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超集(Superset)解决方案将结合领先计算、GPU、储存和网络结合各种开放式技术:OCP Rack & Rack Power、OAM Open Baseboards、Open I/O、OpenBMC和 Open BIOS 加州圣何塞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Supermicro (NASDAQ:SMCI) 为云端、AI/ML、储存和5G/边缘的全方位IT解决方案提供商,宣布扩大采用关键的开放式硬件和开放源代码技术,纳入其核心的Supermicro服务器产品组合。这些开放式技术将为广泛的开发商和供应商生态系统带来创新,减少专有技术遭锁定的问题。 Supermicro总裁暨首席执行官梁见后(Charles Liang)表示:"Supermicro持续致力于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例如我们的8U 8-GPU AI训练系统,同时整合关键的开放式技术,为我们的客户带来创新和灵活性。这些解决方案旨在支持同级最佳的功能,包括Intel、AMD或ARM、高达400 W的CPU、高达700W的GPU和400 Gbps网络,同时支持OpenBMC和Open BIOS等开放式技术,提供开放系统以实现卓越的性能、效率和TCO。" 即将推出的全新8U 8-GPU机架优化系统为大规模AI训练提供卓越的功率和散热能力,并搭载大量开放式技术。此系统采用适用于GPU复合体的OAM通用基板设计,并支持开放式符合OCP ORV2的DC供电机架总线和符合OCP 3.0的AIOM适配器。这些开放式技术为多种服务器和GPU选项提供未来的灵活性,能让系统提升效率、提供可靠的电力输送和额外的冷却。8U 8-GPU系统支持NVIDIA最新的H100 GPU,并提供同级最佳的性能,支持高达400W的CPU和700W的GPU、高达8TB的内存和32个DIMM的DDR4内存,未来也将支持DDR5、最多6个NVMe All-Flash SSD和最多10个专用I/O模块。此外,Supermicro也推出开放标准的5U 10-GPU服务器,适用于NVIDIA Omniverse应用。 Supermicro同时也扩大了符合OCP 3.0标准的进阶IO模块(AIOM)适配器的使用范围,此适配器采用PCI-E 5.0,提供高达400 Gbps的带宽。开放式I/O模组支持使用于8U通用GPU系统、含双AIOM扩充插槽的1U Cloud DC、搭载新一代CPU与AIOM扩充插槽的2U Hyper和GrandTwin系统。 除了新的硬件产品,Supermicro也将为新一代的Intel、AMD和ARM系统提供OpenBMC和Open BIOS (OCP OSF) 软件解决方案。Linux Foundation开发的OpenBMC实作能让开发人员加入新功能、扩充现有实作,以及提供包括IPMI 2.0、WebUI、iKVM/SOL、SEL、SSH和Redfish基本代码的完整功能。 Supermicro将在2022年OCP全球峰会展示全新符合OCP标准的服务器。展示的产品将包括一系列高性能多GPU系统,这些系统采用OAM通用基板,支持一系列符合业界标准的外形尺寸,以及具有符合OCP 3.0的AIOM扩充插槽的机架式和多节点架构,包括: 8U通用GPU系统,专为ORV2机架优化,搭载NVIDIA HGX A100 8-GPU 5U通用GPU系统,搭载最多10个GPU 4U通用GPU系统,支持4-GPU OAM基板 2U Hyper和GrandTwin系统,搭载新一代CPU和AIOM扩充插槽 1U Cloud DC,含双AIOM扩充插槽 2U 1P ARM服务器,支持OpenBMC,搭载Ampere Altra系列处理器,具备最多128核心3.0GHz Best-in-Class Open Compute, GPU, Storage and Networking Solutions 了解2022年OCP全球峰会,请访问https://www.opencompute.org/summit/global-summit 此外,OCP全球峰会的OCP体验中心将展示Open BIOS (OCP OSF) 软件。 了解更多关于Supermicro 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supermicro.com 关于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upermicro (NASDAQ:SMCI) 是应用优化全方位IT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成立于美国加州圣何塞,Supermicro致力于为企业、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 电信/边缘IT 基础架构提供领先市场的创新技术。Supermicro正转型为全方位IT 解决方案提供商,完整提供服务器、人工智能、储存、物联网和交换机系统、软件和服务,同时继续提供先进的大容量主板、电源和机箱产品。Supermicro 的产品皆由企业内部设计和制造,通过全球化营运展现规模和效率,并优化以提高 TCO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计算)。屡获殊荣的Serv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 产品组合能让客户从灵活且可重复使用的构建区块所打造的广泛系统系列中选择,支持各种规格、处理器、内存、GPU、储存、网络、电源和散热解决方案(空调、自然气冷或液冷),进而针对客户实际的工作负载和应用实现最佳性能。 Intel、Intel 标志及其他Intel 标记皆为Intel Corporation 或其子公司的商标。 Supermicro、Serv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 和 We Keep IT Green 皆为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的商标和/或注册商标。 所有其他品牌、名称和商标皆为其各自所有者之财产。
为了帮助金融客户应对数据安全与合规挑战,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价值,元脑伙伴可利邦基于多方安全计算、隐私保护、联邦学习等技术,推出了大数据隐私计算平台,解决了数据协同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北京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在金融领域,数据是一家企业的核心资产,业务有效开展依赖于高效的数据利用,随着《数据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的落地,金融业如何做到既保护数据安全,又充分发挥数据资产价值、高效链接多方数据,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课题。 隐私计算实现金融数据"可用不可见" 传统上,金融机构需要利用多维数据对需要贷款的客户作精准信用风险评估,但银行本身的客户数据维度不足,而第三方合规数据获取困难,导致金融机构难以进行准确评估;同时,随着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企业对精准化营销诉求越来越大,势必要打通各方数据实现精准收储和信用卡增户,并控制风险和优化投放,但数据提供方常面临数据泄露等挑战。 作为促进数据互联互通与高效流通的基础技术,隐私计算为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有效促进数据融通,发挥数据价值提供了可行之路。隐私计算是指在不泄露数据原始信息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将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避免流通过程中的数据资产损失和隐私信息泄露,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基于隐私计算的银行风控模型可以利用第三方数据来提高模型的有效性,还能平衡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在合规要求趋于严格的大背景下,隐私计算能够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价值,并提供数据价值利用工具。 大数据隐私计算平台上线 破解数据保护与利用难题 为了帮助客户应对数据安全与合规挑战,解决数据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最大化数据价值,2022年可利邦基于多方安全计算、隐私保护、联邦学习等技术,推出了大数据隐私计算平台,解决了数据协同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助力金融机构安全高效地完成联合建模,实现联合风控、联合营销、联合科研等跨机构数据合作任务。 大数据隐私计算平台支持横向、纵向和迁移联邦学习,实现多种场景下数据源互联互通,确保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输入、运算、结果输出全流程密态保护。平台采用图形化界面操作便捷、使用门槛低,可以简单高效地完成建模、统计、服务部署任务。在部署方面,平台基于K8S的容器化部署,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主流数据源和数据服务,支持本地部署专线接入云,可灵活投入硬件与计算资源。目前,可利邦已与家银行、保险、大健康等伙伴达成合作,客户可一站式完成多方数据及业务合作,大大降低时间成本。 可利邦总经理焦耀光表示,通过该平台确保各参与机构在不泄露用户数据前提下,安全合规的进行数据合作,有效减低金融风险。此外,平台利用创新的分布式架构安全连接合作企业,客户可以通过平台的安全圈人、用户洞察等功能实现精准化营销。 从技术角度,由于计算过程中涉及复杂的加密、解密步骤,目前计算效率仍然是制约隐私计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全球领先的算力提供商,同时也是智算生态构建者,浪潮信息为平台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算力支持,针对灵活的数据使用场景,提供高效的算力输出,为海量的数据使用者,实时输送计算结果。 