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分析与对策研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电线电缆产品作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目前,电线电缆已成为中国工业产值最大的配套产业,年产值规模早已达到万亿元。总体而言,电线电缆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和作用,但行业内部发展却危机重重,尤其是电线电缆质量问题,对建筑工程、输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存在巨大威胁。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电线电缆企业,都应贯彻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战略,重视产品质量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影响,针对产品质量不合格指标,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不合格指标分析
从国家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等检测机构近些年国抽的数据来看,近三年电线电缆产品,包括聚氯乙燎绝缘电缆电线、橡皮绝缘电缆、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塑料绝缘控制电缆以及架空绝缘电缆等,不合格指标多集中在结构尺寸、导体直流电阻、绝缘/护套机械性能、电性能以及热失重等项目[1]。
1.1结构尺寸
指标解析:这里主要指绝缘厚度和护套厚度。绝缘厚度有平均厚度和最薄处厚度,是根据产品的适用电压、使用环境、导体截面和载流量大小、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等诸多因素而确定的。如果绝缘平均厚度不合格,电缆的电气性能达不到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会引起场强过高和场强不均匀,加速绝缘老化;绝缘最薄点厚度不合格,在最薄处容易击穿,引起事故。护套厚度包括平均厚度和最薄处厚度,护套厚度不达标,在使用过程中易磨损,对绝缘的保护作用不大,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原因分析:生产企业工艺控制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够、对标准理解不够、不执行工艺标准,同时过程检验(首检、巡检)失控,导致绝缘偏心、最薄处厚度不足。另外,部分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刻意将厚度做薄,或者使用同规格其他类型的线芯代替聚氯乙燎绝缘电力电缆的线芯,如对于1.5 mm2电缆绝缘厚度,GB/T 5023.3—2008、GB/T 12706.1—2008中分别规定不小于0.7 mm、0.8 mm,如果此时用BV1.5作为VV1.5的线芯则有可能导致不合格。
1.2导体直流电阻
指标解析:导体电阻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关系到电线电缆电传输性能的好坏,也是电缆主要安全性能指标之一。在电线电缆运行过程中,导体电阻不合格会增加电流通过时线路产生的电能损耗,并且损耗将以热的形式散发,使得绝缘材料加速老化,轻则缩短电线电缆的使用寿命,重则形成短路,危及人身、财产安全。
原因分析:偷工减料(主观原因)、过程检验不力、加工工艺(主要为各工序张力过大)不合格。原材料铜、铝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生产企业为了伞取利润,往往使用杂质含量较高的材料或者故意减小导体的截面,有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甚至超过标准值的5倍,这样的电线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热,加速绝缘老化,影响电线的使用寿命。
1.3绝缘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指标解析:绝缘护套机械性能包括老化前后抗张强度、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绝缘热延伸、护套热延伸。绝缘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合格,将会对电线电缆的使用寿命带来直接影响;另外,在施工安装过程中拉力的作用,使电缆极易出现绝缘损伤或断裂,造成带电线芯裸露、短路,或者因高温、日照、雨淋等环境导致护套老化,发生触电或更为严重的危险事件。
原因分析:
(1)原材料的问题。企业为追求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劣势或低等级的绝缘材料,这些材料价格低,但质量不稳定,无法匹配正常电线电缆产品性能,造成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能降低,使绝缘层起不到应有的绝缘和抗拉作用,实际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寿命。
(2)生产工艺的问题。一些小型企业生产技术能力不够,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无法满足要求,导致绝缘机械性能不合格。
1.4曲挠试验
指标解析:动态曲挠试验主要是考核软电缆在受到外界的机械拉伸和弯曲等应力时,软导体的绞合线丝是否断裂而降低电的传输性能,或者刺破绝缘而降低绝缘电气性能,绝缘在受到应力作用时是否变形或开裂而影响电缆电气性能的一种试验方法。
原因分析:使用废铜或者导体绞合的时候,束丝节距过大或束丝不均匀,导致导体的局部抗弯曲能力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1.5热失重性能
指标解析:热失重是考核绝缘和护套材料老化性能的一种检验方法,高温和日照环境,再加上导体长时间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导体材料发生裂解或聚合,久而久之失去了原有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热失重试验从侧面反映了电缆设计允许的导体最高运行温度。绝缘热失重不合格会降低绝缘的介电强度,容易造成漏电事故;护套热失重不合格会降低介电性能,同时降低对绝缘的保护作用。
原因分析:
(1)企业进货检验失控,没有检验,或检验项目或频次太少。
(2)企业为低价竞争,在聚氯乙燎上采用劣质甚至二次回收料进行生产,在橡胶产品上,采用含胶率较低的橡胶材料甚至改性聚氯乙燎进行生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部分电缆企业出于生产成本及交货期的考虑,未采用交联生产工艺,或是采用了错误的工艺参数,交联过程不同程度依靠自然交联过程,但自然交联受环境条件及时间的影响不能充分完成O
1.6成束燃烧
指标解析:电缆的材料和结构均会对成束燃烧的试验结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O一般说来,外护套采用高氧指数阻燃材料的错装电缆比较容易通过成束燃烧试验O
原因分析:
(1)为了降低成本,企业使用非阻燃电缆料代替阻燃电缆料进行生产,致使产品质量不合格。
(2)部分企业技术人员能力不足,对产品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够,没有根据标准更新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3)阻燃产品属于自愿认证产品,企业没有设备,也未进行过成束燃烧试验,也是造成成束燃烧项目不合格率高的原因。
