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并不是说如今的《中国好声音》节目效果不佳,也不是说如今的学员唱的不如当年好。或许仅是因为那句“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已经在心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或许是杨坤一句句的“我今年有32场全国巡回演唱”还在耳边徘徊;也或许是导师们“拍案转身”的激动场景时久不能忘却;更或许是,第一季的《中国好声音》,不仅第一次给我们带来了不曾有过的心灵震撼,更可称为“开天辟地”,开启了乐坛中的一个新时代。
而“开天辟地”这个词语,同样也让我想起了一辆汽车。
尽管如今公路上已充满各种各样的车型,尽管如今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成绩,但仍有不少消费者、不少老一辈的“造车人”,对那款既无美感、又毫无舒适性可言的卡车无法忘记——1956年7月13日,总投资5.94亿元的长春第一制造厂驶出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CA10载重汽车,不仅宣告着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时代正式结束,也宣告着中国的工业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你可以称之为“情怀”,也可以称它为一代人的独特记忆。但今天,或许这样形容它更为贴切——忆往昔,看未来。
大步向前,开启汽车工业新篇章
其实,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工业上的发展可谓少之又少。然而,一个在工业发展落后的国家,又如何去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所竞争?或正因此,便有了“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主要任务。
而在造车之前,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1949年底,毛主席访问苏联时曾参观斯大林汽车厂,当他看到一座座高大的厂房和流水线上鱼贯而出的新车时,不禁对随行人员说到: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随后,中苏两国商定由苏联协助中国建设一座综合性汽车制造厂,并将该项目列入一五计划。
紧接着,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选址在吉林长春,并力争三年建设完成;同时,在工厂建设期间,车型的选定也在紧张的进行。
考虑到当时的基本任务是大力发展工业建设,对载货汽车的数量要求极大,再加上当时国内路况较差等因素,中苏双方经过商议决定引进斯大林汽车厂生产的吉斯150载货汽车进行国产。这种诞生于40年代的车型,虽然技术并不先进,但结构简单、皮实耐用且便于维修,非常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载货汽车正式下线,并命名为解放CA10。C代表着中国,也代表着长春;A为第一的意思;解放,则是毛主席敲定的车名,同时,“解放”这两个字,也是采用毛主席的手写字体。自此,新中国首款自主汽车正式跨上舞台,开始了它的征程。
首款车型,助力中国工业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