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S与Grasp结为合作伙伴

    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将当地市场存在和全球监管合规覆盖的独特组合带到了南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 纽约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Compliance Solutions Strategies(以下简称“CSS”)是领先的RegTech平台,提供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让金融服务公司可符合强制的监管合规要求,该平台今天宣布与Grasp结为合作伙伴关系,扩大CCS在非洲的存在。Grasp在当地的存在和专业知识,跟CSS全球合规即服务平台相结合,将为南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市场的金融机构带来独特的价值。 与Grasp结为伙伴扩大了CCS在非洲的存在,巩固了CCS作为机构资产管理者、资产服务商、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世界级RegTech解决方案提供商地位。南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金融服务客户将受益于创新的端到端RegTech平台的使用。平台涵盖了基金报告、交易报告和投资监控等全方位全球合规规则。 CSS首席执行官Doug Morgan表示:“我们与Grasp这样的世界级技术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我们全球端到端监管平台的覆盖范围。我们共同的价值主张,将帮助该地区的投资管理公司满足强制性合规要求,并始终走在各司法管辖区监管变更的前面。” Grasp总监Chris Lourens表示:“Grasp很高兴宣布与CSS结为合作伙伴关系,CSS是技术和服务的全球领导者,指引着金融服务公司面对复杂的全球监管格局。我们敏锐地觉察到了公司在跟进流动资产监管要求上面临的挑战。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将使我们能够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客户始终保持合规。”相关链接 :https://cssregtech.com

