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与那个汽车电子产品有关?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
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
今天为大家提到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发展最大瓶颈,莫过于充电5分钟续航500公里,它是取代燃油车关键,但从当前技术角度来看很难实现,这到底是为什么。
1、电动汽车最大瓶颈?
据公开资料显示,电动汽车三大件分别是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中动力电池类似于油箱,决定了整车生命力和竞争力,更引发了整车制造成本、续航里程、充电便捷性和自燃自爆四大焦虑,悄然成为电动汽车发展最大瓶颈。
2、充电5分钟续航500公里?
众所周知, 相对整车制造成本和自燃自爆间接性影响购车决策,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则成为直接购车刚需,因为当前很多家庭只能拥有一辆车,需要兼顾城市代步和长途自驾两大需求,这让充电5分钟续航500公里,悄然成为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关键。
据悉,要想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理论上主要有两种办法,首先是通过增加电池组数量来提升整体容量,但它会增加整车重量,提升电量消耗,实际上效果不大;其次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开发更轻和容量更高电池,这才是科学可持续发展技术路线。
3、为何很难实现?
事实上,基于当前我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在230WH/kg,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制造2025》就提出2020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2025年达到400WH/kg,2030年达到500WH/kg,我国科技工作者则制定了使用准固态高镍锂电池、全固态富锂电池和锂空气电池三大循序渐进技术线,分别实现三个阶段目标。
然而,当前大规模采用高镍锂电池,虽然大大提高了储能密度,破解了续航里程焦虑,同时还大幅降低了电池制造成本,但由此带来电极材料不稳定,尤其是热失控温度降低,却埋下了自燃自爆隐患,其中蔚来特斯拉都相继中招。
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使用价格比汽车贵,有些价格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电动汽车技术仍不成熟,充电技术、续航里程、可靠性等方面仍需改进,而报废电池的处理和电网系统的优化亦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快速充电主要有高电压和高电流两种技术路线,其中高电压因为太危险而被弃用,高电流则成为当前主要技术路线,尤其是车企拼命追求缩短充电时间,从最开始1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再到15分钟,最终逼近极限的5分钟,让动力电池发热问题愈演愈烈,悄然成为自燃自爆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