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发生方向性变革,不再盲目追求续航里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续航里程无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关键指标。各大车企纷纷将提升续航里程作为核心目标,不断推出更高续航的车型,消费者在购车时也往往将续航里程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逐渐迎来一场方向性变革,不再盲目追求续航里程。
盲目追求续航里程的过往与现状
回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续航里程的提升确实推动了行业的进步。早期,新能源汽车续航普遍较短,这成为阻碍其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因素。为了突破这一困境,车企加大研发投入,从电池技术改进、车身轻量化设计等多方面入手,提升续航表现。例如,特斯拉 Model S 最初版本续航里程有限,经过多年发展,新款车型续航得到大幅提升,一度成为长续航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国内众多车企也纷纷效仿,在宣传中突出续航优势,以吸引消费者。
但随着时间推移,问题逐渐显现。“理想化续航” 与实际使用的巨大落差成为行业痛点。目前新能源汽车厂商公布的续航里程多采用 NEDC(新欧洲循环测试)标准测试,这是在相对理想的温度、驾驶习惯等条件下取得的结果。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冬季低温、频繁启停、高速行驶等工况下,续航里程往往大幅缩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 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续航里程缩水,特别是冬季低温下续航折损快” 是消费者投诉主要问题之一 。北京市消协发布的电动汽车低温续航里程比较试验也表明,所测试的 10 款样车均存在低温 “掉电”、续航里程 “打折” 的情况。半数以上受访车主从未实际体验到厂家告知的续航里程,这使得消费者对所谓的 “超长续航” 宣传产生信任危机。
行业方向性变革的原因
技术瓶颈与成本考量
电池技术的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能量密度提升、成本降低等方面仍面临瓶颈。以目前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为例,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难度较大,且成本难以在短期内大幅下降。盲目追求更高的续航里程,意味着需要搭载更多、更昂贵的电池,这不仅会大幅增加车辆成本,还可能导致车辆重量上升,进而影响操控性与能耗。为了提升续航而增加的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无疑会削弱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日益多元化。起初,续航焦虑使消费者格外关注续航里程,但随着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自身对新能源汽车了解的加深,消费者开始综合考虑车辆的智能配置、驾乘体验、安全性能等因素。例如,在城市通勤场景中,大部分消费者日常行驶里程有限,过长的续航里程并非刚需,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舒适的内饰等配置更能提升出行体验。
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布局不均衡、数量不足等问题。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老旧小区,充电难问题依然突出。此时,单纯提升续航里程并不能有效解决消费者的实际困扰,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便利性,成为与续航里程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关键的任务。
变革后的发展方向
提升综合性能
车企将更加注重车辆综合性能的提升。在电池技术方面,除了追求能量密度的提升,还会加强电池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快充技术的研发。例如,固态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成为众多车企研发的重点方向。在车辆设计上,更加注重空气动力学,降低风阻系数,提升车辆能效。同时,优化车辆底盘调校、提升内饰品质等,全方位提升驾乘体验。
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
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的发展热点。车企纷纷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研发更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例如,特斯拉的 Autopilot 系统不断升级,小鹏汽车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也取得诸多突破,通过传感器与算法的协同工作,实现更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智能座舱的发展也让车辆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与外界的信息交互,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构建产业生态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传统的 “链式关系” 向 “网状生态” 转变。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相互赋能、协同发展。车企与能源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充电设施建设与能源管理优化;与科技企业合作,提升车辆的智能网联水平;与交通部门合作,探索智能交通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模式。例如,一些城市开展的车路协同项目,通过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交互,实现交通流量优化,提升出行效率。
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再盲目追求续航里程,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通过这场方向性变革,新能源汽车将朝着更加综合、智能、协同的方向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出行体验,推动整个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需共同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完善基础设施,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让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改变未来出行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