    产业动态 Grasp

  • 2021第六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延期至12月份举办

    上海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疫情影响,原定于2021年11月18-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将延期至2021年12月13-15日举行,举办地址不变(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第六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延期通知 关于Carbontech国际碳材料大会 齐聚全球力量,共‘碳’材料未来。Carbontech专注于推动碳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始终秉持产学研融合,搭建碳材料行业交流平台载体,积极促进人才、技术及项目的合作交流与对接。 Carbontech2021将于12月13日开启新起点,大会将诚邀碳材料领域专家400位+,带来极具时效性和参考价值的碳材料相关主题报告和分享,涵盖金刚石、培育钻石、碳基储能、碳化硅半导体、碳化硅陶瓷、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及碳/碳复合材料、多孔碳材料等相关碳材料主题论坛。同期举办CEO高峰论坛,圆桌会议,需求对接等碳材料主题特色活动。 为什么参与 -- 前沿、趋势、应用、决策、市场、智库 聚焦碳材料行业动态,荟聚碳材料全产业链人群   碳材料主题论坛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DT新材料,北京先进碳材料产业促进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协办单位:中科悦达(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超硬材料网,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协会,中南大学炭/炭复合材料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碳/碳复合材料研究所,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名誉主席: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论坛主席:敖玉辉,长春工业大学教授                   陈成猛,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丁古巧,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郭领军,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黄启忠,中南大学教授                   黄  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主任                   江  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李清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副所长                   邱介山,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阮殿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                   王  炜,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久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                (以姓氏字母为序) 承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Carbontech,DT新材料,材视科技,华讯活性炭网,材料分析与应用,烯碳资讯,石墨盟,阿仪网,环球会展网,涂料在线,粉体圏,石墨时讯,储能世界,科学材料站,中国新能源网,钻石观察,激光制造网LaserfairCom 报告议题 12月13日 主论坛议程 09:00-09:15 开幕式致辞 王涛,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新兴产业中心主任 黄政仁,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09:15-09:45 【政策研判】“十四五”碳材料产业规划前瞻 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 09:45-10:15 【产业洞察】全球碳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 光大证券 10:15-10:45 【投资策略】新材料产业链的投资逻辑和案例 米磊,中科创星联席CEO 10:45-11:15 【成果转化】如何走好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 以石墨烯为例 丁古巧,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悦达(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1:15-12:30 【领袖对话】双碳背景下碳材料产业的机遇与挑战2021年全国两会,双碳目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碳中和”时代的正式到来,随着而来的是一个百万亿级的蓝海市场。“碳中和时代”对碳材料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双碳”不仅仅是今年的热点,更是一个长达40年的发展主题。碳材料企业只有抢抓先机,攻克挑战,才能赢得未来。拟邀嘉宾:(以姓氏首字母为序)陈  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剑春,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云圻,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统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东元,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冰泉,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已确认) 丁叁叁,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已确认) 陈苗裙,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德武,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任建国,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报告嘉宾及议题 12月13-15日,09:00-17:00 论坛及议题(排名不分先后,以实际议程为准,持续更新中) 金刚石论坛 超高速磨削加工难加工材料表面完整性研究 张璧,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应用金刚石微粉砂轮的超精密磨粒加工技术 尹韶辉,湖南科技大学教授 半导体基片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 康仁科,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题目待定 徐九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超硬材料的激光加工 王成勇,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 碳化硅基片高效超精密抛光技术新进展 袁巨龙,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金刚石刀具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应用 陈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所长 具体题目待定 朱嘉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具体题目待定 杭寅,上海光机所研究员 基于金刚石NV的晶圆级电磁兼容测试技术 杜关祥,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金刚石布里渊激光器 -- 突破高相干激光功率极限的新手段 白振旭,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GaN大功率放大器基于金刚石散热片的研发 郭跃进,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具体题目待定 郭宏,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 GaN on Diamond 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张星,集美大学副教授/化合物积电总经理 金刚石半导体器件性能(报告方向) 张进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集成电路CMP钻石碟的先进技术 宋健民,浙江富研首席科学家 金刚石基半导体器件机理与模型研究 徐跃杭,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碳基芯片散热(报告方向) 江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 微纳尺度下金刚石的弹性应变工程及器件探索 陆洋,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线上报告) 氢终端金刚石半导体导电沟道研究 刘金龙,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 飞秒激光加工金刚石微结构及NV色心 田振男,吉林大学副教授 CVD金刚石在激光中的应用 秦景霞,元素六技术负责人 先进激光技术助力新材料应用突破(在线报告) Dhruv Rajguru, Deputy Manager – International Sales & Marketing 圆桌特邀嘉宾: 吕志伟,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 王秦生,国家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首席专家、国家超硬材料高技术产业链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协会培育钻石分会名誉会长,河南省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培育钻石论坛 题目待定 沈锡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有关培育钻石首饰创新设计的思考 施健,上海交通大学珠宝时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培育钻石与设计师的多种可能 杜半,深圳珠宝首饰设计师协会会长 题目待定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GIA) 技术驱动重塑钻石零售的新机会 郭海峰,钻石小鸟总经理 培育钻石,品牌化发展阶段的机会和威胁 李杨,Diamond Foundry 大中华区总经理 培育钻石品牌元年,克拉自由时代到来 刘韧, Light Mark 联合创始人、品牌合伙人 培育钻石的检测与人工处理改善 吴飞洋,Centre for Gemmological Research (CGR) 创始人兼总裁 培育钻石应该走出圈子接近用户,忌自嗨 刘洋洋,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培育钻石运营总监 题目待定 上海征世科技有限公司   主题:培育钻石如何“玩转市场”? 圆桌主持人:梁伟章,广州钻石交易中心总经理 圆桌嘉宾:   刘厚祥,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上海实验室顾问                      李亚威,X-Diamond 总裁                      刘晓磊,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钻石事业部销售经理                      张栋,DOFESTORY超钻品牌创始人 碳纤维复合材料论坛 开幕式/论坛主席致辞 敖玉辉,长春工业大学教授 碳纤维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丁叁叁,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确认中 朱波,山东大学教授 高强高韧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杨小平,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全球碳纤维市场容量的框算 柴沁虎,东吴石化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发展及应用黄翔宇,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确认中)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热冲压成型 吴海宏,河南工业大学教授 耐高温含硅芳炔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黄发荣,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 王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特种环氧树脂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开发及应用 黄杰,山东艾蒙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东树高性能环氧树脂及其在大型风电叶片碳梁上的应用 周百能,四川东树新材料有限公司部长 “双碳”目标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机遇 吴刚平,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碳纤维在海洋风电领域应用发展 冯学斌,时代新材风电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碳纤维传动轴的无限可能 余许多,上海华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韩松,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碳纤维在压力容器最新发展及应用 天海工业/佛吉亚/中集安瑞科/科泰克 碳纤维在风电领域最新应用及发展 张继维,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分层裂纹的自修复研究 刘玲,同济大学教授 激光制造技术在碳纤维产业领域中应用探讨 王菲,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教授 国内外PAN基高模量碳纤维的最新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钱鑫,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超声波焊接研究进展 李洋,天津大学副教授 第二届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内部研讨会 特邀主题报告 报告嘉宾:叶崇,湖南大学教授/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圆桌讨论 主持人:宋怀河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圆桌嘉宾 黄启忠,中南大学教授(碳/碳复合材料领域专家) 吕永根,东华大学教授 叶崇,湖南大学教授/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常旭升,辽宁诺科碳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海成,陕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邓文广,山东常任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碳/碳复合材料论坛 开幕式/论坛主席致辞 郭领军,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碳的化学气相沉积机理与快速制备炭/炭复合材料 黄启忠,中南大学教授 碳/碳复合材料在光伏行业发展及应用 李军,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邀请中) 碳/碳复合材料在飞机刹车盘副中的应用及发展(题目暂定) 王秀飞,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技术副总 抗氧化抗烧蚀C/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郭领军,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及其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董志军,武汉科技大学教授 碳纤维预制体的制备及应用 缪云良,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炭/炭复合材料用基体沥青的改性研究 李铁虎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碳/碳-碳化硅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袭建人,山东大学教授 定向碳纳米管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 申富强,上海骐杰碳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温热防护碳/碳复合材料的损伤诊断研究 史小红,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高温陶瓷基改性C/C复合材料氧化及烧蚀性能研究 彭雨晴,上海大学副研究员 化学液气相法制备C/C及改性C/C复合材料 卢锦华,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石墨烯论坛 面向工业制备的石墨烯薄膜制备与转移技术研究 李雪松,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差异化石墨烯规模化制备与应用 卢红斌,复旦大学教授 转角二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 刘智波,南开大学教授 石墨烯导热增强复合材料与热界面材料 林正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石墨烯材料中的界面设计及其在能源中的应用 朱彦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石墨烯:化学制备及应用探索 牛利,广州大学教授 石墨烯与先进润滑 田煜,清华大学教授 面向极端环境应用的碳纳米多功能材料结构设计 徐鸣,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石墨烯基凝胶吸附剂的构建及其特异性吸附行为和性能 马杰,同济大学教授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支撑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 周新,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自然散热强化散热、相变均温技术 周爱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热设计专家 石墨烯热管理 田素云,中科悦达(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高性能石墨烯碳塑合金及其在热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洪江彬,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监 3D石墨(烯)导热垫 陈亮,苏州杉越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监 题目待定 侯士峰,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大学教授 水泥混凝土碳排放与石墨烯碳中和技术 吴玉友 重庆高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佛山大学教授 杂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产业应用 于建强,中科博瑞(青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浅谈石墨烯涂料技术核心 任广义,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应用总工 多孔碳材料论坛 多孔碳商业化评价方法及流程 安仲勋,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泡沫碳的制备和应用探索 黄形,博士/广东煤基碳材料研究有限公司碳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活性炭在全氟化合物(PFAS)的应用 贺鹏,卡尔冈炭素(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一代净水MTP滤芯介绍 许鑫,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 以生物质碳为原料的超级电容活性炭的工业化生产 张永林,北海星石碳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石油焦制备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的研究与产业化 左宋林,南平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超级电容器用电容炭研究与产业化 陈成猛,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活性炭制备关键问题及性能思考 陈永,海南大学教授 参考议题:多孔碳材料的结构调控及传导分离应用 郝广平,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Structural Design of Carbon Materials for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黄小萧,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参考议题:生物质基活性炭吸附材料研究与展望 蒋剑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拟) 酚醛树脂微球的分子尺度设计及光催化生产双氧水 刘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新型催化炭材料技术支撑的贵金属减量化与替代 李瑛,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杭州佳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介孔碳材料的设计合成 李伟,复旦大学教授 参考议题:泡沫炭的制备与应用 李凯,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防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制备与储能应用 彭新文,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参考议题:多孔碳与碳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探索 吴张雄,苏州大学教授 碳@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污染物去除性能研究 杨世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碳材料的可控构筑及其产业化研究 杨维清,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生物质基碳材料在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应用 张延荣,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生物基碳材料创制-问题与挑战 张亚刚,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功能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张世国,湖南大学教授 多孔碳功能材料设计与能源转换 张进涛,山东大学教授 电化学应用导向的纳米多孔碳的设计与合成 张国新,山东科技大学教授 三维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5V高电压超级电容单体中的应用 赵磊,岭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副主任 隔热承载一体化材料及其高温演变规律 郭鹏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 碳纳米管论坛 纳米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构型化复合 张荻,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从碳管到碳笼——材料设计及能源应用 胡征,杰青、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教授 超长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与优异性能 张如范,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 TEM碳基纳米增材、减材、等材制造 王鸣生,厦门大学教授 碳纳米管真空电子学 柳鹏,清华大学副研究员 一种新的固相合成手段-极端条件下碳材料的可控合成 郑海燕,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碳纳米管飞秒激光器 刘雪明,杰青、浙江大学教授 单壁碳纳米管量产技术 王文宏,北京北方国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面向热管理应用的碳纳米管组装材料研究 邱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碳纳米管纱线 许福军,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 碳纳米管/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陈剑辉,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碳纳米管水处理 刘艳彪,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 碳纳米管结构复合吸波材料 桂许春,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面向电化学储能的碳及聚合物材料设计与应用 耿建新,天津工业大学院长 高导电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高召顺,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碳基超快光电子源 戴庆,杰青、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所务委员 基于电渗效应的碳纳米管人工肌肉快速驱动原理 丁建宁,江苏大学副校长、教授 碳纳米管纤维的连续制备、高性能化及其功能应用 张永毅,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材料部主任 单根碳纳米管螺旋结构表征 刘开辉,杰青、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团簇与碳纳米管的可控组装与调控 杨烽,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 碳纳米管柔性可穿戴器件 陈培宁,复旦大学彭慧胜课题组副研究员 碳纳米材料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应用 耿宏章,天津工业大学教授 碳纳米管气敏传感器结构设计与气敏性能 苏言杰,上海交通大学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碳纳米角制备及应用研究 蒋仲庆,浙江理工大学教授 碳基储能论坛 全球动力锂电池的发展: 现状,挑战及前景 张久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 超长寿命电池储能技术及应用 阮殿波,宁波大学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碳基储能材料的设计构筑方法及挑战 邱介山,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电化学储能助力碳中和 马福元,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化学储能首席研究员新一代的高导电单双壁碳纳米管的开发和应用 毛鸥,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知识产权总监 锂离子电池快充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潘广宏,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 宋怀河,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高性能硅基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徐泉,北京壹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中国储能产业政策与发展潜力展望 李楠,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博士 煤沥青基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雷成,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构建及其储电性能 何孝军,安徽工业大学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多层石墨烯在铅-碳动力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黄伟国,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 新型碳基复合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郑时有,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碳气凝胶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金亮,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化纳米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在能源转化与存储领域的应用 刘栋,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超高纯度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和碳纳米管干粉导电剂 李卫力,诺瑞(深圳)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硬碳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 范拯华,上海杉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预锂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杨乐之,长沙矿冶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高比容量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 宰建陶,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张海娇,上海大学教授 王振波,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路崎,卡博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能源材料业务中国区应用开发负责人   圆桌话题:硅负极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的应用 刘萍博士,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徐泉,北京壹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李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资深研究员 夏进阳,深圳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副部长 周向阳,中南大学二级教授 碳化硅半导体论坛 SiC功率MOSFET可靠性研究进展 孙伟锋,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SiC衬底氮化物HEMT外延材料研究进展 李忠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首席专家 高电压(>15kV)功率器件封装基板设计与绝缘材料研究 梅云辉,天津工业大学教授 SiC 功率器件与应用研究进展 张峰,厦门大学教授 全碳化硅高频隔离光伏逆变器的研制 杨文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研发经理 碳化硅MOSFET器件特性及应用 章剑锋,瑞能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双碳”背景下交通领域功率半导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国友,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基于电力电子数字化设计的碳化硅电驱系统开发 夏雨昕 臻驱科技总经理助理 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机遇 倪炜江 芯塔电子总经理   江协龙,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赵然,国宏中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颜剑,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圆桌嘉宾 盛况,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傅振兴,云度新能源CTO 梁亚非,北汽新能源研究院动力系统部总师 江协龙,湖南三安半导体总经理 倪炜江,芯塔电子总经理 夏雨昕,臻驱科技总经理助理 孙伟锋,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王学合,上汽英飞凌总经理 刘国友,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副总工程师 赵然,国宏中宇总经理 章剑锋,瑞能半导体研发总监 碳化硅陶瓷及复合材料论坛 核用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思考 黄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高性能碳化硅、碳化硼及其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技术 茹红强,东北大学教授 碳化硅纤维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黄小忠,中南大学教授 再结晶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肖汉宁,湖南大学教授 半导体制造装备用高精密碳化硅陶瓷部件 刘海林,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所长 碳化硅陶瓷膜材料关键制备技术与前沿应用 徐慢,武汉工程大学教授 高比表面积碳化硅: 新型绿色催化材料 郭向云,常州大学教授 SiC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3D打印与微结构设计 杨勇,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研究 向阳,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 系列化KD连续陶瓷纤维研究进展 王应德,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燃烧合成亚微米碳化硅粉体技术及工程应用 李江涛,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碳化硅晶须与单晶纳米纤维的工程产业化及应用前景探讨 陈建军,浙江理工大学教授 预浸料-熔渗工艺制备的SiC/SiC复合材料:结构表征及力学行为 焦健,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表面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低密度、低热导率和高吸波性能的三维SiC气凝胶 范冰冰 郑州大学副教授  