浪潮信息渠道推进部总经理毛柏林表示,智算时代交叉领域的创新研究更需要生态合力支持,隐私计算平台聚合了金融领域各方,为各个行业开展隐私计算提供了参考模型。未来浪潮信息与可利邦及其他合作伙伴一道,基于元脑AIStore平台,拓宽合作空间、深化合作领域,推动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释放金融数据价值 推动金融服务迈上新台阶 在平台的搭建实施过程中,可利邦研发团队在银行、保险等各个应用场景中均做出了初步探索。譬如,在银行的获客营销、存量客户运营、风险评估等方面,研发团队就以隐私计算为基础、AI人工智能技术为补充、多目标细分场景等运营方式为抓⼿,形成围绕银行信用卡、个贷、小微、普惠、零售客户从风控到经营的数据协同网络。 在智能营销方面,研发团队通过隐私计算完成客户风险画像补充,可直接完成客户的风险预筛,部分场景下直接给出预授信额度;结合自身存量客户及三方能力,筛选出来的优质客户进行主动营销;同时基于隐私计算特性,进行客户与自营产品和渠道推荐产品的精准匹配策略设计,完成长尾沉睡客户、高价值客户挖掘。在风控方面,很多银行采用的是统一风控平台架构,多年沉淀形成的风控IT架构十分复杂,对接的系统、个性化的接口包装复杂多样。对于引入隐私计算平台从而涉及的风控平台调整较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实施。基于此,研发团队采用了更灵活的方案,在小型业务场景中先行先试隐私计算,单独搭建整套风控框架和数据库,做到与统一风控平台基础设施的平行运行。 焦耀光表示,大数据隐私计算平台建立数据规范共享机制,规范开展数据共享与融合应用,保证跨行业、跨机构的数据使用合规、范围可控,有效保护数据隐私安全,实现数据价值的提炼和转化。
北京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刚刚过去的今年夏天格外炎热,中国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令很多人心有余悸。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并非血肉之躯才有环境极限,钢铁之躯的智算设备也有。面对户外夏季70摄氏度的极热、冬季-40摄氏度的酷寒、雷电暴雨和大漠风沙的“魔法攻击”,如何保证安放在各种边缘环境下的服务器能正常运作不会停摆?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意思,就是“不,可能。” 作为中国边缘服务器市场第一的厂商,浪潮边缘服务器的研发工程师跟极限环境“硬刚”,硬生生是把“不可能”变成了“不,可能。” 一群不停“找虐”的人 就像旅人们热衷于追逐美景用脚步丈量如画山河,边缘服务器的产品经理也步履不停地去寻找各种极限环境主动“找虐”并“宣战”。 边缘计算,简单来说就是指在靠近数据产生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平台,就近提供服务。简单打个比方,每天路上的交通摄像头、工厂里的高端制造设备等等会产生巨量的数据,而且越来越复杂,协同程度也越来越难,如何“就近”处理这些数据,然后进行云边协同,提升大数据计算效率,就是边缘计算服务器要做的。 做到海量计算不难,难的是,怎样能让这些边缘智算设备在各种极限环境下也能扛起重任,稳定在线。与数据中心常年恒温恒湿的环境不同,边缘计算的场景复杂多样,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边缘设备,需要放置在城市路口的信控箱、电信机房、油井现场的控制箱、边缘电气柜、工业现场控制柜、车载等等各类恶劣的环境中。这类环境有的空间狭小常年闷热逼仄,有的却要经历雨淋雪埋沙尘漫卷,这样的环境对边缘服务器的环境适应性、算力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在智慧路口,边缘设备需要放置在几乎密不透风的信控箱中,一些南方城市夏季最热的时候,信控箱内部最高温度能达到60-70度。而从一般路口几路视频,到复杂道路路口的20路视频,对边缘算力的需求不断提升,这就导致设备的功耗也在提升。而因为室外粉尘过重、空气中的水蒸气、酸性气体、微生物也会侵蚀服务器内部元器件,设备不能用传统的风扇设计,这让散热设计面临很大的挑战。 用脚做调研,用心做设计。浪潮信息产品研发人员们在最热的夏天打开过三亚路口的信控箱,在极寒的天气里勘察过漠河油田的服务器,专门去找让服务器极度“不适”的场景。服务器在雷暴中要能扛住多大的雷击,在阴雨连绵中需要达到怎样的防水等级,这些都需要“技术猿”们亲自到达现场,以此在服务器上岗前完善设计,确保它们能“扛住”边缘环境的重重挑战 一块三明治触发的灵感 散落在各个地方各种环境下的的边缘服务器,是智算力延伸到数字世界各个角落的末梢神经元,需要练就钢筋铁骨。而极端高温下的散热,是钢筋铁骨也不能承受之重,更是横亘在研发人员面前的拦路虎。产品经理在实地勘察后敲黑板划出重点:边缘服务器必须保证在7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不会罢工。但反复实验改进下的边缘服务器,仍然差了那么一点点意思。 在户外场景,边缘服务器散热设计的方向是,通过无风扇设计,让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热量通过热对流和热辐射传递到空气中。在边缘服务器内部,CPU一旦高速运作,温度最高可达90摄氏度,要让90摄氏度高温快速传导到大约70摄氏度的环境空气中,就需要在散热上盖和热源之间增加高导热系数的导热材料,让热量快速传递出去,工程师们做了很多尝试,却始终无法突破60摄氏度的散热极限。 与70摄氏度“死磕”却求而不得,让技术研发一度陷入了僵局。转机来自于一块加班中用来充饥的三明治。 一层层食材叠加的灵感,启发工程师们将服务器散热上盖底部压铸出导热凸台,通过导热凸台与导热界面材料、热源部件依次贴合的结构,可以排出热源上方的空气,大大消除内部界面热阻。 从上到下,散热盖、凸台、界面材料、热源这一酷似“三明治”的结构中,还针对边缘服务器的百变需求,设计了不同的铝挤工艺上盖,让导热凸台、界面材料的位置、大小随着内部器件的变化而变化,实现产品的灵活百变和高效散热。同时,研发人员还发现,界面材料厚度的微小差异,都会影响散热的效率,据仿真模拟数据显示,材料厚度缩小0.6毫米,CPU的温度就可以降低2.1摄氏度,因此,需要在CPU、内存等等部件凸台最小结构公差下,设计出最小厚度的界面材料。 经过多次仿真和实测,研发人员最终采用高导热和高压缩性的界面材料和凸台填充在热源与散热外壳之间,导热效率达到10W/m·K,是空气导热效率的435倍,让服务器适应的极限环温从原来的60摄氏度提升到67摄氏度。 还差了最后的3摄氏度,努力仍在继续。 除了提升内部的热传导效率,散热工程师还要考虑设备与环境之间如何进行高效的导热,才能实现极限环境的适应。研发人员结合热仿真软件对多组参数组合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响应面优化曲线,最终确定出一组关于鳍片厚度、间隙和高度的最优组合,在有限体积内形成超过3000平方厘米的散热面积,达到了最佳散热能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小上盖散热器内部的扩散热阻,散热上盖中设计了2D热管网络,热管走向经过反复优化仿真,精准布局,有效规避局部热点的产生,提升整机均温能力。 终于,一台在无风条件下,70摄氏度极限环境也能高效运转的边缘服务器横空出世,站上C位。据研发测试,在无风扇的边缘服务器上,三明治架构可将被动散热能力较上一代产品提升近100%。 一份智造的极致匠心 适应所有不适应,让小的积累构成大的改变,浪潮信息研发员们精工细作的服务器远不止解决了散热这一痛点。 边缘服务器无限靠近数据产生的第一现场,不仅可能面对极热的环境,还会有极寒、风沙、尘土、雷击等等恶劣场景,每一类场景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保障服务器的稳定运行。例如在东北油田,考虑到一些低温条件下电子设备难以启动的情况,边缘服务器设计了低温热启动装置,当环境温度低于-40摄氏度时,自适应调节系统会加热服务器,让内部每一个芯片满足温度要求后再开机启动。 另外,很多边缘服务器会被放置于高山塔、深山灯等环境中,研发人员就在寸土寸金的边缘服务器中,塞进了一个远程运维管理模块,让运维人员可以远程勘查设备,大大减少了人力运维成本。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很多事情并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正如研发工程师追求极致智造的匠心。每一处微小的设计,都是基于边缘场景做出的最适改变,不啻微芒终能造炬成阳,浪潮信息研发人员的不断创新,为更多场景提供安全、稳定的边缘算力创造了可能,也为云边协同的不断破圈缔造了希望。
北京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近期就云计算发表创新性观点。以下为观点内容: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时代。如果要选择其中迭代最快、应用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创新,云计算一定是其中之一。我常常惊叹于云计算的颠覆性力量,因为我看到它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给各行各业带来创新,解决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到新药研发和远程医疗,再到电商、社交、游戏,甚至当下备受关注的元宇宙、量子计算等最新趋势,都离不开云的支撑。 云计算还在给人类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我们助力云原生企业设计超音速客机,让旅行者在5个小时内从西雅图飞到北京,跨越太平洋;到让订购卫星照片向订外卖一样简单,从而帮助科学家通过卫星照片预测可能爆发的火山,提前做出预警,避免大规模灾难的爆发;再到帮助科研人员研究不断退缩的秘鲁冰川,预测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帮助人们解决气候问题。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认为这一切不过刚刚开始,亚马逊云科技对云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并且不断加快。 