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供应不足已成为全球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汽车芯片供应不足已成为全球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波及到整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受到疫情的反复爆发,叠加暴雪、地震等偶发性多重事件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被迫暂停芯片生产线,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产能出现大幅下降。马来西亚作为全球芯片封装服务的关键产业基地,今年7月中旬爆发的新一轮疫情,导致当地半导体芯片封测产业多条生产线停产,“汽车一芯难求”局面的产生,除了疫情,也有电视、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大规模备货对于产能的挤占。
智能汽车芯片市场量级前所未有,在缺芯的倒逼下,我国汽车芯片设计有了快速的进步:地平线征程5既定将搭载于比亚迪、红旗、理想和蔚来的新品牌;黑芝麻智能获得东风集团旗下东风乘用车首款纯电轿车和首款纯电 SUV 两款车型的项目定点。国产汽车芯片在当下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自主品牌车企已逐渐开始接受和主动拥抱国产芯片,风向开始转变,一些提早布局的芯片公司也开始享受市场红利。国产芯片正加快上车,一个新的汽车芯片时代已经到来。业界预期,2025 年将成为芯片国产化替代的关键节点。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正在持续进行,工业母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将承担重要的使命,也必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关键领域的突破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以及持续不断的投入,因此引导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源注入工业母机行业显得尤为重要。这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多层级的资本力量共同努力。
芯片对智能网联汽车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供不应求,芯片短缺的现象自2020年下半年起,给车企带来了较大影响。“一芯难求”,成为过去两年的汽车行业真实写照。车企甚至成立专项小组前往芯片厂“抢芯片”保供;与此同时,在国产替代浪潮下,国产芯片正趁势而起。展望2023年,在中国汽研政研咨询中心、智能网联政策研究专家张慧看来,随着疫情趋稳,全球有序复工复产,汽车芯片产量逐步提高,预计2023年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将得到一定缓解。中国国内汽车芯片的供给率不足10%,最低的不足1%,也就是每辆车所需的芯片90%以上都靠进口。不论是普通芯片,还是一些关键芯片,特别是智能芯片,未来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但瓶颈也越来越高。而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技术封锁持续加码!
车规级芯片产品质量要求高,追求高性能、低功耗、低散热,同时叠加汽车厂商对产品持续稳定供应能力的需求。使得车规级芯片具有智力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产业特点。面对设计、流片到量产,乃至商业化应用,拓展客户资源,大多数国内汽车芯片企业规模较小、自身积淀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对代工厂商具有较强依赖。与国外厂商相比劣势较为明显。但要看到汽车芯片本土化是大趋势,而且国产车企也有意加速国产化替代,保障供应安全,这也是国产汽车芯片企业发展机遇。拥有可靠的技术团队、能够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具备良好的产业合作关系的企业会得到优先发展。
由于芯片短缺,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汽车产销量遇阻,新车交付时间不断延长,大部分品牌、车型的购车优惠也大幅减少,部分品牌车型甚至出现加价销售的情况。汽车原材料上涨加上芯片价格的上涨,让整个汽车市场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价格的上调对消费者也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挽救持续下滑的销量,各大车企开始通过减配的方式降低对芯片的依赖,从而让产销量数据看起来不至于太“难看”。有些车企采用“先交付后补装”的方案,有的车企则采用“永久性”减配方案。前一种做法在新势力车企中较为常见,如理想、小鹏均采取此暂时性减配方案,而较多传统车企则直接去除了部分对车辆性能和安全不会产生影响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