    产业动态 碳材料

  • 霍尼韦尔携创新科技参展第四届进博会 与中国伙伴共创绿色未来

    上海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全球化的数字工业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连续第四次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携30余项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技术装备展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以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为主线,集中展示公司在航空、智能制造、智慧楼宇、仓储物流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霍尼韦尔还将与中国企业在众多领域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霍尼韦尔以“合作创新 -- 为我们共同的绿色未来”为主题,设立“热爱飞行”、 “低碳智炼”、 “智造未来”、“共筑未来”、“智慧仓储”等版块,展出多项着眼于解决行业挑战和满足客户需求的高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阐释霍尼韦尔长期致力于改善客户环保表现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懈追求。今年霍尼韦尔展台面积增加至去年的两倍以上,充分展示企业进一步把握“进博机遇”的信心与决心。 “霍尼韦尔很荣幸能够连续四年参与进博会这一世界级的开放合作盛会,展示公司在低碳技术、先进制造和数字化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我们期待继续借助进博会与中国客户并肩共进,携手共创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林世伟表示,“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公司将继续执行‘东方服务东方’、‘东方服务世界’的中国发展战略,把握‘双碳’目标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寻求业务增长的同时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霍尼韦尔在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方面拥有100多年的丰富经验,公司约50%的新产品研发都以改善客户的环保表现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在中国,公司通过不断开发满足客户能源和环境需求的产品与技术,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本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聚焦碳中和主题,一站式展示公司的低碳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同时携手多家中国客户签署和低碳技术相关的合作协议,共建更为低碳、高效、安全、健康的绿色生态。 在霍尼韦尔的“热爱飞行”展区,占地17.5平方米的飞行模拟器搭载了霍尼韦尔在航空领域的多项创新产品和技术,包括机场滑行指引系统、跑道冲出告警系统、智能视景系统和智能交互导航系统等。观众可通过操控飞行模拟器切实体验飞机的起飞、降落、滑行和通信等,并基于霍尼韦尔互联飞机解决方案,了解飞机运行中的各项数据。通过这一覆盖飞机整体的安全数据集成平台,航司可分析数据并据此改善关键性能和运营指标,优化运营效率并减少碳足迹。 在“低碳智炼”和“智造未来”展区,观众可以通过互动沙盘了解霍尼韦尔“未来炼厂”解决方案。对炼化行业而言,“双碳”目标对推进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炼厂”解决方案助力炼厂实现炼化转型和炼化一体化,提高生产安全性、产能产率、可靠性和盈利能力,并有效减少碳足迹,做到环保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霍尼韦尔将在进博会上正式发布《炼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针对炼化行业及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和创新需求,提出策略指导和技术建议。  在“共筑未来”展区,沉浸式的展台让观众在智慧机场、智慧医院、数据中心和商业楼宇四大场景中自由切换,在互动中了解霍尼韦尔智慧楼宇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涵盖消防、安防、楼宇自控、智能生活、智控电气以及建筑智能一体化,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机场、医院、数据中心等各个行业,定制化的软件以及楼宇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也能够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促进智慧建筑的平稳运营、能效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在 “智慧仓储”展区,超大型的ASRS多层穿梭车系统是霍尼韦尔智能自动化仓储解决方案的重要构成。该产品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行本土研发,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需求。在一站式智能仓储解决方案下,仓储经过物品拣选、输送、自动存取等流程,高效准确的货物流转及订单拣选得以完美实现,能够有效帮助仓库和配送中心实现智能化,助力物流仓储行业加快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实现从传统型仓储物流向数字化智慧物流的转型升级。 此外,霍尼韦尔展台还将介绍一系列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可使用航空生物燃料的新型涡轮发电机、霍尼韦尔绿色航空燃料、氢气净化提纯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再生资源与材料循环利用、可用于生产绿色柴油的Ecofining™工艺、电池储能系统平台、低全球变暖潜值氢氟烯烃(HFO)系列产品、凯勒特燃烧技术与设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以及霍尼韦尔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等。 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80多年并成为中国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企业,霍尼韦尔将继续开发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的高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携手合作伙伴助力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关链接 :https://www.honeywell.com.cn

