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关于汽车的“刻板印象”你知道几个?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仍旧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私家车普及度还是不足,大家对于汽车知识了解的平均水平自然也不会太高。中国车市的消费者们这些年却并没有“同步配套发展”,大众对于汽车的认知依旧相对浅薄。国人对于汽车的十大“刻板印象”,有些是过时的,有些甚至压根就是谣言。为大家整理一下以下几个谣言,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日系车省油
日系车省油这话,放在上个世纪,可能还有一定道理,但也不绝对。日本汽车品牌因为本土市场和国情因素,早前确实普遍在“节油”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不过时过境迁,随着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成为主流后,慢半拍的日系车企们在这方面早就丧失了优势。
日系车不安全
这话题,已经是无数碰撞测试、权威媒体说了又说,广大群众依然执迷不悟的常见谣言了。就因为“吸能”导致碰撞后车身变形较大,看了车祸照片后,就开始出现“日系车不耐撞”所以不安全的舆论节奏。不耐撞,或者碰撞后变形大,只能说明其碰撞维修成本高,跟安全并无必然联系。
美系车耗油
上面说了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成为主流,除了最早入局的大众汽车以外,通用汽车在这方面也颇有建树。其实通用汽车早就针对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做了大量改进提升,其油耗水平跟过去的“美系车”几乎不搭边,只不过近几年为了追求低油耗矫枉过正直接上了三缸机。反倒是福特汽车这一轮的EcoBoost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只有Boost(增压),没有Eco(经济),油耗是一直没做下来,不过近来开始走纯电和插电混动路线了。
德系车皮实耐用
还记得大众经销商们早年的低劣营销手段,几个人压在开启的车门上晃动,依旧没变形损坏,以此证明其产品结实。结合前面说的“看一张车祸照片判断车辆安全性能”的认知情况,这种营销手段似乎总是奏效。看看前不久上汽大众帕萨特中保研碰撞测试中直接撞断A柱的事儿,以及DSG召回、断轴门、烧机油、宝马VANOS螺栓断裂等多次群发性质量事件后,德系车跟皮实耐用真有直接关系么?
车身轻不安全
继续说说安全的事儿。轻量化是全球所有汽车厂商,整个汽车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怎么可能会不安全呢?甚至可以说,车轻反倒更安全!因为轻量化除了能带来更高效的动力利用率,也能带来更灵敏的动态响应(惯性低了),以及更低的主动碰撞(比如追尾)时所必须吸收的动能(同车不同车重,车轻的动能更小)。不过有这种认知,也很有可能是大家不清楚,要做轻量化,前提是强度、刚性等力学性能不会被降低,这跟铁块撞豆腐肯定是不一样的,毕竟铁块和豆腐的力学性能都不一样。
防撞钢梁防撞
首先,“防撞钢梁”这命名就不科学!那根横梁应该叫做保险杠。既然叫保险杠,那其实是跟保险有关,跟防撞真没啥关系……保险杠的作用跟老式的熔断式保险丝差不多,就是当低速碰撞(比如剐蹭、挤压)的时候,通过保险杠的阻挡和变形,来一定程度避免车架以及发动机舱里零部件受损,从而降低出保费用而已……当年提出“防撞钢梁”这名字的某媒体真是非蠢即坏、其心可诛。
平台即为底盘
其实平台这个概念,不少人容易将错误其理解为底盘,由此导致大家用诸如拉皮、套壳、换标这样的说法来形容同平台不同级别或者品牌的车型。所谓平台,是指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研发出具备可替换性、通用性等优质特性的零部件组,利用这些零部件在特定条件下“排列组合”可以“拼凑”出多款尺寸、定位、造型都截然不同的车型。其实就有点像乐高积木,零件块儿就这么多种,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以及相同的圆孔拼接口,可以拼出来卖几千块的布加迪Chiron,也可以拼出来只卖几十块的小场景。同平台出品的汽车也是一样,并不是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拉皮/套壳/换标弄出来的。
节油产品节油
在全球各国对于节能减排法规控制不断变严的当今,每家车企都在节油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成本、人力,绝不是一个小厂、小作坊能够匹敌的。所以,任何第三方的节油产品,不管是清洁剂、添加剂还是“速马力”这样的油滤,都不会有任何实质上的节油效果。加之目前汽车用品后市场法规、监管都还不健全,三无产品也不少,虚假宣传更是普遍现象,请各位消费者擦亮双眼,千万别上当!
销售/经销商代表品牌/厂家
既然有买卖,在一个法治的国家自然就会涉及到维权。说到汽车维权,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在4S店门口拉横幅啥的……其实,除了涉及交易、服务等经销商职责所在的维权外,凡是涉及到产品缺陷相关的问题,找经销商扯皮真没啥用……不少消费者可能一直都没有真正分清经销商、销售顾问、厂家、品牌这四者间的关系和区别。最近特斯拉Model 3国内投产长续航版本的事情就很典型。所谓冤有头债有主,维权不能赖上一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