从城市,到偏远地区,甚至太空,云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 自开创云计算的十六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打破云的边界。这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载迁移上云,客户越来越希望,无论他们的工作负载在哪里,都可以获得与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区域体验一致的云服务。不仅如此,云边界的拓展,还可以帮助客户满足数据驻留的合规要求,降低物理距离带来的延时、网络带宽和连接稳定性等各方面的限制。 今天,全球已经有27个亚马逊云科技地理区域、87个可用区、115 个 Direct Connect站点、400多个边缘节点,并通过19个本地拓展区把云拓展到靠近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覆盖全球245个国家。我们还计划推出8个新的区域、24个可用区,以及31个本地拓展区。Amazon Cloud WAN帮助客户在若干分钟里轻松构建自己的全球网络,无缝连接他们在全球的分支机构和亚马逊云科技,并实现全网的安全加密和监控管理。 我们的云早已不再局限在本地集中式数据中心,它已拓展到边缘设备、5G网络边缘、客户的数据中心、车间、产线,以及油田、钻井平台、远洋作业场所等偏远地区,甚至太空。比如,通过与Axiom Space合作,亚马逊云科技把Amazon Snowcone边缘计算与存储设备送入了太空,可以对空间站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加速太空探索的创新。我也期待亚马逊云科技的"Everywhere Cloud"能够在各个地点、各种场景全面支持客户的前沿探索和创新。 从底层开始创新,加速云计算的发展 客户对于云计算性价比的追求永无止境。他们希望通过云获得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且不增加能耗。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实际效果,主要基于底层的性能。发生在底层的创新,往往是最具颠覆性的。系统架构和芯片这种底层的创新升级,不仅能让客户的云体验有质的跃升,还能改变传统IT行业的游戏规则。 首先,我们不断思考云服务的计算资源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工作负载要求,让用户不必担心云计算资源底层的网络、存储和安全控制的复杂性。Amazon Nitro就是我们给出的最佳答案。十年前,我们首次在云端推出这款基于硬件虚拟化的自研核心系统,现在,Amazon Nitro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比起传统服务器虚拟化,Amazon Nitro的虚拟化引擎极大减少了服务器虚拟化的额外开销,在大幅提高性能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基于对客户工作负载的深刻理解,亚马逊云科技逆向设计了多种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定性的自研芯片,不断突破行业传统认知和习惯,加速云计算产业的高速发展。比如我们推出基于ARM的Amazon Graviton自研芯片,就打破了传统IT行业依赖独立芯片制造商的格局。为进一步提升性能并降低成本,让更多人有机会上云,我们去年又推出了性能较前代提升25%,能耗降低60%的Graviton 3。除了 Amazon Graviton系列外,我们还自研了面向机器学习推理和训练的加速芯片Amazon Inferentia和Amazon Trainium,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性价比。 打破传统数据管理局限,数据库走入云原生时代 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提速,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和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作为数据处理中枢的数据库则是助力企业驱动数据转为价值,获得洞察的重要基础。我们发现,在应对不同业务场景需求时,传统数据库的技术架构无法充分利用云的弹性和存储能力,发挥云的优势。使用商业数据库不仅需要高昂的成本、大量的硬件投资和庞大的运维团队,繁琐的部署运维工作也会减缓系统迭代创新的速度。此外,这些数据库也难以灵活扩展、配合企业全球业务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为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性能、多场景,又低成本的数据管理呢? 云原生数据库或许是破解之道。云计算能弥补开源数据库在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性能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使用云原生数据库,企业还可以按用量付费,无需预置资源,相比使用传统商业数据库,无需运维,降低了高昂的成本。托管数据库服务也使客户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高价值的应用开发上 ,并配合全球业务扩展。 我们于2014年推出的云原生的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Aurora是亚马逊云科技历史上用户数量增速最快的云服务。Amazon Aurora与MySQL及PostgreSQL全面兼容,吞吐量是标准MySQL的5倍、标准PostgreSQL的3倍,成本却只有传统数据库的十分之一。使用云原生数据库也能加快数据同步和处理的速度,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数据挑战。比如广为应用的云原生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将亚马逊电商的购物车、钱包和金融账本等业务延迟降低高达90%,将Prime Day和黑五等大促活动资源准备时间缩短90%。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提供关系型、键值、文档、内存、图、时间序列、宽列和分类账等八大数据类型,多达15种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我们还在不断丰富云数据库的类型与功能,帮助企业挖掘数据价值。 集成机器学习能力,提升云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落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也正被集成到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云服务中,从计算、存储,到安全、数据分析等。我们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优化云服务。当客户使用这些云服务时,就可以直接提升决策效率和运维能力,并降本增效。比如,集成了机器学习技术的Amazon Compute Optimizer能分析历史计算、存储资源利用率,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计算、存储配置建议,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Amazon S3 Intelligent-Tiering智能分层服务可自动以最经济的形式分配云上的冷、热、温数据,优化客户存储成本;Amazon QuickSight能通过自然语言问答,生成报表结果;在Amazon Athena分析中,不熟悉机器学习框架的分析员也能进行数据洞察、预测,更智能地支持业务决策;Amazon GuardDuty则可对数百亿次安全事件进行智能分析,更准确地检测近百种安全威胁。 从计算、存储到数据库、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云服务正全面迈向Serverless Serverless架构正在改变未来软件开发的模式和流程,并对企业未来的运营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借助 Serverless架构,开发者可以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在业务逻辑的开发整合上,大大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运维成本。同时,Serverless架构通过事件触发的机制,将云计算的弹性、敏捷性、按需付费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帮助客户更精细化,更具弹性和敏捷性地使用云基础设施,降低启动成本,减少运营成本,实现应用快速上线。 我们正在推动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2006年亚马逊云科技诞生之初,我们就推出了基于Serverless 的消息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2012年又推出了首个Serverless 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2014年,我们首创了Serverless 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开创了Serverless计算的先河,为全球云计算产业开辟了全新的云服务形态。2017年推出的适用于容器的Serverless 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则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计算服务。 