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在无人驾驶领域发明了哪些新专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动驾驶汽车是一种不需人类操作就能自动感应周围环境、自动导航的载具,能透过感测输入的资料,更新其地图资讯,让交通工具可以持续追踪其位置。无人驾驶汽车的优势是能减少交通事故、降低排放、有效的管理交通流量、纾解都会区停车位短缺的问题及交通压力、增加汽车共享的效能以及改变或颠覆现有的物流模式。
2014年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将自动驾驶汽车分为5个等级,分类标准主要是基于人类驾驶与自动驾驶之分工比重,2016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进一步定义出自动驾驶6个等级分类系统。
目前,特斯拉(Tesla)已在自动车领域上处于领先地位,在硬体上已经达到第3级,不过,Tesla Autopilot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实务上仍只有达到第2级至第3级。
另外,奥迪A8宣称自己是第一部达到第3级的自动驾驶汽车。Ford新型的Fusion Hybrid汽车是属于第4级自动驾驶汽车,使用将投入量产的自动驾驶硬体、电脑及电器控制,还配备了Velodyne研发的(LiDAR)雷射雷达系统。Google希望将其自动驾驶汽车发展到不需人类操作的最高等级(第5级)的完全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已是全球汽车科技主要的研发方向,最终的目标是发展出全自动无人驾驶的车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热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也被炒的火热,在无人驾驶领域,谷歌全自动无人车自上路试验以来,仅发生13起轻微事故,伤亡事故更无一例,相对来说,谷歌在无人驾驶方面取得不小的成果。在当前无人驾驶安全性遭到大多数人质疑的情况下,谷歌又将有什么最新的技术举措呢?以下是谷歌无人驾驶方面最新的专利申请的分析和解读,以了解其在无人驾驶方面新的技术动态。
该篇专利,专利名称为用于基于可是场景的适应性算法的汽车雷达系统。该雷达系统可以用于不同构造和多种模式的无人驾驶汽车上。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该雷达系统确定目标范围然后进一步询问。 基于目标范围内,可以确定雷达系统发射的第一电磁辐射信号和接收第一反射的电磁信号的辐射信号。雷达系统确定目标范围后,则发送第二电磁辐射信号。另外,该雷达系统接收基于反射的电磁信号的辐射传输。 在接收到反射信号,雷达系统能只基于目标范围内的具有关联的几个组件处理反射的信号。反射信号的处理可产生一处理信号。最后,雷达系统可以基于处理后的信号确定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参数。
也就是说,该专利,主要是基于雷达系统不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其他附加辅助件就可以实现电磁辐射信号的处理,从而实现无人驾驶,可以适应于全自动驾驶、半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兼容模式,并且确保汽车不同模式驾驶下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都要借助于外界的摄像装置、传感装置以及处理装置等配合实现对路况的检测和处理,从而控制车辆自动驾驶。这样的实现方式,所需辅助配件太多不易实现,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而谷歌的上述专利技术,在无人驾驶的具体实现上,真正做到了简单构造实现真正安全无人驾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谷歌在无人驾驶方面,实现了一个新的突破。
虽然近期报道,谷歌无人汽车驾驶项目负责人Chris Urmson离职,并且谷歌痛失多员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大将,但是以上专利的发明人是Adam Brown,并不在离开谷歌的大将之列。因此,知行者认为,谷歌可能会因为驾驶项目负责人的离职而损失多员大将,从而对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基于谷歌已有的无人驾驶技术,相信未来其也一定会在无人驾驶领域一路引吭高歌,让我们拭目以待。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客户端向调度系统提供乘车地点和目的地,调度系统会安排车辆到乘车地点。无人驾驶汽车到乘车地点后,会对用户(或用户的客户端)进行认证,然后开门让用户乘坐。
专利申请文件显示,谷歌新一代无人驾驶汽车的许多部件与传统汽车相似,例如前大灯、挡风玻璃、尾灯/转向灯、后挡风玻璃、车门、侧视镜、轮胎和车轮、转向/停车信号灯。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集成有多种传感器,例如激光、相机、雷达、声纳。
在用户输入信息方面,谷歌提供了两种方案。其一,用户只能通过语音输入信息,显示设备只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其二,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或其他输入设备输入信息。
谷歌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指出,其专利技术最初可能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但未来也可以应用于更多种类的车辆,例如卡车、摩托车、公交车、大型旅行车等。
在无人驾驶发展甚嚣尘上的今天,除了无人驾驶研发领域外,大众们对无人驾驶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功能上,而对无人驾驶背后的技术专利几乎一无所知,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下无人驾驶背后有哪些神秘的专利技术!
1、Waymo 的防晕车专利
Waymo 最近申请下来了个专利,专门解决晕车问题。借助AI 算法,制定防晕车路径:挑个好走不颠,但是可能稍远点儿的道。但前提是你别掐着点起床,得留出足够时间在路上。当然你想做点别的也行,毕竟解放双手… Emmm ,是无人车最吸引人的卖点之一。
2、Uber的感官模拟系统
去年11 月, Uber 也提交了个防晕车的专利数据,并把这套技术叫“感官模拟系统”。这整套防晕车的设计,简直是全方位无死角暖男式体贴。首先,视觉上, Uber 的车内有一套AR系统,可以利用车捕捉到的车外环境信息呈现在车里面,弥补视觉上不动的感知错位,以同步体感信息;同时,座位上还提供配套的触感系统,会在急转急加速急停时给出相应的气流。
3、密歇根大学的“可穿戴”防晕车
密歇根大学运输研究所团队也在今年1 年提交了自己的防晕车专利,是一套可穿戴的光学设备。
这套穿戴设备也是在模仿窗外的环境信息,和用户眼睛往窗外看的效果是一样的。据说,戴上这套可穿戴设备即使在车上看书也是完全不晕的,配上无人驾驶本身的核心技术,以后再路上的时间也可以用来阅读。
近日,专利网站 Patent Yogi 爆出消息,谷歌成功申请了一个 专利 “Determining Pickup and Destination Location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该专利技术能使自动驾驶汽车计算最佳接客地点,及行车路线等,确定整个行车计划。
虽然自动驾驶汽车实验已遍地开花,但短时间内,自动驾驶汽车仍无法实现当前专车的服务。比如,有些区域无人驾驶汽车不能进入,而在复杂区域附近(如建筑工地、紧急通道)或复杂路况下(如限速、交通事故),它们也无法判断安全可行的上下车地点。
谷歌最新的专利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据专利描述,谷歌将设计一个“中央派遣系统(centralized dispatching system)”,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无人车当前位置、安全性、本次服务的实用性等,给出适合乘客的理想上车、中途停靠、目的地下车位置。
这样一来,乘客下单之前可预设目的地等简单需求,无人驾驶车就能综合目的地、已知路况等信息推荐一些上车位置,乘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选项。谷歌希望,该技术能增强自动驾驶服务的机动性、安全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