    产业动态 霍尼韦尔

  • 软通动力发布开源生态研究报告

    众“智”成城 开源创新砥砺拓荒迎爆点   北京2021年11月3日 /美通社/ -- 中国开源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新一代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新一代人工智能框架等领域奋起直追,部分指标已经能够达到国际前沿的水平。但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在总体上尚存差距,处于追赶状态。 近日,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在《中国开源生态研究报告》中,围绕技术、市场、趋势、挑战等多维度,对我国开源产业生态进行了全面、深度的剖析,指出了我国开源产业发展的几大重要趋势。 开源技术可以节约成本,缩短应用部署时间。50.8%的开源用户企业认为使用开源技术可以节约成本,45.1%的开源用户认为使用开源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应用部署时间,另外自主性、可控性(30.3%)和降低试错风险(20.7%)也是企业认为使用开源技术的主要因素。 我国超七成企业使用开源容器技术。据2020年数据统计,我国40.7%的企业已经使用了开源容器技术,相比2018年提高了4.3%;其次,正在测试容器技术应用环境的企业占比达到32.3%,比2019年减少1.9%。此外,还有19.1%的企业正在评估容器技术。 企业在商业战略上千差万别。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的开源战略不尽相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技术拥抱战略,第二类是创新引领战略,二者的边界不甚清晰。 中国的开源供应链面临挑战。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要用拥有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前提是要拥有可靠可信的开源供应链。开源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面临物理、技术和法律上的风险,中国要构建完备的开源生态,需要不断优化供应链组合。 中国开源技术正在形成热点产业生态。包括以芯片和操作系统为主的深度信息技术生态;多家开源数据库的创新生态;工业软件升级的工业互联网开源生态;以及最热点的包括人脸识别、自动驾驶在内的人工智能生态、中间件和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等。 商业模式 --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开源是利他主义的,专有软件或私有软件是利己主义的,而开源的商业模式也是利己主义的。利他主义的开源与利己主义的商业模式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开源真正做贡献。 开源有三种主流的盈利模式: 第一种是靠技术服务盈利。开源软件后面的运维、部署、咨询、升级等等,统称为技术服务。不是所有软件都适合开源,最典型的就是前端开源框架很少能实现商业化,而后端开源则水到渠成,能吸引大量的资本。一个软件越贴近于底层就越有开源的潜力,因为越贴近底层基础设施往往越通用。 第二种是双版本发行。双版本指的是开源社区版本和企业版本共存,在企业版里会有一些增值功能,像数据基础软件里面的审计、数据加密、用户管理等功能,只在企业版本里有。 第三种是云端部署。这也是近10年来比较流行的模式,把开源版本在云上部署好,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可用且跨云的方案,让用户省去运维、部署的麻烦。 小结: 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开源形成商业体系,通过开源、中立来建立生态体系,收获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阿里、华为、腾讯等通过开源极大地丰富了开发者生态,Apache Dubbo通过和阿里云商业产品高度结合,收获了非常多的开发者。对于以开源作为运作模式的商业公司来说,开源更是将商业变现的机会至少放大了50倍。开源前,融资很困难;开源后,不仅收获了同行的正向反馈,也能得到更多资本的主动支持,风投最看好的开源方向还包括数据分析、云计算、大数据等。 项目生态 -- 云计算、数据库是开源热门领域 每一个成功的开源项目背后,都有一套成功的治理模式、一套完整的开源生态体系,以惠及最终用户。开源生态以开源项目为中心构建,涉及开源贡献者、开源使用者、开源运营者、开源服务者多重角色,包含开源治理、开源运营、开源商业布局等多个环节,需要满足开源规则要求,依托代码托管平台等基础设施构建。 活跃开源项目集中在新兴技术领域。2019年GitHub代码仓库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开源项目关注度较高,微软的源码编辑器VSCode、机器学习文档Azure Docs是2019年GitHub上贡献者最多的开源项目,其次是谷歌的机器学习平台TensorFlow、容器编排平台Kubernetes和Facebook的移动应用开发框架React Native框架。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开源服务企业中,51.9%的产品是基于云计算领域的开源软件进行的二次开发提供开源服务,47.8%的产品是基于数据库领域的开源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此外,网络(28.8%)和人工智能(26.3%)类开源软件也是开源服务企业进行二次开发主要选择的两个领域。 Jenkins是目前我国企业使用最广泛的开源集成工具。在诸多开源集成工具中,Jenkins的使用比例最高,达到36.8%;其次,分别有32.9%和21.1%的企业表示已经应用TeamCity和GitLab CI。此外,使用GoCD的企业占比为9.2%。 GitHub是我国自发开源企业首选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企业最多考虑的代码托管平台是美国公司运营的GlitHub,比例高达46.1%;其次选择的代码托管平台是中国公司运营的Gitee,占比为32.8%。 开源基金会成为开源运营重要角色。目前主流的开源基金(Linux基金会、Apache基金会等)是在美国国税局注册的501(c)(3)或501(c)(6)非盈利机构,近年来开源基金会会员数及托管项目数不断扩充,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开源基金会,捐赠开源项目接近30个。 小结: 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认为,中国企业前期通过多年的对开源文化、开源社区、开源基金会、开源规则和相关法律规范以及开源商业化的深入研究,已逐渐将开源战略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形成了开源与商业共生共赢的关系,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机遇挑战 -- 开源治理任重道远 据全球最大开源项目托管平台GitHub预测,到2030年中国开发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群体。中国开源社区当前正处于从早期的无序繁荣阶段向有序繁荣阶段的过渡期。在未来,中国将出现非常多且优秀的开源软件公司,工程师大部分来自中国,但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开源软件在给全世界的开发者和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和供应链风险三大挑战。 在这三大挑战中,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大量开源项目、开源组件存在安全漏洞,且漏洞数量近年来逐年递增,其中系统信息泄露、密码管理以及恶意代码植入是开源面临的主要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涉及技术/商业泄密风险、合同违约风险、开源许可证风险(未明确许可证或许可证冲突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著作权风险、专利风险、商标风险);供应链安全风险指的是开源技术在分发、使用和再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卡脖子”风险,包括重依赖、低维护和出口管制等风险。 安全漏洞与恶意软件包植入,开源许可证冲突以及开源关键组件的瓶颈风险等,是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对于中国而言,我们还要面临来自美国的开源技术供应商和服务商潜在的技术出口限制风险。所以,中国开发者和用户亟需建立全面的开源风险防范体系,来迎接这些挑战。 小结: 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认为,虽然开源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很多人对开源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开源治理是一个逐步迭代的过程,如果说管控风险是企业进行开源治理的重要出发点,那么引领创新是开源治理的最重要目标。尤其是在开源治理实践过程中,每个企业的境况不同,对于开源治理需求各有差异,依据的开源管理机制及平台也会有所有不同,需要通过构建自身组织、流程、文化等创新性手段同,进一步规避开源风险。

