海边的滩涂上,在安徽芜湖江边的稻田里被实现。
16个月,492天,威马温州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从打下第一根桩到第一台量产车试装下线,在所有的梦想照进现实之前,都只是梦想。我们制定了2018年交付1万辆,2019年累计销售10万辆的目标,十倍的跨越无论对谁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是只有敢想,才能敢为。有宏大的目标,更要有实现的勇气。我们所有的部署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爱学习
在成熟的国际化车企里,分工体系完善,每个人只需要承担自己份内的工作即可。而创业型企业则完全不同,不仅需要更为全面的战略意识、更需要各项补位的能力。因此,学习能力是一名创业者基本的素质。2015年以来,威马坚持不断学习,从竞争中学习,从前人的不完美里学习,向用户学习,向对手学习,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战略。而作为威马战略规划负责人的我,也必须学习,必须要了解到每一个环节的战略价值。
产品定义之初的调研里,我们的团队不愿意仅看着乏善可陈的数据报告,也不愿意坐在调研公司单面玻璃后记录消费者茫然的对话。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消费者,于是在北、上、广、深我们一家一户的登门拜访,倾听和了解最真实的需求。
知感恩
威马一路走来,没有什么捷径,一步一个脚印。
我们感谢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遇,让我们这群汽车人有了再一次发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我们感谢对手,他们的鼓励也好、质疑也罢,都将成为过去,化作我们前行的动力。
我们感谢自己,感谢深夜里上海、成都、温州、北京的办公室每一处亮着的灯光,正是这些温暖照亮了威马前行的路。
到今年9月底,威马旗下首款量产车EX5将开始第一批高质量的大规模交付,威马第一阶段“把车造出来”的大考即将来临。
站在温州瓯江口的海堤上,迎面吹来太平洋的海风,我曾尝试着去想:一百年前,大洋彼岸三大巨头的创业者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心中百感交集。后来我觉得这毫无意义,每一代创业者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使命。回首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温州基地,与曾经的汽车经理人相比,现在的我们已经不会再患得患失,在我们的眼里只有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而没有一个对于成功的确切定义。唯有义无反顾的拼命奔跑,才能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
成为一名汽车创业者,并勇敢的地走下去。
这样,当我们每天醒来,面临的将不再是困惑和迷茫,而是兴奋和激情,今天,又将是新的一天。(原文标题:从汽车经理人到汽车创业者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