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模式要步滴滴打车后尘?你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专车,你动了谁的奶酪?
一夜之间,朋友圈里以往几元的打车券突然变成了几十元的专车券,就在大家恍惚间接受了“专车”服务的概念,跃跃欲试要体验一把的时候,滴滴们继年初的“烧钱大战”后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不过,这次的情况不太妙。
一年的时间,打车软件改变了人们打车出行的习惯。资本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用优惠甚至免费的互联网思维提供给人们线下服务的诱惑,在 2014年年末狂热的烧着。一度还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中老年人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导致打车更难;出租车司机挑肥拣瘦拒载乘客;司机使用手机接单影响开车安全等等。甚至还因为加价付费扰乱出租车市场一度被叫停。但是,由于提高出租车司机接单效率,优化出租车资源配置,使之发挥最大效益等原因,收到乘客和司机的青睐,政府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前,南京发生了的哥为抵制专车集体卸载打车软件的冷暴力事件,原因很简单,就是专车业务直接瓜分了出租车司机的市场份额。的哥们一下子从打车软件的既得利益者变成了被边缘化的对象,颇有些“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哀怨情绪。这些未被抚平的愤怒一下子把矛头指向专车可能存在黑车非法经营问题,并且被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介入,那么专车服务不仅会被叫停,还可能会成为危害滴滴们生存的导火索。
专车,想说爱你有点难
专车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这里包括几个层面的安全:
一是行车的安全。如果出现意外事故应该如何赔付,责任如何划分和界定。目前还没有规范和标准。
二是专车司机和车主对乘客的安全。作为打车软件的鼻祖Uber,最近也是官司不断。在世界多地被叫停的原因就是由于资本市场火热导致规模迅速扩大,对专车司机的筛选失责和监管不利,导致多起专车司机对女性乘客性侵案频发。
随着专车使用规模的加大,租车公司合法运营车辆有限,势必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进入平台,如果缺乏监管,专车的隐患将危及打车软件、乘客、交通监管部门和出租车司机。
除此以外,专车价格高,服务是否真的都能达到高水平还有待检验。在市场上到底能有多少支持者也不得而知。打车出行时,大多数人考虑的还是安全性和性价比,而车型、品牌和舒适度能带给乘客的优越感可能并不能在短暂的乘车途中深切感受到。对品质要求很高的人一般自己都有专车了,还会用打车软件吗?
专车,该鼓励还是该禁止?
看好专车的人认为,专车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出租车打车难的问题,为乘客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也使市场供需失衡的天平趋于量的平衡。而且,专车也细分了乘客的需求,为高品质用户提供了满足他们的服务。这是O2O的又一次改革。
专车,就像每一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一样,走在政府监管之前,也打破用户大的固有思维。这是互联网本质的创新还是和现有规范打的擦边球?是该鼓励其发展还是应该秒杀在摇篮中?
衣食住行是关乎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素。打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每天、每个人都会用到的服务,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但是,创新就像萌芽,不是要一竿子打死的遏制其发展,而是能从监管的角度去规避其潜在的风险,也能让其发挥优势,服务于用户。 似乎这才是一条最顺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