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智能化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程度持续深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娱乐性的追求,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应用比例日益扩大,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控制系统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在中低端车型的应用比例持续增加。同时,在汽车智能化、低碳化、网联化的趋势下,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程度持续深化,单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持续提升,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需求持续增加。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崛起,车规级芯片的算力要求更高,数量需求也更大,未来的芯片市场会有大量的新公司涌入,从需求端加速车规级芯片的技术迭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提车周期更长、新能源车型涨价都是当下芯片短缺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但随着整个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的驾驶员势必能体会到更流畅的屏幕使用体验,更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甚至还可以通过定制化芯片来解锁专属于自己的车辆功能。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向网联化、智能化加速发展,而汽车产品的创新高度依赖于底层芯片技术的创新,这为我国车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在供需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车载电子的时代机遇,成为萦绕在从业者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谜团。
综合以上,芯片短缺叠加双积分政策影响,车企芯片分配向新能源车型倾斜,受此影响,车企新能源产销相较燃油车取得了更好表现。而需要指出的是,相较于技术的进步、产品的丰富,芯片短缺可谓偶然性因素。而当车企们将有限的芯片投入到新能源车型中,整个产业链其它环节的资源也会随之向新能源车型倾斜。为使芯片投入尽可能高地获得产出,车企们纷纷加强产品创新力度、相关产能建设以及后续的营销力度等等,且在车企布局的同时,供应链也随之而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整车厂商和一级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推动采购全球化,对所需的零部件结合产品性能、质量、价格、供货条件等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并择优采购。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生产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的持续丰富,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采购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机遇,通过与下游客户紧密合作,逐步扩大在全球市场中的市场份额。
要加强国家对车用芯片的规划,防止企业一哄而上,汽车芯片产业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量力而行,从研制到企业获得效益可能需要5-7年。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集中投入,形成车规级芯片生产基地。要关注市场痛点和场景需求,从下游入手,建议自主芯片的切入路径以自主新能源品牌和商用车为抓手,不要一开始就从合资品牌或进口品牌切入。”原诚寅认为,对芯片企业而言,现在进入黄金窗口期,都有发展机会,但要正视并判断自己的能力。
芯片行业采购周期偏长,一般来说要提早半年到一年开始向芯片生产企业订货,年初国内受疫情冲击,车企停产,各家车企在那时候普遍对市场失去信心,纷纷减少芯片订单。但后面随着疫情逐渐受到控制,市场回暖的速度超出了大家的预期,产能需要迅速拉满,这个时候却发现芯片库存告急。
当前由中国引领的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在全球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成果显著。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大潮的兴起,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对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中国车企要想不被别人卡脖子,汽车电子就必须要自主掌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的能力。这样才成真正意义上做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