Serverless的时代让用户无需再预置或管理基础设施,就可以运行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大幅减轻运维工作,并增加业务敏捷性,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各种不确定性。 云让前沿科技不再遥不可及 量子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将给科学和技术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各国政府机构和科技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研究和开发量子计算机,探索量子计算大规模商用之路。与之类似,卫星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场景,包括天气预报、表面成像、通信和视频广播等。但要获取卫星数据,客户必须建设或租用地面天线与卫星通信,才能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下载数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成本巨大。 我们把量子计算、卫星通信等前沿科技纳入了云服务中,让它们走入更多人的视野。Amazon Braket服务的推出,让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开发人员甚至量子计算爱好者,都可以通过运行于亚马逊云科技上的模拟量子计算机,测试量子算法并进行故障排除,探索量子计算的无限可能。包括宇道生物、图灵量子等国内企业和合作伙伴,都已经在基因序列预测、药物分子生成等领域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探索量子计算的无限可能。我们还推出了Amazon Ground Station卫星数据服务,让用户更轻松、更经济、更高效地控制卫星运营,采集卫星数据,并与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其他云服务进行集成。依靠Amazon Ground Station的全球地面站点,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卫星数据。因为云计算,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前沿技术正在走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亚马逊云科技的16年实践证明,云计算不是空花阳焰,而是能够打破底层逻辑,改变IT领域游戏规则的创新与革命。我为云计算在实践中被证明的价值而欣喜,也为云计算应用空间的辽阔而激动不已。我期待着,我们与更多的客户一起利用我们领先的云科技创造更多、更大的可能。我坚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一切皆有可能。
"它要身材玲珑小巧,算力越大越好。" "它要能耐住高温,还要防尘、防腐、抗震。" "它要在蓝牙、WiFi、ZigBee、4G和5G里都游刃有余。" "它要收放自如,能‘单打独斗'也能‘组队参战'。" …… 北京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在新一代边缘服务器产品规划会上,浪潮信息研发工程师在笔记本上,记下了领导、同事和客户们对于新一代边缘服务器的诸多要求,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几个月,他和同事们不眠不休的设计研发之路即将开始,满足所有的客户需求是他们的责任,一切皆有可能。 "模块化"设计?专治各种众口难调 小本上密密麻麻的各种需求,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以不变应万变,造一个在多样化场景里都能游刃有余的"百变金刚"款边缘服务器。 多样化的边缘场景有哪些呢?据IDC最新公布的中国边缘服务器市场数据显示,随着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计算力也在从数据中心向边缘不断延伸,边缘计算与AI、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加速融合,推动着制造、金融、通信、能源、交通行业智慧化转型。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高速、智慧油井、智慧煤矿、智慧海上风电等等都需要边缘计算的支撑,室内室外,上山下海,这些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边缘服务器,所要适应的运行温度、体积、网络环境、适配的功能都不相同,差异性、碎片化的特征明显。 其实不仅仅是环境不同,哪怕是同一条马路的不同路口,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厂房、矿井,都会有不同的场景,有的路口摄像头从几路到十几路,需要算力阶梯布局,有的矿井地处偏远,要使用不同通信模式,有的可能因为粉尘要加强防护……所以很多种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以前都依赖于量身定制的设备。比如石油行业中,不同矿井会使用不同的通信模式,有无线、有线、ZigBee工业接口等等。 但是,"量身定制"虽然可以体现严丝合缝的精致匠心,本身却需要一定的设计生产周期,为了快速交付,就很难进行全面的测试与售后保证,后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边缘服务器大规模落地存在困难,这也是制约边缘计算快速发展的根本难题之一。 模块化设计、标准化产品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前提。浪潮信息的研发工程师们此前在数据中心领域也遇到过定制化需求太多的问题:云计算时代,互联网业务高速增长,视频、电商、通信不同业务场景会有不同的业务需求,浪潮信息也联合CSP客户,研发了可定制的模块化式整机柜服务器,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集中供电、散热和管理,并可根据用户需求,配置不同的节点,灵活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硬件平台的要求。其拥有更高的集成度,可以实现大颗粒一体化交付,从而大幅提高交付速度。目前整机柜服务器已经进入了越来越多的云数据中心。 从云计算到边缘计算,面对的个性化场景越来越多,作为中国边缘服务器市场第一的厂商,浪潮信息再次瞄准模块化设计,"搭起了积木":通过将核心计算平台、异构加速平台、IO模组、管理功能等模组进行架构解耦,实现标准化、模块化,让算力能够灵活扩展,支持有线、无线不同通信标准,给系统提供更多的IO扩展和网络选择。 同样的"积木",可以"搭"出"城堡"也能搭出"小屋",这样搭配出的"百变"边缘服务器能跻身偏远"蜗居"独自美丽,也可以"抱团"成为桌面级甚至机柜级微中心,最大化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了"瘦身"从头开始 改变以CPU为核心的设计架构 不过,模块化"搭积木"的思路要想实现还有重重难关,边缘服务器的"身材管理"成为接踵而来的一大难题:为了满足多元化的边缘计算场景,服务器内部就要添加计算、存储、网络等各种硬件。硬件之间的接口、电压、电流都不一样,功能越多,服务器的结构布局越复杂、信号、散热也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起初,结构、信号、硬件和散热工程师设计了三个月,经过多轮讨论,对内部链路设计、热设计进行评审,终于可以将产品尽量控制在一个长、宽约30cm的较小体积内。 然而,这个"身材"还是无法满足需求:浪潮信息的产品经理们通过调研客户现场发现,边缘服务器的部署空间十分有限,有可能在路边的信控箱,油井现场的工控机……大部分的客户希望服务器尽可能的小,长、宽能控制在20cm左右,还需要继续瘦身。 设计就是为了满足需求。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做腾挪,要想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实现计算、异构、网络、存储、IO、管理等功能的兼容,以及性能和可靠性的最大化,只能从头再来。 各种方法用尽,思路陷入僵局,忙了三个月,一切又回到原点。浪潮信息工程师没有气馁。一次寻常的复盘讨论会,脑力激荡之下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答案或许就在承载硬件的底板上,研发人员开始从头开始,改变以往以CPU为核心的设计思路,转而以系统架构为核心去进行设计。 以系统架构为核心设计的首要工作,是针对差异化的客户需求对功能进行分区,将计算平台、IO、管理功能等模组进行架构解耦,重构成标准化的模块,并将同一模块设计统一接口与底板连接。但在研发人员统一接口、标准化的过程中,计算模组中CPU又面临PCIe资源不足,USB、UART资源无法满足设计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发人员引入了PCIe Switch芯片,将CPU 一组X2接口拓展为4个X1,统一了PCIe接口,并设计了复杂的USB、UART拓扑架构,充分满足了系统在对外接口、对内接口、调试接口等诸多方面的需要,实现了像x86、ARM等不同架构的芯片可以通过统一的接口与底板相连。 方案实现的过程还有很多挑战,为了解决信号和散热的平衡问题,研发人员多次调整内部各个模块布局,并将接口的设计从平行改成了叠放,内部的布局从仿真到实物打样也反复调整了很多遍,打磨每一个部件极致的统一性。这样服务器就可以像,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快速的组合,匹配合适的算力和功能。 最终,面向边缘多样化场景的各种痛点与不适,全新的边缘模块化设计架构ECOM(Edge Computing Optional Module)打磨完成,历时1年半之久。基于这一架构,浪潮信息工程师们研发出了全新边缘服务器产品EIS800,EIS800室内节点体积小巧,满足企业信息化、云桌面等一般室内应用场景的温度环境,室外节点可适应-40°C-70°C环温,具备工业级防水防尘特性,在智慧交通、电力巡检等恶劣条件下也可高效稳定运行。 