    产业动态 开源

  • J.D. Power研究:豪华车长期质量不敌主流车,耐用性优势不复存在

    保时捷、广汽菲克Jeep和一汽红旗分别排名豪华车、主流车和自主品牌第一 上海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今日正式发布2021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研究显示,豪华车在可靠性方面的领先优势近三年来持续减弱,并且随着消费者拥车期加长,各类别抱怨数上升显著,拥车两年半后的抱怨数更是超过了主流车。 今年是J.D. Power连续第12年发布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该研究衡量的是拥车期在13至48个月之间的中国车主在过去6个月中遇到的问题,包括8个问题类别(车身外观、车身内装、驾车经历、配置/操控/仪表板、音响/通讯/导航/娱乐系统、空调系统、座椅和发动机/变速系统)的177个问题症状。总体可靠性由平均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质量越好。与J.D. Power另一项产品类研究 -- 新车质量研究(IQS)相比,车辆可靠性研究更多衡量故障/无法操作类问题。 研究显示,近六年来,豪华车与主流车可靠性差距逐年缩小,且今年缩小至5个PP100。豪华车可靠性优势被削弱,其相对行业平均PP100的比例从2018年的79%上升至2021年的97%。在各类别表现上,音响/通讯/娱乐/导航系统和发动机/变速系统方面甚至被主流车反超。不仅如此,随着拥车时长的增加,豪华车在驾车经历、音响/通讯/娱乐/导航系统、车身内装和发动机/变速系统方面的抱怨数逐渐超过主流车,且性能不佳类问题的上升趋势更是显著高于主流车-- 两者间的差距从13至18个月时豪华车少于主流车5.9个PP100转变为30至48个月时豪华车多于主流车6.4个PP100。 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表示: “豪华车耐用性优势的减弱,并不意味着退步,而是体现出其进步的速度没有跟上消费者产品期待提升的速度。与主流车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相比,豪华车在信息娱乐系统和配置的设计开发上相对保守,造成消费者早期使用感受良好但长期使用以后会遇到兼容性和实用性不足等情况,导致性能不佳类质量问题逐渐突出。这一发现体现出产品设计开发保持高度前瞻性的必要性。” 以下为2021年研究的其他发现: 行业整体发动机/变速系统和车身外观类问题PP100占比下降:虽然车身外观依旧是最主要的抱怨类别,但从行业整体PP100分布观察,与2020年相比,车身外观的PP100占比下降了三个百分点,此外,发动机/变速系统的PP100占比下降了五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车辆可靠性持续进步: 自主品牌与主流国际车品牌之间的差距从2020年的9个PP100缩小至6个PP100。虽然空调方面仍与主流国际品牌有较大差距,但在发动机/动力总成类问题改善明显,与2020年相比,PP100占比下降了六个百分点。 故障和磨损类问题占比在长期质量中上升明显:比较不同时期各问题类别的PP100占比后发现,故障/无法工作类问题与磨损/破损类问题的占比在长期拥车阶段(13至48个月)分别上升了25个百分点以及八个百分点,这表明提升故障类问题的表现是在长期质量上寻求突破的机会点。 排名最高的品牌和车型  保时捷(120个PP100)荣获豪华车品牌可靠性第一名。路虎(127个P100)和宝马(128个PP100)分列豪华车品牌第二和第三名。 广汽菲克Jeep(115个PP100)荣获主流车品牌可靠性第一。一汽丰田(125个PP100)排名主流车第二,东风标致(132个PP100)以及一汽红旗(132个PP100)排名第三。 除此之外,一汽红旗(132个PP100)还获得了中国自主品牌可靠性第一,WEY(135个PP100)和东南(138个PP100)分别排名自主品牌第二和第三。 车型层面,共有15个品牌的18款车型在2021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中摘得细分市场奖项。 一汽丰田获得车型层面奖项的是丰田威驰/威驰FS、丰田皇冠和丰田RAV4。 宝马获得车型层面奖项的是宝马3系列和宝马X1。 其他获得各自所在细分市场奖项的车型有别克威朗/GS、比亚迪秦Pro、奇瑞瑞虎3X、雪佛兰科沃兹、本田奥德赛、现代瑞纳 、吉普指南者、路虎发现神行/发现运动版、欧尚A600、保时捷Cayenne、斯柯达柯迪亚克、丰田凯美瑞以及大众途安L。 2021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VDS)基于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之间购车的36,860位车主的真实反馈。研究覆盖49个品牌的239款车型,数据收集工作于2021年1 月至2021 年6月间在70个中国主要城市进行。 注:后附五张图表 2021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豪华车品牌排名   2021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主流车品牌排名   2021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自主品牌排名   2021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轿车细分市场排名   2021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UV MPV细分市场排名

    产业动态 Power

  • Bossard柏中:携手世格流体破局智能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在世格流体生产线边,柏中(Bossard)的“智能工厂物流”系统7x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物料库存,当库存低于预设的补货点时,系统自动触发采购订单,然后柏中按需发货至客户仓储区域,或者直接将物料配送到生产线的使用点,为客户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智能物流解决方案。 智能物流是迈向工业4.0的重要一环,柏中在智能物流方面具有超过25年成功经验具有丰富的经验,为客户安装了超过35万个智能物流设备。近期,柏中分享了一个案例,解答柏中的“智能工厂物流”如何帮助世格流体实现更智能化的物料管理,破局工厂内部“最后一公里”。 世格流体的介绍: 世格流体控制(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格流体)是一家由艾默生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生产工业用电磁阀及气动阀。 世格流体面对的挑战: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公司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所需的零部件种类更是成倍增长。各种零部件的采购、仓储、配送等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像紧固件之类的B、C类物料,种类多、价值低、流程繁琐、管理成本高,公司需要一套智能系统和解决方案来管理这些物料,让公司更多的精力放到高价值的物料管理上面,提升整体生产力。 柏中为世格流体提供哪些服务: 1.  智能工厂物流: 柏中根据世格流体的内部流程、生产布局和物料特点,定制化基于SmartBin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将物料直接配送到生产线旁,省去下单、跟踪、入库、上架、配送、盘点等环节,让客户从B、C类物料繁琐的管理中完全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同时,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甚至手机上访问柏中的供应链协作平台ARIMS,实时查询各种信息,使得整个供应链更加透明。 “智能工厂是未来世界工厂的主流,柏中在智能物流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世格流体采购Zic Zhang表示。 2.  SCS供应商整合: 柏中的智能工厂物流系统,不仅适合于自己供应的物料,而且还能管理第三方供应商的物料。世格流体常用的包装纸箱有几十种,由于用量特别大,现场空间有限,之前现场物料管理员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盘点库存,上报需求给采购员,采购再下单给供应商,供应商也是每天忙于送货,就这样还经常缺料,影响正常生产需求。 “柏中根据包装纸箱体积大、单重轻的特点,定制了存储货架,采用SmartBin系统实时监控每种纸箱的库存,定时自动发送订单给供应商,同时通过ARIMS系统共享实时数据给相关人员,帮助世格流体实现纸箱管理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仓储空间。”世格流体看板系统专员Shirley Zhang表示。 柏中给世格流体带来的价值: 1.   从柏中的SmartBin不间断监控库存水平,及时自动发送订单给供应商,并由供应商直接自主补货到线边超市货架。消除了繁琐的库存盘点、手工订单,精简流程,并能根据物料消耗快速反应,既减少库存和仓储空间,又能满足生产需求防止停线。 2.   柏中的大数据平台ARIMS能方便快捷地将物料信息通过电脑或手机分享给客户、供应商等相关人员,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每颗物料的消耗情况不断地更新安全库存和补货数量,保证每颗料的系统参数设定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3.   柏中的智能物流不仅可以运用在自己供应的紧固件上,还能运用在第三方供应商的包材等方面,通过工业物联网技术,把物料信息实时与客户和供应商分享,使得整个供应链更加透明。 来自世格流体的好评 柏中与世格流体自2010年开始展开合作,柏中在成本节约、库存周转率、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突出的贡献得到世格流体的认可和一致好评。2021年8月,为深化双方的合作,双方在柏中上海总部会晤,并为柏中颁发了“优秀供应商奖”。相关链接 :http://www.bossard.com

    产业动态 os 智能物流

  • Visa富邦华一银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信用卡正式发布

    刷新想象,”富”能冬奥支付无限可能 上海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Visa与富邦华一银行正式发布Visa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信用卡。该卡卡面以冬奥吉祥物“冰墩墩”为主形象,结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徽标,在彰显冬奥精神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非凡支付体验。 Visa富邦华一银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信用卡正式发布 富邦华一银行Visa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信用卡主打 “激情奥运”主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 “冰墩墩”伏于月牙之上,造型可爱——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Visa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女士表示:“作为奥运会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一直致力于整合各界优质资源,通过优质支付产品,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同时提升发卡行伙伴的市场竞争力与独特性。此次与富邦华一银行联手,正是我们这一承诺的体现。Visa期待与各界共同努力,本着服务冬奥、抢抓冬奥契机的宗旨目标,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 富邦华一银行行长陈峰表示:“此次和Visa的合作,将为消费者带来极具特色的支付体验。该卡在结合双方经典权益的同时,还增加冰雪运动主题的礼遇及活动,不仅满足当代持卡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点燃奥运热情,更带动广大客户关注冬奥。通过便捷的跨境支付方式,体现富邦华一银行“精致金融”的服务理念,持续助力冰雪运动的推广。” 此次发布的信用卡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信用卡,不仅终身免年费,同时还免除繁琐的购汇手续,任意币种消费,只需轻松以人民币还款。此外,卡片为贴合冬奥主题,还精心为持卡人准备了三大限量礼遇,消费达标最高可获赠冬奥会专属吉祥物。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Visa官网或富邦华一银行官网。 富邦华一银行致力于以优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Visa致力于以领先的科技手段打造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此次合作,双方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以奥运为契机,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消费权益。 关于Visa Visa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V)是全球领先的数字支付公司。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创新、可靠和安全的支付网络连接世界,促使个人、企业和经济活动蓬勃发展。我们拥有全球先进的支付处理网络VisaNet,确保世界各地的支付交易全可靠。VisaNet每秒可处理超过65,000笔的交易。Visa对创新的坚持不懈是万物互联时代商业发展的催化剂,亦是每个人及每个市场实现无现金未来梦想的重要推动力。当世界由模拟向数字时代演变之际,Visa正运用我们的品牌、产品、人才、网络和规模,重新塑造商业的未来。如欲查询更多信息,请访问:www.visa.com.cn。 关于富邦华一银行 富邦华一银行成立于1997年,立足上海,深耕中国大陆市场二十年有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全牌照运营的台资银行。跟随台商发展脚步,富邦华一银行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等地区,26家网点遍布10个省、直辖市。是目前在大陆规模最大、牌照最全、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台资银行。聚焦“服务台商,服务大陆实体经济”两个本源,富邦华一银行不断创新产品和业务,充分发挥在地的全牌照优势和富邦集团两岸的资源优势,为企业融资经营、支付结算、生活消费等核心需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台商圈树立了“工作生活在两岸,富邦华一在身边”的品牌口碑。如欲查询更多信息,请访问:www.fubonchina.com。

