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个月巨亏近千亿元!掌门人孙正义首次遭遇“滑铁卢”

    长期以来,孙正义一直以大胆投资著称,尤其是2017年组建愿景基金以来,在全球对初创企业展开投资,目标是发掘第二个“阿里巴巴”。昨天下午,日本软银集团公布财报,该公司2019财年净亏损达到近90亿美元,成为创建以来业绩最差的一年,同时也是软银集团转型为投资公司以来,掌门人孙正义首次遭遇“滑铁卢”。

  • 赤字不断, LG电子2020盈利梦破碎

    今天,据韩媒报道,在今年第一季度之前,LG电子(LG Electronics)的移动通信部门已经连续20个季度出现赤字,智能手机产量也一直在不断减少,2017年为5728万台,2018年为3810万台,2019年仅有2375万台。

  • 需求萎靡,2020年中国存储软件出货量将出现负增长?

    新冠疫情的影响,一些行业(如制造和交通)的存储需求出现萎靡,从而将导致2020年存储软件的出货出现负增长,但之后会恢复平稳的增长,在2024年将达到6.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 华为:强烈反对美国商务部 业务将受到影响

    1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美国商务部拟再次加重对华为出口限制发布声明,称华为强烈反对美国商务部仅针对华为的直接产品规则修改,华为正在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评估,预计其业务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 韩系电池企业因特斯拉 “交恶”,未来几何?

    据全球电池行业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最新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共为20.4GWh,同比下降14.2%;其中,LG化学以27.1%的市占率跃居首位,相较去年同期激增117.1%。

  • 华为争端A股冲击波:科技股受挫明显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国外设计、生产半导体的能力。5月18日,半导体、芯片产业链板块震荡,部分个股依旧涨停,但分化也十分明显,还有部分个股上涨后即转为回落下行。

  • SpaceX宣布:星链卫星第八次发射延迟

    5月18日,SpaceX宣布推迟星链卫星的第八次发射,新的发射日期为5月19日。

  • 时隔三年,美团为何再度重启共享充电宝?

    2017年是共享经济元年,资本的青睐让共享充电宝风光无限。乘着风口,2017年春夏之交的40天时间里,共享充电宝行业拿到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额约为12亿元,这个融资数额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

  • realme 官宣新机r:骁龙865+LPDDR5+UFS3.1

    5月18日,realme官微官宣了新机realme X50 Pro玩家版的配置规格。外观上,X50 Pro玩家版背部造型与X50 Pro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前者采用的是光影渐变的设计,而realme X50 Pro采用AG磨砂工艺(有青苔和红锈两种配色)。

  • 台积电真的放弃华为了吗?台积电:纯粹是市场传言

    5 月 18 日,据日经新闻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国商务部公布最新的禁令之后,台积电已经停止接受来自华为的新订单,已有订单可以继续生产,在 9 月份前交付完毕。

  • iPhone 12全新渲染图曝光:起售价为649美元?

    5月18日,iPhone 12系列5.4英寸版本渲染图在网上曝光,相比之前曝光的版本,这次风格似乎更加鲜明和立体。在价格上,iPhone 12的起售价有望为64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609元。

  • 2020年美国500强排行榜:沃尔玛连续第八年蝉联榜首

    5月18日,财富中文网与英文网全球同步发布2020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在今年的榜单上,沃尔玛连续第八年蝉联榜首,并在此期间创造了4万亿美元的累计收入。

  • 小米真高端OLED电视实锤:采用65寸屏幕

    近日,有外媒爆料,小米很快计划发售配备OLED面板的高端电视,首款产品采用65寸屏幕。不过,其它技术细节还不清楚。

    消费电子
    2020-05-18
    小米 OLED
  • 微软如你所愿? Win10今年最重要更新到来

    近日,据最新报道称,微软终于满足了不少用户的愿望,在新的更新中,让Windows 10的管理应用程序通知更方便。

  • 国家网信办“点名”互联网巨头 :“寡头病”该治了?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突飞猛进,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深刻改变现实与网络世界。 近日,国内某互联网巨头又被国家网信办“点名”了。由于其App多个频道存在违规问题,公司负责人被约谈,部分频道暂停更新并开展深入整改。该企业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与互联网搜索领域长期缺乏有效竞争、一家独大不无关系。 近几年,互联网新生领域在竞争初始,通常呈现胶着的竞争态势。处于头部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拼命融资,不惜大把撒钱,用“新人礼”“折扣券”“满减券”等手段竭尽全力拉拢用户,试图赢得市场先机,培养用户习惯。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通过流量控制造成新型垄断,从而扮演新兴行业创新发展的“杀手”,那就另当别论了。 互联网与生俱来具有开放、创新、包容、自由竞争等特质。正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便捷、高效、低成本,一些处于风口的互联网企业才得以弯道超车,以惊人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短短几年内就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甚至超越一批发展了数十年的制造业企业。 在搭上技术发展的快车后,一些互联网企业很容易形成“领先一步,步步领先”的先发优势,直至患上“寡头病”。尤其是在搜索、社交媒体、电商、网约车等容易形成用户惯性的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一旦登上垄断“宝座”,面对丰厚回报,一些互联网企业便采取强硬的排他性措施,使创新很容易被扼杀在摇篮中。无论是腾讯和360之间曾经的“3Q大战”,还是阿里和京东的“二选一”争议,其中都不乏垄断的影子。 垄断不是传统产业独有的现象,互联网领域的垄断看似无形,但危害尤甚。在知识产权领域,巨头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蚕食屡禁不止。一些平台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排除潜在竞争对手,以自身规则定义整个行业规则,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从而将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后来者屏蔽出局。其结果便是,进一步挤压用户选择权,放大自身获利空间。随之而来的,还有植入广告日益增多,版权使用费与日俱增,肆无忌惮任意定价……这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更不应成为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的惯性追求。 今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实施多年的反垄断法迎来首次修订,新增针对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条款是其中最大亮点。 对互联网领域的垄断高举“大棒”,也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近年来,欧盟及其成员国对谷歌、亚马逊、脸书等互联网企业都开展过反垄断调查,其中谷歌多次登上受罚“黑名单”。2018年,谷歌因滥用其安卓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市场支配地位,被欧盟判罚了在当时破纪录的43亿欧元。 面对新格局,首先要通过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探索数字治理新思维,对那些妨害创新发展的垄断行为及时甄别,毫不留情重罚,让垄断行为没有生存空间。 不应忽视的是,这些年国内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路径值得反思。通过初始阶段拼命“烧钱”,获取行业垄断地位的惯性发展模式亟待打破。这种模式,看似一条捷径,但不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共享单车的坎坷发展历程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寡头式垄断,互联网领域不应有豁免权。这既是对广大消费者的保护,更是鼓励公平竞争,给创新留下一片开阔之地。只有秉承互联网的初心,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鼓励自由竞争,给创新营造空间,互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才是良性的。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