2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2.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企业是产品质量的责任人,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不合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首当其冲是质量观念落后,尤其是对于多数小型生产企业来说,员工由上至下对于质量管理的认识都存在不足,当质量与其他指标如生产成本、销售利润、人力资源等发生冲突时,质量就成为牺牲对象。
其次是不重视生产过程和出厂检验控制,电缆的制造与其他电气产品的生产方式不同,机电产品通常是将部件装配成设备,而电缆则是从导体开始加工,在导体外层加上绝缘、屏蔽、填充、护套等,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某些环节不到位,很容易影响电缆的运行质量。在很多中小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率和生产量,忽视生产过程控制,再加上没有严格的出厂检验,有的甚至对原始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造假,最终生产的产品质量就会良秀不齐。
2.2企业对产品原材料质量把控不严
对于电线电缆的产品质量,关键在于原材料,电线电缆行业是一个料重工轻的行业,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线电缆质量的好坏。
一方面,部分电线电缆企业缺乏原材料(特别是绝缘料、护套料)进货检验的手段和意识,更有甚者,为降低生产成本,故意采用劣质原材料,导致不合格原料进厂。
另一方面,企业未严格执行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及3C规则关于原材料进厂检验的要求,未定期分批抽检供应商提供的不同批次的原材料,原材料质量无法保证,直接导致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不合格。
2.3企业技术人才医乏
电线电缆产业缺少技术人才,甚至于连熟练工人也十分匾乏。目前,一部分企业不愿意在培养各类人才方面进行投入,电线电缆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大部分都是重体力劳动者,学历、学习能力、技术水平均非常有限,很多情况下完全凭经验或者主观判断来开展技术管理、技术指导和生产等工作,有的甚至属于招来即用的农民工,毫无经验,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技术培训,也没有其他技术人员的传帮带,这对于整个电线电缆行业产品的质量影响甚大。
3推动地方电线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3.1监管部门层面,多方面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联动
3.1.1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以硬件条件、原料查验、出厂自检、过程控制等为重点,加强日常监管,督促企业持续保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发证规定条件;积极探索许可退出机制,对不能持续保持发证规定条件且拒不整改的企业依法对其生产许可证进行注销,加强与认监委及认证机构的信息通报。
3.1.2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不仅要在生产领域对企业的硬件条件、原料查验、出厂自检、过程控制加强监管,更要在市场流通领域加强监管,加大对质量问题的处罚力度,在市场上形成造假和低价恶性竞争的强有力打击力度,保证加强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着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消费服务的更高追求[2]。
3.1.3加大监督抽查力度
加大电线电缆抽查频次及覆盖面,严格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改到位;强化动态质量跟踪抽查,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一查到底;针对劣质电缆料造成电线电缆不合格的情况,推行材料风险监测,加强原料把关。另外,采取更灵活的生产许可证方式,如在年度监督中,采取审查与抽样分离的方式,保持抽样的突击性,同时将常规监督抽查的检验结果和证后监管联动,最终达到推动行业质量水平提高的目的。
3.1.4加强企业培训帮扶
技术机构应发挥优势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服务,组织开展质量负责人、检验人员专题培训考试,强化企业质量过程管理,组织开展出厂检验能力比对试验,全力推动出厂检验落实到位,帮助企业查找改正自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出厂检验执行能力,通过标准、检验以及生产过程等技术培训或个性化辅导等措施来帮助企业提升质量。
3.1.5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工作,督促企业履行出厂检验、质量担保、缺陷召回等法定义务,引导企业着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3.2企业层面,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
3.2.1总体控制
为了避免盲目追求效益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企业应该优先考虑产品质量和人身安全问题,建立健全电线电缆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严格执行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规定的过程检验及出厂检验的要求,严格按照计量/检定周期对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定期开展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3]。
3.2.2原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关于原材料进厂检验的要求,积极主动加强进货把关,确保原材料质量,具备检验能力的企业还应严格进行进货检验,不具备检验能力的企业应定期、不定期地将材料送检,并将检验结果作为供应商管理的输入对供应商进行监督,开展电缆料的风险监测,系统和持续地搜集电缆料的电性能、机械物理性能和低烟、无卤等特殊性能的监测数据和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通过提升所用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水平来提高电缆行业的质量水平。
3.2.3生产工艺控制
生产工艺是制造电线电缆的关键环节,包括挤出、绕线、包带等工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对每一个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每个工艺环节的产品质量稳定。具体方法包括:严格控制物料配比、熔体流量、挤出速度等参数,确保制造过程中每个工序均符合标准要求。
3.2.4生产过程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对制造过程的关键点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每个关键点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在质量问题出现时,能够快速追溯故障原因,对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4结束语
在国家加大新基建投入的形势下,新能源、轨道交通、5G通信、特高压等领域的飞速进步与扩张,将成为电线电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动力,相关机构和电线电缆企业唯有把好产品质量的关卡,才能促进行业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