EIS800微中心节点支持多样IO扩展,部署形式灵活,可通过多节点堆叠的桌面级微中心和两节点拼接上架的机柜级微中心部署。针对更高密度的部署需求,可通过整机柜形态一体交付,大幅提升边缘场景下设备的运维部署效率,并且能够支撑更为复杂的AI负载。可根据边缘室内、室外、机房环境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单主机、、微中心3种形态的产品,每种形态的产品还可根据形成8种配置,实现灵活扩展,重塑了边缘服务器的形态。 靠才华取胜,还捧回个"颜值"大奖 全新亮相的浪潮边缘微服务器EIS800,外表线条流畅,设计低调极简,机箱结构可以组合出单主机、防水主机、数据中心节点各种形态的产品,内部散热模块也可以兼顾主动、被动散热,满足多元的部署场景,灵活适应室内、室外、数据中心不同部署环境。同时,服务器内部,EIS800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实现了内部计算平台、IO、管理功能等模组的架构解耦,CPU可支持不同架构的处理器,异构模块可承载阶梯式AI算力,存储、通信、管理接口等方面,也可根据通信、交通、制造、能源等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随需而变。凭借这一极致灵活的架构,浪潮信息边缘微服务器EIS800获得了2022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当下边缘计算产业正处于从星星点火向燎原之势的演进中,浪潮信息作为头部企业,一直致力于以开放的理念,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边缘模块化设计ECOM已经在ODCC开放设计标准,在ECOM架构下,浪潮信息将以往设计门槛较高的CPU核心计算单元、BMC带外管理单元、AI计算单元等关键部件,设计成标准化的部件模块,并开放了产品化设计,为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算力终将在百变边缘中无限延伸,技术也在时代浪潮洗礼下去芜存菁,不断迭代更新。术力有穷时,想象无极限,就像在变与不变之间倍受"折磨"的浪潮技术工程师最终的领悟:在想象与得到之间,没有改变的只有坚持,需要努力的唯有强大。
北京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遨游月球话中秋,这是属于中国文化最极致的浪漫之一。今年中秋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向世界发出了一份明月之约,其制作的中秋节目《全球会客厅》中秋特辑 -- 月球漫游2022用"中国式浪漫"凝练传承千年的隽永内涵,勾画出中秋所蕴含的中国情怀与时代表达。 节目中,CGTN携手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贝"),通过XR虚拟演播技术将主持人和嘉宾共同置身于水天一色的赏月场景中共话团圆,在中秋佳节上演"嫦娥奔月"的文化浪漫。同时,节目通过接入第三方数据接口,实时搜索社交平台节日关键词及外媒报道,邀请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线上嘉宾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游戏互动,与全球观众遨游"月球",共赏佳节明月,同享中秋之乐。截至目前,CGTN各语种全平台发布相关报道近2000条,累计获得全球阅读量近2亿,视频观看量2500万,互动量超600万。 节目期间,网友纷纷在直播公屏留言"大受震撼""看直播,学文化,无知-1,文化自信+1"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此外,"文化自信"、"弘扬国粹"等内容更是多次在直播间刷屏。 本次中秋特辑节目打破了常规的视频连线形式,将异地连线介入XR节目中进行互动,同时得益于索贝灵境互动XR演播系统InXRShow实现了在自然场景下采用智能人物分割、部分三维重建技术,根据真实环境多光源、多角度下实时生成阴影,打造出真正虚拟结合的逼真效果,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XR演播系统实现了各个环节的色彩一致性,包含LED显示设备、输入视频源、渲染CG元素、相机镜头等,使虚拟空间视觉效果更加真实自然。"索贝央视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杜俊谈到,作为专家级数字创意的制作技术及呈现方案供应商,索贝将继续致力于推动XR扩展现实技术更为广泛的落地应用和创新发展,通过技术迭代,深入探索视觉呈现的无限可能,助力优质内容构建虚实相生的无限精彩。 索贝灵境互动XR演播系统InXRShow助力CGTN“月球漫游”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的加持和赋能下,中国传统文化正焕发出崭新光彩并快速覆盖大众生活多个场景,新的呈现技术逐渐搭建起了连接文化与情感的桥梁,为现代人带来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感受,科技创新与场景化应用已成为文化生活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广州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近日,第132届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线上圆满举办,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也在其官网顺利开展。SGS违规案例大数据检索工具服务入选广交会新品首秀展示,帮助企业多维度分析自身产品,了解国际贸易趋势。 该活动设计旨在打造广交会官方"展新""推新"平台,以引导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走向创新能力发展道路,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积极推进人才竞争新优势,展现广交会新风采。 本届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挑选优秀展商连线展示内容,在广交会官网设立专栏展出,围绕电子家电、建材家装、工业制造、五金工具、家居消费、时尚生活、健康休闲等七大主题,着重为全球客商展示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商机。 SGS违规案例大数据检索工具服务成功入选广交会新品首秀展示,为帮助出口企业更好地了解公司产品的潜在市场风险,SGS精心研发了违规案例大数据检索工具,从2005年至今RAPEX召回管理系统的官方通报记录中,收录了超过30,000条的数据,可根据出口贸易产品的实际情况,快速查询到企业自己想要的信息,从各个维度分析出相近产品的违规趋势,进而及时调整相应的管控策略。 作为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测试和认证机构,SGS开发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整机测试服务、RoHS、REACH、TSCA、新国标VOC、食品接触材料(FCM)、可降解材料等和材料及可靠性测试、碳足迹服务等,协助企业从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落实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降低企业产品的管控风险。此外,SGS持续多年参与广交会并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参与广交会技术论坛、受邀担任广交会CF奖终评评委等,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济南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陕西省汉中市停车设施供给能力短缺、停车泊位供需关系日趋紧张,"停车难"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和民生的痛点。浪潮新基建助力汉中市优化停车信息管理,增加城市停车供给,推广智能化停车服务,全面化解"停车难"困局。 优化停车信息管理,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 当前,汉中市中心城区停车场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智能化与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停车难、停车乱严重困扰汉中市民生活。浪潮新基建助力汉中市综合运用卫星遥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感-联-知-控"的城市数字孪生治理体系,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通过全域感知、系统互联、数据集成、融通分析,提高城市静态交通资源配置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汉中市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全市联网停车场数量、停车实时画面、交易收入、空闲率等静态交通数据一目了然。"浪潮新基建汉中智慧停车项目经理屈云飞介绍,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接入城市大脑,同时也是静态交通智慧运营指挥中心,助力全市停车产业"一网统管"。 优化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增加城市停车供给 根据汉中市城市管理局数据,截至去年7月,汉中市中心城区约有机动车22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约为13万辆,而路上路下及各单位、居民小区院内、地下自建停车场等停车泊位总量仅5.4万左右,停车缺口大。 