    产业动态

  • “国际物业管理及采购博览”开幕

    创新物管科技产品及服务 为商住物业升值 香港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亚洲物业管理服务市场需求庞大,康亚有限公司为港商把握机遇,举办全港首项以物业管理服务为主题的展会“国际物业管理及采购博览”,超过350个展位将展示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相关的物业管理产品及服务,涵盖智能安防系统、清洁及防虫、停车场管理、垃圾及废物处理及会所管理等。展览于11月4至6日一连三日(4至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国际物业管理及采购博览”开幕获物业管理业监管局主席谢伟铨主礼。博览会有四个支持单位包括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亚太分会、香港物业管理联会、保安业商会及香港物业创新科技及环保协会。 康亚有限公司董事李志生表示:“‘国际物业管理及采购博览’汇展一系列多元化的物业管理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和产品,让香港物业管理业界采购所需产品和物色创新高效的管理服务方案,藉以全面提升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迎合对居住及办公室环境的需求,从而为楼宇升值。”他更指出业界正积极推动智能化物管服务,将物管系统扩展至IT、云计算、区块链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崭新技术。 香港物业管理联会会长黄健平指出,“物业管理行业需与时并进,借助‘三新’:新科技、新理念和新思维,持续改善运作模式,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品质和效率,从传统‘以物业为本’管理模式,转型‘以人为先’及‘以客为尊’的多元新路向。国际物业管理及采购博览正好是‘三新’的最佳体现。” 三日展会将举行20场研讨会,多位重量级讲者将分享“香港物业管理如何透过崭新科技向客户提升优质服务”、“节能与绿色能源”、“环境管理方案面面观”、“物管科技 – 物业管理迈向数码化转型升级”、“物管科技保安监控方案与人工智能应用”等,让业界人士了解更多节能、物管科技如何提升物管质素,为行业增值。 展会资料: 展会名称: 国际物业管理及采购博览 日期: 2021年11月4至6日(四至六) 时间: 11月4及5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6时 11月6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 地点: 香港湾仔博览道一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1号D&E展厅 网址: https://www.propexhongkong.com/

    产业动态

  • 佳能庆祝Cinema EOS系统诞生十周年

    北京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2021年11月4日,佳能*1宣布其Cinema EOS系统迎来诞生十周年纪念,该系统包括为影视制作行业开发的专业数字电影摄影机和镜头产品。自推出以来,Cinema EOS系列产品得到了世界各地专业电影制作人士的大力支持。         EOS C500 Mark II(左)和EOS C300 Mark III数字电影摄影机 2011年,胶片和数字设备在电影制作行业均被广泛应用。随着数字化的发展,配备相当于Super 35mm大画幅传感器的数字电影摄影机成为了行业主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佳能利用其影像技术和光学技术的积累推出了Cinema EOS系统,正式进入影视制作行业。 在为影视制作行业市场开发摄影机和镜头等设备时,得到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自2011年11月发布佳能首款数字电影摄影机(EOS C300/EOS C300 PL)和镜头(CN-E14.5-60mm T 2.6L S/CN-E14.5-60mm T 2.6L SP)产品至今,佳能一直聆听影视制作领域第一线专业使用者关于设备性能、易用性和录制风格等方面的需求反馈,并一直致力于开发具有设计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产品,使拍摄风格和视觉表达满足专业人士的要求。 佳能不断拓展视觉表达的边界,以不断精进的技术实现设备的发展。佳能第一款Cinema EOS电影摄影机EOS C300配备了CMOS传感器,实现了可与35mm胶片相媲美的视频再现,并于2012年获得美国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研究院(NATAS)颁发的技术及工程艾美奖®。此外,佳能的电影镜头凭借诸如4K 兼容性等出色的光学性能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评价并在2017年也获得了另一项技术及工程艾美奖®。 目前,佳能Cinema EOS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和影视制作等领域。2018年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作品《Free Solo》(中文名为《徒手攀岩》)的拍摄使用了佳能数字电影摄影机EOS C300 Mark II(2015年9月发售)和8支电影镜头。此外,该系统还在2020年1月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荣誉,此电影节世界纪录片单元评审团最佳摄影奖的作品《ACASĂ,我的家》就是使用了佳能EOS C300 和 EOS C100 Mark II(2014年12月发售)拍摄完成的。 电影制作行业快速发展,佳能也将继续投入新的技术,以更丰富的产品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多样化需求。佳能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影像解决方案第二事业部长大川原裕人表示:“我非常荣幸能庆祝Cinema EOS系统成立10周年,这离不开电影制作行业所有人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进军好莱坞并一路发展至今。我们将为Cinema EOS系统投入更多技术和研发,以更好的专业设备帮助影视制作行业的从业人员拍摄出他们理想的画面和优秀作品。” 来自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会员及Cinema EOS系统用户David Klein的评论 从我能按下快门的时候我就在用佳能的相机和镜头,我使用佳能的电影设备已经近10 年了。我们非常依赖它诸如清晰度、细腻的画质、操作性、可靠性等一系列出色性能。从2013年开始,佳能EOS-1D C、EOS C300系列的每款产品都是我的秘密武器,帮助我拍出了所有我想要的画面。祝贺Cinema EOS系统十周年快乐,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十年。 Cinema EOS系统产品阵容 佳能Cinema EOS系统诞生于2011年,凭借CMOS影像传感器、影像处理平台、可换镜头等关键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优势,Cinema EOS系统目前已经拥有13台数字电影摄影机和30支电影镜头*2,形成了广泛的产品线。除了数字电影摄影机和镜头外,该系统还兼容佳能EOS系列RF和EF镜头,从而有助于支持不同领域创作者实现各种视觉表达。 佳能Cinema EOS系统产品阵容 *1 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文中佳能可指代: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佳能股份有限公司,佳能品牌等。 *2 截至 2021 年 11 月 4 日。 电影镜头不包括卡口适配器(EF-EOS R 0.71✕)。 相关链接 :http://www.canon.com.cn

