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技术有望让自动驾驶提前上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发展车路协同技术,可缩短10年至15年研发周期。
近年来,随着各大主流车企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投入和布局,自动驾驶正加速向产业化方向靠拢。在日前举办的2019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委员会主任冉斌表示,车路协同技术有望让大规模自动驾驶提前10年至15年到来。
在2019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现场,观众正在体验交通辨识测评系统。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中经视觉)
“自动驾驶汽车涉及人和车、车和车、车和路之间的配合。过去10年我们都在谈智能汽车,它需要搭载更全面、更灵敏的感应器和智能设备,要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部署是比较难的。”冉斌表示,考虑到道路智能化,把智能设备安置在道路上,通过通信网络,感知到的数据可以共享给周边更多车辆,这样将大幅减少设备需求数量、降低成本,使车路更好地协同。
过去几年,在特斯拉试验自动驾驶技术时,系统因无法辨别前方白色车辆和天空的区别,或是没有避让突然出现的车辆等情况而造成事故。冉斌认为,如果有智能道路的话,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故。
“自动驾驶要实现落地,一定不能忽视‘车路协同’这个关键点。”在冉斌看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包含“三个聪明”:一是聪明的路,二是聪明的车,三是两者合二为一的聪明系统。
那么,聪明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会是什么样?冉斌提出了车辆自动化、道路智能化和网络互联化三位一体的自动驾驶发展技术路线。
试想一下,在行驶途中,路告诉车“实时路况”,车告诉路“经历了什么”,实现人、车、路的信息交互,这会让驾驶员在行驶中既安全也高效,还将促进智能交通及智慧城市的发展。
冉斌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系统将经历4个开发阶段:一是信息交互,道路可以在汽车还没有达到路口前就告知相关的路面信息;二是感知、预测和决策协同,帮助汽车做出决策,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当中;三是控制协同,形成智能道路和智能汽车的共同决策,未来可以运用在公路、城市道路与普通轿车和大巴车上;四是先进的车路一体化或者车路协同,迈向纵深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车辆制造商不能仅是单纯造车,它需要考虑整个车路协同系统,道路建设方也不能只考虑路的因素,必须统筹规划车和路两类因素。”冉斌说,未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责任主体不仅仅是车和路,随着车路协同内涵的不断丰富,其责任主体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国内诸多科技巨头已经纷纷开始着手探索车路协同领域。2018年底,百度宣布正式开源“Apollo”车路协同方案,向业界开放其在车路协同领域的技术和服务,让自动驾驶进入“聪明的车”与“智能的路”相互协同的新阶段,全面构筑“人—车—路”全域数据感知的智能交通系统,至今已拥有120多家合作伙伴;无独有偶,阿里巴巴获颁杭州首张无人驾驶路测牌照,并宣布升级汽车战略:由车向路延展,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将率先于杭绍甬高速上作出探索。
“智能汽车、智能道路和智能系统——我们的目标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推动一体化发展,有望在2035年建成以人、车、路、云为基础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并全面铺行。”冉斌说,随着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的脚步还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