在"全市一个停车场"摸清停车资源底数的基础上,浪潮新基建通过新建停车场,如在老城区、老旧小区、医院等土地资源匮乏区域因地制宜建设立体停车库等方式,增加汉中停车设施供给,同时通过对现有停车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最大程度释放现有停车资源。例如,在中交滨江国际小区周边人行道上新施划了268个停车泊位,并建设了9个高标准无人值守停车场,有效缓解小区停车难;在望江路、梁州路、滨江东路等路段多车位实现车辆从进入车位到离开车位的全过程视频图像证据链的采集,"先离场后付费"提升车位利用率。 智能化停车服务普及,市民停车不再难 停车前,打开"天汉智行"小程序,哪儿有停车位一目了然;停车时,通过"天汉智行"检索,即可"一键导航"至最近的车位;绑定车牌即可实时查看实时停车费用,并实现无感支付……随着智能化停车服务在汉中普及,汉中市中心城区泊位使用率提高80%,市民停车找车位时间平均缩短6-14分钟,动态交通拥堵降低30%。城市停车设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智慧便捷的停车体验成为市民的停车"标配",不仅缓解了"停车难"困局,还擦亮了"宜居汉中"智慧底色,让汉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居住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智慧停车既是解决停车难问题、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的有效措施,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抓手。未来,浪潮新基建将持续利用数字技术,提供城市级智慧停车服务,助力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提质增效,提高城市畅通水平,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深圳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近日,SGS为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微电子")颁发ISO 26262:2018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此举标志着中兴微电子已经建立起了符合汽车安全最高等级要求的IC产品软硬件研发体系,芯片安全机制设计及开发满足功能安全开发国际标准的要求。 SGS为中兴微电子颁发ISO 26262:2018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 ISO 26262是国际权威汽车功能安全标准,是全球电子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之一。此次对中兴微电子芯片开发过程的审核中,SGS专家团队始终秉承高度严谨与负责的态度,通过现场沟通、文件检查、流程梳理、设计审核、现场评估等方式,对中兴微电子的流程对接、人员管理、体系运作、安全应对、风险管控,以及包括需求规划、设计、实施、集成、验证、确认和配置在内的整体开发过程进行审核及评估认证。最终,中兴微电子的芯片开发流程满足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的各项要求,准予通过流程认证。 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是我国"十四五规划"规划的战略方向之一,汽车安全性设计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兴微电子于2003年注册成立,是中兴通讯的控股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ICT芯片供应商,中兴微电子的系列化产品已大规模商用,在汽车电子所需的功能安全领域,已掌握核心技术并建立完整的功能安全团队,此次通过SGS最高等级ASIL D功能安全流程认证,体现了中兴微电子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实力,具备为顶级汽车厂商所需功能安全目标与要求提供相匹配的通用或定制化芯片产品和服务能力。 在汽车行业领域,SGS能够为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管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SGS已经为上万家企业提供IATF 16949:2016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相关培训、VDA6.3 过程审核及相关培训、新版FMEA等相关培训等服务,助力企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遵循行业法规。未来,SGS与中兴微电子将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助力中兴微电子在智能汽车安全管理方面更上一个台阶。
ASIC设计服务暨IP研发销售厂商智原科技(Faraday Technology Corporation,TWSE:3035)今日推出支持多家晶圆厂FinFET工艺的芯片后端设计服务(design implementation service),由客户指定制程(8纳米、7纳米、5纳米及更先进工艺)及生产的晶圆厂。这个设计服务项目运用了智原ASIC设计经验与资源,主要客户为无晶圆厂的IC设计公司、系统厂、ASIC服务公司或晶圆厂,客户可依据自己的研发资源进行分配,将特定设计模块委由智原协助完成,以加快产品上市时间。 智原科技自1993年成立以来,已广泛地在各个应用领域累积丰富的设计与量产经验,熟悉IC芯片设计流程的每个环节与量产的各项预备工作。这项新推出的设计服务项目包含专属的研发团队与项目管理人,可协助客户完成系统整合、系统验证、电路验证、电路合成、DFT测试用电路的导入、或后端布局设计实现及验证等阶段。 为保障客户信息安全,智原工程师通过专用的机房远程联机到客户端,设计数据库完全由客户掌控,全程监控录像管理。此外,设计团队通过智原内部流程系统管理设计项目,确保工作进度及质量,达到首次流片便顺利量产。 智原科技营运长林世钦表示:“智原每年交付50个ASIC设计案,其中20%属于大型SoC设计,无论服务质量与信息安全都深获客户的信任。这次新推出的设计服务便是充分善用我们30年来丰富的设计经验;相信智原的SoC专业技术与稳定的人才资源都将有效地满足市场上日益增加的前段与后段设计服务需求。”
深圳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2022年10月19日,锐思华创Raythink首批MINI ARHUD量产样件顺利下线。这是Raythink深圳光明生产基地首批量产交付的产品,不仅展示了锐思华创多年研发的结果,并证明了锐思华创已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 迈向新里程-锐思华创交付首批HUD量产订单 迈向新里程-锐思华创交付首批HUD量产订单 此次量产订单产品是基于客户需求所设计开发的小体积Mini AR HUDFOV 5x2度、体积4升。其特殊结构设计能满足狭小的仪表空间,在未预留HUD空间的车型中,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完美嵌入ARHUD样机,且经由光学、结构以及软件算法,无须替换挡风玻璃即可达到无重影、散斑等清晰效果。作为ARHUD 整体方案提供商,除了硬件结构的优势外,本次交付的产品还搭载了Raythink 针对此车机系统所开发的嵌入式软件,方便用户调节HUD 亮度、角度等设定。此款HUD功能定义可实现仪表信息如: 时间、时速、故障号志等,以及AR导航信息如: AR导航图标、限速值、里程进度条等。 锐思华创于2021年7月开始在深圳光明区建立生产基地,于今年4月份建设完毕,并已获得德国IATF16949体系认证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标志着公司的研发、生产及管理体系已经能够满足汽车行业要求的高水平质量管理标准,同时具备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能力,能够稳定提供满足车企需求的高性能生产制造规范流程。 迈向新里程-锐思华创交付首批HUD量产订单 锐思华创凭借垂直整合ARHUD从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体系,近期业务快速起量,目前已迅速取得包含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及合资主机厂商等众多定点合作项目,同时更多合作项目已进入落地阶段。自主创新的基于LBS技术路线的Opticalcore核心光源技术,突破行业技术壁垒,具有更显着的优势。同时在软件部分 ,独立开发出了AR Generator@SDK套件以及平台化的软件系统架构,能够融合环境感知数据(如ADAS传感器环境感知)和地图和导航等数据且稳定输出,并经深度AI赋能的机器学习(ML)以及光学补偿进行视觉立体图像与真实空间充分矫正,保证输出图像准确地、低延迟地与现实空间环境贴合,支持车道级导航、前车碰撞预警(FCW)、前方行人碰撞预警(PCW)、车道线偏离预警(LDW)以及 POI 等功能。 迈向新里程-锐思华创交付首批HUD量产订单