    产业动态 佳能

  • 中电金信交易银行助力银行建设“轻”装上阵

    北京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依赖规模扩张和利差的发展路径步履维艰,轻资本转型迫在眉睫。交易银行具有轻资本、低风险、弱周期、高流转、高黏性等特点,成为近年来银行轻资本转型的热门方向。叠加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交易银行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最具有创新活力的业务领域之一。 中电金信基于长期与多家国有行、股份行和头部城商行合作实践,结合对交易银行领域深入洞察和前瞻性的思考,打造了“咨询+产品+IT实施”交易银行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在交易银行建设理念、策略和实施落地上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早在几年前,中电金信率先提出的“打基础、建平台、搭生态”三步走的交易银行发展策略,引领了行业的发展。 在交易银行建设理念上,中电金信认为围绕核心企业交易链条,打造平台场景模式下的交易银行银企服务生态圈是发展交易银行的“黄金赛道”。交易银行的服务细项大多由传统成熟业务构成,实践中一些商业银行对交易银行认识不到位,机械的功能拼凑并延续传统的业务模式,使交易银行名不副实。实际上,交易银行的鲜明特征是以账户和交易为基础改造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关系,突破企业级的场景设定,面向产业集群和商业生态,通过大平台、大生态构建面向行业为优势的企业客户全场景一体化服务。交易银行建设的过程就是从“点”到“面”到“圈”和上“云”的逐次升级展开的过程,大量能力短板需要补充完善。 在交易银行建设发展策略方面,中电金信强调各项业务针对“场景”的适配和整合。以“搭平台、接客户、跨商务、积数据、建生态、促转型”为主题,围绕构建“金融+商流+数据”商业生态体系为中心,协助银行将现有渠道、产品、服务进行逻辑整合,打通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和流程牵制,通过场景建设、场景嵌入、场景输出等方式形成与企业经营行为的连接,将金融业务精准的嵌入到每一个交易场景,最终形成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一体化的交易银行生态平台。 在交易银行实施落地方面,中电金信高度重视数字化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强调科技赋能。中电金信的交易银行解决方案团队拥有一大批业务经验丰富同时又对新技术敏感的专家,打造了一系列的“利器”,助力交易银行的实施落地。 交易银行业务中台:中电金信交易银行业务中台支撑交易门户等企业大前台在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帮助银行业务中台通过微服务组件化交易银行产品中后台服务能力,并通过前后端分析和中台微服务的积木组装式支撑,构建符合大多数场景需要的“基础设施”,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交易银行门户: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通过梳理最佳实践、用户故事,整合商业银行对公产品和服务,结合企业全生命成长周期和行业热点、痛点,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交易银行门户。 现金管理系统:采用了微服务体系架构设计,支持业务快速创新,实现了多银行统一入口、集团虚实账户体系、分散资金监管、资金归集调拨、资源统一调配、内部融资、银企直联、集团风险管控和统计分析决策等功能,系统支持100+商业银行的银企直联接口。 财资管理平台:以企业跨银行现金管理为核心,通过产业金融服务、投融资管理、股权激励和差旅费控等多维度广义财资管理应用,提升和优化企业的财资管理体系和能力。 交易银行数字化管理运营服务平台(简称内管平台):专门为交易银行定制开发的数字化平台管理工具,支持交易银行总分行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技术经理、实施团队等多角色的协同合作,实现交叉式、立体式运营管理,根据需要还可以实现与KYI行业认知智能平台的无缝衔接。 KYI行业认知智能平台:门户面向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站式在线产业集群宏观、中观和微观清晰视角,满足业务人员快速透彻全面认知商业银行重点发展行业方向的全场景立体化分析挖掘视图,与政府及监管机构运用同一套标准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实现对科技企业深度观察的长效机制,获得筛查风险、在线尽调、后来居上、发掘黑马和抢跑领先等诸多权益。 供应链金融平台:基于标准模块化设计,具有在线化、数据化、平台化、垂直化特点,可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特色进行定制化配置,满足企业业务流程差异化管理,有效支持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多样化的金融管理需求。 银企生态场景应用快速开发平台:平台由包括工作流引擎、规则引擎、调度引擎和任务编排引擎等七大工具构成,可以满足大多数银企生态建设的快速开发需求,目前已经在包括头部商行在内的近百个项目中的得到广泛应用。 近几年不少国有大行纷纷成立交易银行部门,一些中小银行紧随其后,加入了建设交易银行队伍中,建设交易银行目前已成为国内大部分银行的共识,但交易银行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优化的地方。未来,中电金信持续探索科技赋能、场景整合、生态互融的发展道路,全力打造覆盖全生态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助力银行业不断提升交易银行的服务质效。  

    产业动态

  • 黑芝麻智能荣获 ASPENCORE 年度新锐公司和年度创新人物奖项

    深圳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11月3日,以“全球新工业战略”为主题的2021全球CEO峰会在中国深圳举办,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代表黑芝麻智能受邀线上参与峰会。 本次峰会设立全球电子成就奖(World Electronics Achievement Awards),以表彰对推动全球电子产业创新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和管理者。凭借在大算力高性能自动驾驶计算芯片领域的卓越贡献,黑芝麻智能斩获两项大奖 -- 公司荣获年度杰出新锐公司奖,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荣膺年度创新人物奖。   此次获奖,是 ASPENCORE 对黑芝麻智能在技术实力、商业化成果以及产业贡献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充分体现了黑芝麻智能在自动驾驶计算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与不凡表现。 在汇聚全球知名电子厂商高管的2021全球CEO峰会上,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发表了“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赋能智慧出行”主题演讲,分析了自动驾驶发展对大算力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的蓬勃需求,也分享了黑芝麻智能如何通过自研核心IP,设计生产车规级大算力芯片,以及提供开发到量产全流程工具链支持,赋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 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线上参与峰会 单记章认为,未来的汽车将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会演变成智能终端。对汽车的智能驾驶而言,为了实现更高等级的智能驾驶,处理更复杂的道路环境,智能汽车会用到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这对自动驾驶感知信息的快速高效处理,以及复杂多任务的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界普遍预估到2025年时,为实现L4级自动驾驶,车载智能驾驶计算芯片需要具备500到1000TOPS的神经网络计算能力。 为解决智能驾驶汽车发展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缺口,黑芝麻智能从2019年开始,陆续推出了华山一号A500、华山二号A1000L、华山二号A1000、华山二号A1000 Pro系列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其中华山二号A1000 Pro算力最高可达196TOPS,单颗芯片便可支持L3/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是国产性能和算力最高的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 基于性能优异的硬件,以及从开发到量产全流程的开发及生产工具支持,国内多家OEM及Tier 1都与黑芝麻智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黑芝麻智能已经与中国一汽、博世、上汽、东风悦享、中科创达、亚太、保隆、均联智行、速腾聚创、所托瑞安、纽劢科技、联友科技等企业在L2和L3级ADAS和自动驾驶感知系统解决方案上进行一系列商业合作。 黑芝麻智能正在一步步通过领先的技术优势、完整的产品体系、开放的生态系统和灵活的商业模式,和合作伙伴一起,快速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产业动态 ASPEN

