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体现中国汽车企业实力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受中国疫情影响,汽车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停工停产一个多月,影响面十分广。它们之间的关系又环环相扣,“产不出来”或“卖不出去”都会对汽车产业带来冲击,动摇汽车市场的稳定。作为大宗商品的汽车,既是拉动经济复苏的有效途径,也是休闲娱乐类消费信心恢复的重要载体。受疫情影响,总体商品零售严重低迷,多数限额以上消费品剧烈下滑,消费市场信心明显不足,消费娱乐类需求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而购车需求的消费额体量大、弹性大,普及率低,为调节消费市场贡献机会,同时,汽车拓展了生活半径,又与休闲娱乐消费需求关系密切,有助于消费市场信心恢复。由于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汽车业一直是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
全球汽车产业仍被笼罩在疫情阴影下,虽然中国车企的开工率已提升到97%,但不排除在产业链供应方面、进出口业务方面等受到海外工厂停滞的影响。而产能逐步恢复的中国汽车企业也有能力成为支撑全球汽车恢复生产的“大后援”。当然,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能否从逆境中胜出,是对中国车企之前“暗下苦功”的一次考核。
近日传来了车市的利好消息:新能源汽车延长补贴期、加快老旧车淘汰以及为二手车流通减负等汽车政策被国务院确定。在此之前,各地已经陆续出台了一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放宽限制类,如增加购车指标配额等;二是刺激消费升级类,如换购补贴等。如果说各地出台的汽车消费政策侧重消费端的短期刺激,那么,国务院出台的“大招”则偏向于汽车行业的中长期鼓励。今年以来,汽车市场为何受到政策如此“眷顾”呢?
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和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联合推出的《广东汽车经销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广东经销商对未来车市的预判普遍表达出悲观情绪。九成经销商认为车市复苏要等到5月以后,八成以上经销商认为全年任务达成有困难。而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出,兼顾到短期刺激和长期鼓励的“两面”,对汽车消费市场的信心恢复、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是大有裨益。更多利好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也得到了证实。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坦言,督促各地区加快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被认为是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后续将有更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之下的中国车企,是危与机同生并存的时期,“新拐点”还是“新起点”全凭实力说话。即便没有疫情影响,中国车企也将面临品牌“向上突围”的淘汰赛,而中国品牌近年来也一直在“品质向上”和“品牌向上”两方面暗下苦功。去年汽车排放标准从“国五”切换到“国六”,就被看作是一次业内“技艺大比拼”,实力选手最终胜出。而今,复杂多变的车市环境更是对中国车企应变能力的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