凭借创新型OpenBlue解决方案入选该榜单,特别是OpenBlue零碳建筑解决方案 上海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致力于智慧、健康、可持续建筑的全球性企业江森自控近日入选《财富》杂志2022年"改变世界"榜单。凭借OpenBlue解决方案和OpenBlue零碳建筑解决方案,江森自控获此殊荣。《财富》杂志"改变世界"榜单旨在表彰使用创造性工具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公司,上榜公司的评估依据是可衡量的社会影响、商业成果和创新能力。 OpenBlue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建筑管理和运营系统的数字化改造,通过数据洞察提高建筑可持续性和能效,并提升建筑自动化运营水平,从而彻底改变建筑环境。凭借完善的产品组合与丰富的建筑专业知识,江森自控的目标是提供业界首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对暖通空调(HVAC)、照明、安防、通用自控和消防等建筑系统的统一管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OpenBlue零碳建筑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客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实现零碳目标。客户与江森自控紧密合作,共同设计并部署高效的数字化零碳方案,使得零碳目标更易于规划、执行、追踪和实现。OpenBlue零碳建筑解决方案可作为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服务提供,业主和运营商可以基于产出结果按月支付一笔固定费用,由此降低固有风险并减少资本投资。 江森自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治 奥利弗(George Oliver)表示:"建筑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建筑行业的脱碳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我们非常自豪能够提供一系列创新、可持续性技术和服务,通过一整套OpenBlue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客户在零碳发展方面建立领导者地位。此次入选《财富》杂志2022年‘改变世界'榜单表明,江森自控持续致力于为客户、社区、建筑环境和整个世界带来积极影响。" 自2020年发布OpenBlue数字化平台以来,江森自控不断向平台添加新的工具,以进一步提升客户和建筑居住者的体验。目前,OpenBlue数字化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建筑,包括总部大楼、大型体育场馆、医院、教育设施、工厂和数据中心等。江森自控OpenBlue涵盖一整套全面的解决方案,可满足从旨在改变世界的企业到可持续发展领导者的多样化需求,助力打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 在OpenBlue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推动下,客户已经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和进展:获取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资源投入和降低成本等。部分案例包括: 挪威特隆赫姆Powerhouse Brattørkaia 作为北半球最具能源效益的建筑,正在通过对环境因素的重点考量以及减少碳足迹方面的努力,在建筑领域树立新的标杆。挪威能源创新合作组织Powerhouse与江森自控携手打造了一座能源正效益的智慧建筑,目前这栋建筑生成的电力已超过建筑日常用电量,并通过当地微电网向周边社区输送多余的清洁电力。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是科罗拉多州首个所有学术建筑均采用零碳电力的大学校园,校园由一座占地23英亩的太阳能发电站供电,该电站发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普韦布洛分校与江森自控携手打造了一座面向未来的零碳校园,营造了一个可持续、节能、健康的环境,能够将未来20年的能源成本降至最低,并将节省下来的成本用于造福学生和社区。 了解更多关于OpenBlue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信息,敬请访问: https://www.johnsoncontrols.com/openblue。 查看2022年《财富》杂志“改变世界”完整榜单,敬请访问: https://fortune.com/change-the-world/。
上海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10月21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简称“TUV莱茵”)在上海举办“TUV莱茵集团150周年庆典暨上海公司客户答谢会”。活动上,TUV莱茵为旺旺泉州生产基地颁发了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亦称“零废工厂”认证)证书,这是旺旺集团首个进行该认证的生产基地。 TUV莱茵大中华区管理体系服务副总裁方为民表示,作为一家拥有150年历史的技术服务供应商,TUV莱茵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沉淀,已被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所接受、熟知并选择。此次旺旺泉州生产基地顺利通过TUV莱茵“零废工厂”认证,表明旺旺集团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2020年9月国家新《固废法》的施行以及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旺旺集团进一步加大了对固体废弃物的体系化管理力度,于2021年在泉州生产基地启动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项目。该认证要求工厂建立可靠的废弃物管理系统,并达到至少90%以上的废弃物填埋转移率。企业通过认证后,每年还需复审以保证体系的有效性。而本次通过认证的旺旺泉州生产基地的废弃物填埋转移率达到了99%以上,较大程度避免了因废弃物填埋造成的环境问题。 旺旺集团生产研发群总处长曹永梅表示,旺旺集团一直把“绿色低碳、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当成使命责任之一,在工厂推行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和能源低碳化。通过开展废弃物零填埋认证,引进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对废弃物进行管理,找到工厂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最佳方案,实践了公司“绿色低碳、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期待未来旺旺集团能和TUV莱茵深化合作,继续通过废弃物管理实现碳减排并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在行动上落实减污降碳,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目前,TUV莱茵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还得到了包括华为、达能中国饮料、勃林格殷格翰、沃尔沃等在内的其他行业佼佼者的青睐。未来,TUV莱茵将继续以全球领先的认证技术,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不断提升在环保领域的认证能力,为更多企业提供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助力中国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香港2022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10月23日晚,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发布公告,宣布正式收购平安智慧城市旗下业务板块平安智慧医疗。未来,聚焦平安健康"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的商业模式,双方有望从战略上实现紧密协同、高效联动,从业务上更快速地稳步构建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慢病及养老管理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平台,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公告称,平安健康与Scientia Technologies Limited(以下简称赛安迪科技)、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智慧城)订立股份转让协议,本次交易对价为9686.46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平安健康将持有Scientia Smart Health Technologies Limited及平安颖像 (嘉兴)软件有限公司(合称,平安智慧医疗)100%的股权。 平安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收购平安智慧医疗,将全面提升平安健康的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能力,在"慢病服务补充"、"医生能力提升"、"基层医疗网络覆盖"三大方面全方位发挥战略协同效应。未来,平安健康有望为个人用户及企业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全面、高品质、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更稳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在"慢病服务补充"方面,平安智慧医疗的慢病服务能力及覆盖率行业领先,目前已覆盖35种慢病病种,AI系统提供69项服务。据《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蓝皮书》统计,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市场规模2019年达694.1亿元,预计2024年达2177.1亿元,预测期年复合增速25.7%。