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Auto将成为行业规则改变者的N个理由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小米这条鲶鱼,终于游到了手环界了。在7月22日的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手环。小米手环(由小米投资的华米科技做的)采用不锈钢面板,配备智能手环大部分功能:运动量、睡眠质量监测,以及智能闹钟震动唤醒的功能,兼具防水功能、超长待机、多款颜色等特点,配合MIUI使用,附有身份ID功能(手机解锁不用密码)。当然最让人惊叹的是,这款手环以79元低价杀到,有硬件行业人员表示,“BOM成本在60元左右,可能还不到,所以小米还是赚钱的。”
就智能手环而言,在经历了2013的普遍叫好、2014上半年的逐渐质疑,终于在今天来到了一个转折点。那么,多数创业团队又该怎么办呢?据悉已经有手环品牌开始出现大批量的退单,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不好过了。显然对于这个行业,有人已经开始唱衰,不过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来评价这件事情。
从新鲜到平常
手环这种形态的产品在市面上流行,也不过1~2年的时间,厂商没有搞懂、市场没有搞懂、用户也没有搞懂这个产品到底该有什么样的功能,卖多少钱?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厂商在主导,所以之前市面上的产品,国外产品基本售价在500元以上,国内售价在300元左右。
小米推手环,则是看到产品本身已经很成熟的功能形态和上游方案,同时自身的用户规模、渠道已经足以支持这个产品到一个量级。因此雷军把握住了这个时机。
很多硬件产品的出现,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高大上的新鲜事物,打回到习以为常的平常物。比如之前的MP3、最近的移动电源一样,从几百元售价的暴力时代,最终被洗净暴力,成了几十块钱的日常用品。
小米手环确实对手环市场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但这不过是把手环产品本身在成本方面的定位打回了圆形。一个好处是,以后厂商们不用花太多心思来纠结手环的价格了,首先确定是否做,再就是想想玩出什么新花样了。
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事实上,小米做手环对创业者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在小米之前,很多国内的手环团队已经做得非常出色,无论从硬件做工还是产品体验来说,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平,甚至完全不亚于国外品牌。也许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教育,这决定了这个行业的蛋糕的大小以及增长的速度。
莫非小米抢的是创业团队的蛋糕吗?实则不然。因为这个蛋糕就目前来说,实在太小,如果蛋糕始终就那么点大,那创业团队不做也罢。所以,行业迫切地需要一个市场教育者,就如苹果教育了智能手机。就目前来说,小米在智能手环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产品看起来还不错,价格够狠,而且从营销的方方面面来说,都没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国内好像也只有小米能干出这种事情,这个我们得承认。
所以,小米的进入将加速整个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加速消费者对智能手环的认识,这是必然的结果。
没有一个品牌可以通吃
如果我们承认蛋糕快速变大是即将到来的趋势,但小米也难以通吃市场。手环多少具有一定身份标识的作用,且带有用户个性差异化的体现,也许未来经常会发生的情况是:“咦!XXX买了个小米手环。..79元太屌丝了!我得买个个(zhuang)性(bi)的!”
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米手环上市反而是其他手环团队的机会。一直以来这个逻辑都是:如果你不能成为出色的市场教育者,那么另一个出色的市场教育者的出现,反而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甚至我们应该感谢小米定了79元这样的价格,用简单暴力逼迫全行业就范,粗暴开荒。两年后一定会有其他成功的手环品牌,只是不知道那个是不是你而已。
小米手环的机遇
待到产品功能形态确立,市场价格落定之后。下一步,将是真正定义手环产品应用场景的时候了。雷军说希望小米手环是以个人“数字身份ID”的角色出现在物联网产业链中,这是个不错的点。
也许小米手环面世是为了所谓的占领入口、完善布局等,但有一个极大的可能性是:国际市场。
79 元,13美金,不知道国外的Jawbone、Misfit、Fitbit有没有颤抖。智能手环在国外的市场容量和消费者认知显然领先国内一大截。小米在国际市场上,在智能手环行业中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显然比他在智能手机行业遇到的对手要弱小得多。借国外已经快速发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势头,传播小米的产品和品牌,对小米国际化来说,也许真是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