本次收购平安智慧医疗业务,将全面提升平安健康慢病服务能力,未来平安健康将深度拓展4亿慢病人群,进一步辐射百亿规模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将赋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优化公司服务能力。 在"医生能力提升"方面,智慧医疗旗下Askbob医学智库等医学辅助平台则覆盖1.2万疾病百科、18万+药品等知识库,支持3000+疾病分诊及20+科室分诊,可以赋能平安健康4.9万内外部医生,提升医学专业度,实现质效双提,预计问诊效率将提升20%。 在"基层医疗网络覆盖"方面,平安智慧医疗的SaaS模式将通过"智能监管"、"智能诊所"、"智能村医"三大方向协同平安健康扩大"到店"基层医疗网络覆盖,提升基层诊疗规范性和效率。卫健委 《"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提出,至2025年,将聚焦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医院信息化等两大重点业务标准。 平安健康是平安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医疗健康生态圈旗舰。长期以来,平安健康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平台。凭借丰富的支付方资源、完善的供应商网络、领先的服务体系以及强大的生态赋能等优势,平安健康致力于打造以"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为核心的独特商业模式。公司于2018年5月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20年7月获准纳入恒生科技指数。截至2022年6月30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达4.4亿,累计咨询量超13亿次,已积累超4.9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及营养师、健身教练、心理咨询师,合作超1500名外部名医,为用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医疗健康服务。 平安智慧医疗是原隶属平安智慧城市的重要板块,业务现已覆盖180多个城市,服务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0多万名医生。聚焦医疗系统的核心领域,以智慧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平安智慧医疗主要面向政府、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患者四大群体,提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AskBob医生站、区域慢病智能管理、诊所监管与服务等多类应用服务。
成都2022年10月21日 /美通社/ -- 作为国内专业养老险公司,平安养老险始终牢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的初心,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与科技实力,强化使命担当,践行社会责任。2012年至2022年8月期间,累计理赔近1.2亿件,理赔金额超1300亿元,其中更涉及多起境内外重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及公共突发卫生事件赔付工作,充分发挥"保险姓保"职能。 日迈月征,十年笃行,这些数据的背后,造就了如今平安养老险服务民生国计的金融底色,正持续以"有温度的服务"为"十四五"发展注入平安力量。 赔付金额、理赔时效提升打造养老保障的"平安高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商业保险赔付占比要显著提高。十年历程峥嵘卓异,保险业发展为民生保障的主力之一。其中,平安养老险凭借助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丰富经验,成为养老保障领域的探路者。 一方面,保险赔付金额逐年上升。2021年末,整体保险业人身险赔付支出较2012年增长3.17倍。平安养老险作为率先深度参与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探索的险企之一,在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长期护理险、惠民保等多领域积极试点作为。2021年赔付金额近198亿元,较2012年增长3.8倍,赔付件数超1800万件,同期内增长5.06倍,且两者呈现逐年走高趋势,十年累计赔付金额跨入千亿台阶,不断拓深拓广人民群众风险保障区。 另一方面,数字赋能理赔提质增速。据《中国银行保险报》统计80家人身保险公司2021年理赔报告,理赔平均时效在2天内。平安养老险逾八成的理赔案件通过"好福利"App实现自助办理,"不见面、马上办"新模式为客户提供了数字化便利,其中超20万件理赔案全程无人工参与,完全由系统自动审核结案,全年最快结案只需5秒,1分钟以内结案案件超1万件。 保险行业改革深化和国民健康意识觉醒下,险企的产品保障与理赔服务力度不断加码,成为消费者感受保险价值、保险机构价值的重要一环,更是险企责任与担当的集中体现。伴随2022年《"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再度明确"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完善创新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要求,可预见的是,以平安养老险为例在民生保障细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险企,还将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服务高地。 应对重大灾害事故跑出急人所急的"平安速度" 保险作为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的保障机制,天然具备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为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撑起保护伞。作为国内团体健康保险业务的主要服务商,平安养老险为超过几十万团体客户保驾护航,在多次重大事故赔付工作中,已建立了一套重大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2018年8月20日,台风"温比亚"过境大连,中船重工下属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经排查,有3人投保了"平安团体综合意外伤害保险",2人身故1人受伤。平安养老险立即成立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甘为民为组长的重大突发事故处理小组,启动专项绿色通道,为出险客户赔付102.58万元,并对6位英雄给予每人2万元的慰问金。 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坠毁。平安养老险第一时间成立境外重大交通事故应急小组,制定了简化身故理赔手续、赔款预付等7项理赔服务应急举措和电话医疗咨询、紧急医疗转运等12项客服服务应急举措参与救助。翌日上午接到客户单位人事报案,被保险人王某不幸遇难。平安养老险立即开通绿色理赔通道,于当晚完成意外身故赔款120万元,系行业第一笔赔款,耗时仅9小时。 平安养老险始终牢记扶危救难、保障民生的行业使命,确保在境内外灾难救助中极速响应和处置,真正"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做一家有温度的金融企业,展现扶危、济困、安民的保险本色。 科学减震疫情冲击树立数字赋能的"平安样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险"减震器"的作用日益彰显。据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与经验》显示,2020年保险业疫情专属保险理赔金额达4.9亿元。这是保险机构在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勇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 2020年1月,针对受疫情影响的湖北地区,平安养老险率先垂范科技"抗疫",推出新冠肺炎理赔十大举措,借助"好福利"App,新增7*24小时报案通道,保障理赔不打烊。1月29日定位到首位确诊新冠肺炎的客户,仅43分钟就完成了理赔款支付到账,后用48分钟完成首位确认身故客户10万元大额理赔,及时为承受冲击的家庭送去一丝依托。 此外,平安养老险迅速升级"E企赢委托人系统",通过各类科技服务举措保证抗疫时期企业年金业务的稳定,并制定交易日变动应急预案,展开投资业务数据修正工作,确保各项金融业务顺利开展,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面对大考,平安养老险主动保障客户权益、积极兑现服务承诺,打造了科技赋能金融抗疫的"平安样本"。在今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顺利通过完备的线上智能服务体系,确保客户全流程保险服务不中断、不降温,持续传播正能量。 一直以来,平安养老险致力于提供"有温度的金融",全力探索将社会责任融入保险转型发展之路,守护广大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平安养老险始终坚持用保险积极呼应人民"生老病死"的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突出以"理赔"为服务核心抓手,通过不断提升理赔服务的效率、效能、效果,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病有所医、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