  • 霍尼韦尔推出颠覆性塑料回收技术 助力实现塑料循环经济

    霍尼韦尔的UpCycle工艺技术大幅拓宽了可回收塑料的种类 结合其他化学和机械回收工艺,新技术有望将全球可回收的塑料废弃物比例提高到 90% 新技术将废旧塑料转化为原料来生产新塑料,这比使用化石来源原料生产塑料减少57%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总部位于西班牙的工程和服务公司Sacyr率先使用该技术 美国伊利诺伊州德斯普兰斯2021年11月4日 /美通社/ --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近日宣布一项颠覆性的塑料回收工艺成功实现商业化。该技术拓宽了可回收塑料的种类并将废旧塑料转化成生产新塑料的原料,帮助减少制造原生塑料过程中的化石燃料消耗,从而降低碳足迹并实现成百上千次的回收循环利用,促进实现塑料循环经济。 霍尼韦尔的UpCycle工艺技术采用行业内领先的分子转化、热解和污染物管理技术,可将废弃塑料转化成回收聚合物原料,然后用于制造新塑料。UpCycle工艺技术大幅拓宽了可回收塑料的种类,包括原本无法回收的废塑料,如彩色、柔性、多层包装或聚苯乙烯。如结合其他化学和机械回收工艺以及收集和分类过程的改进,UpCycle工艺技术有望将全球可回收的塑料废弃物比例提高到90%。 全球塑料行业市场信息供应商AMI International于2020年9月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30年,包括UpCycle工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先进回收技术每年可多回收500万吨至1500万吨塑料废弃物。1 相比于使用化石原料生产同等重量的原生塑料,采用UpCycle工艺技术生产的再生塑料能减少57%的二氧化碳当量 (CO2e) 排放。2而相比传统的废塑料处理方式(如焚烧和填埋),该工艺还可以减少77% 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2。降低二氧化碳当量是所有热解技术解决方案中最重大的进步之一3、4。 “塑料在人类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延长食品保质期、减轻车辆重量以减少排放量等。遗憾的是,时下只有一小部分塑料能成功回收利用。”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伟茂(Vimal Kapur)表示,“霍尼韦尔的UpCycle工艺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大幅拓宽了可回收塑料的种类,有望颠覆塑料经济,并在提高人们日常用品的可持续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Sacyr是一家总部位于西班牙的全球工程和服务公司,业务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将率先部署霍尼韦尔专有的UpCycle工艺技术。霍尼韦尔将和Sacyr创建一家合资企业,共同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Jerez de la Frontera开设并运营一家回收工厂。该工厂预计于2023年投产,每年可将30,000吨混合废塑料转化为霍尼韦尔回收聚合物原料。 通过与Sacyr等具有废弃物管理经验的公司合作,霍尼韦尔有望将现场回收技术推广到收集站,从而帮助塑料供应链实现闭环。回收工厂采用模块化设计,能直接部署和安装,能更好地平衡规模化经济效应和当地所产生的废塑料数量。 “与霍尼韦尔的合作能帮助我们将可持续的循环解决方案推向市场,”Sacyr Circular公司经理Eduardo Campos 表示,“工厂建设的速度和该解决方案的全球可行性,可大大增加我们对所服务的社区、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影响。” 霍尼韦尔的UpCycle工艺技术由霍尼韦尔UOP旗下的霍尼韦尔可持续技术解决方案部门开发。该项最新技术秉持了霍尼韦尔的一贯理念,旨在为客户和社会提供具有高影响力的可持续环境解决方案。 霍尼韦尔在可持续发展创新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成果,例如Solstice®新一代低全球变暖潜值的氢氟烯烃(HFO)制冷剂、发泡剂、气雾推进剂及溶剂可将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99% 以上。此外,霍尼韦尔还开创了Ecofining™工艺,可使用不可食用的天然油、动物油脂和其他废料作为原料,生产化学性质与石油基柴油相同的霍尼韦尔绿色柴油™。 霍尼韦尔曾多次制定进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超额完成,大幅削减企业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基于这一良好记录,霍尼韦尔于今年4月承诺将于2035年前实现其业务运营和设施中的碳中和目标。该承诺同样依托于公司数十年来帮助客户达成环保和社会目标的创新传统。实际上, 霍尼韦尔公司约50%的新产品研发都以改善客户的环保表现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    1 实际利用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利好的法规政策、分拣基础设施的状况、生命周期分析的结果等。 2 《霍尼韦尔生命周期分析》,2021年10月。生命周期分析结果由霍尼韦尔UOP根据生命周期评估的国际标准ISO 14040:2006和14044:2006计算得出。该生命周期分析正在等待严格审查。 3 《塑料能源生命周期分析报告:混合塑料废弃物化学回收的塑料能源技术的生命周期分析》 4 《巴斯夫生命周期分析报告:通过三大案例对热解进行生命周期分析》   关于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研究并开发工艺技术、自动化解决方案、特性材料和工业软件,引领世界工业的转型与发展。该集团旗下高性能材料部专业生产广泛多样的高性能产品,包括环境友好型制冷剂和发泡剂、气雾剂和溶剂、精细化学品、添加剂、医药包装,以及工业用途的高强度纤维。集团下属霍尼韦尔UOP(www.honeywell-uop.cn)是石油和天然气领域领先的供应商,其工艺技术奠定了全球大多数炼油企业的发展基石,助力企业高效地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燃料、石化产品和可再生燃料。集团旗下的过程控制部(hps.honeywell.com.cn)是工业自动化业界先驱,为众多行业提供自动化控制、安全系统、现场仪表、燃料运输解决方案和燃烧器、互联工厂解决方案、网络安全、造纸和包装材料控制系统、互联设施和计量解决方案以及服务。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微信。 关于霍尼韦尔 霍尼韦尔是一家《财富》全球500强的高科技企业,为全球提供行业定制的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和工业控制技术、以及特性材料,致力于将飞机、楼宇、工厂、供应链和工人等万物互联,使世界实现更为智能、安全和可持续的长远发展。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年,在华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在上海开设的第一个经销机构。霍尼韦尔秉持深耕中国谋求长期发展的理念,贯彻“东方服务东方”和“东方服务世界”的战略,以本土创新推动增长。目前,霍尼韦尔所有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上海是霍尼韦尔亚太区总部。欲了解更多公司信息,请访问霍尼韦尔中国网站www.honeywell.com.cn, 或关注霍尼韦尔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

    产业动态 霍尼韦尔

  • 新国都出席《低速无人车城市商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发布会

    深圳2021年11月3日 /美通社/ -- 2021年10月29日,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联合50余家企业发布了《低速无人车城市商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这是国内首部面向低速无人车城市商业运营的团体标准。新国都(300130.SZ)作为标准制定参与方出席了当日在深圳深航国际酒店举行的发布会活动。 此次发布的标准,由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联合多个行业机构,协同57家国内低速无人车相关单位共112位专家,历时两个多月,经过数次测试验证,规定了低速无人车的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商业运营管理流程、监管存证要求和保险流程、关键技术、部件、车路协同及检测认证方法等,可适用于货物运输与配送、环卫保洁、安防巡逻、农业园林作业和室内场景等专业化服务的轮式低速无人车。 发布会上,标准的起草方代表共同探讨了无人驾驶车辆的行业前景,以及这一标准发布的意义和对行业的影响。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在发言中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传感监测等多项技术的突破和不断推进,无人驾驶汽车必将更加智能化、产业化。未来的汽车将不仅局限于一种交通工具,更多的是向新一代互联网终端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汽车的控制方式。 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剑锋在发布会上指出,低速无人车应用场景的逐渐落地,亟待借力低速无人车的标准体系。今天发布的标准意义重大,在技术规范层面,为低速无人车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无人车辆在城市的路权分配、自动驾驶能力、设备本身的安全性、数据通信、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该标准的制定,将为接下来加快低速无人车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内有条件城市的快速部署和广泛地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新国都既是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的会员,也是标准的主要参编单位。2020年,是新国都阔步迈向智能驾驶领域的一年,公司参股投资了上海赫千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融合发展,充分发掘和利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提升跨产业资源整合效应。同年,新国都成立全资子公司新国都智能,凭借集团在生物识别、图像识别、金融支付等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研究前沿AI技术,开展线下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尝试。 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积极参与者,新国都愿同行业伙伴一起,坚持以自主研发技术为核心,持续参与制定更多高质量的标准,助力低速无人驾驶车辆的商业化落地。 相关链接 :http://www.nexgo.com.cn

    产业动态 无人车 安全管理

  • 三大“全球首发”亮相进博,瓦里安开启抗癌新征程

    上海2021年11月2日 /美通社/ -- 2021年11月2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即将启幕,作为连续四届参加进博会的“老朋友”,全球研发和提供癌症治疗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 瓦里安医疗(西门子医疗的一员)今年将携三大“全球首发”解决方案亮相进博会,以七大展区展示世界先进数字化技术赋能的智慧癌症治疗全方位应用场景,勇于创新服务发展新格局,坚守初心开启抗癌新征程。 全球首展|“制高点”:ProBeam® 360度等比质子治疗室(FLASH FLEX版)  ProBeam(R) 360度等比质子治疗室(FLASH FLEX版) 作为全球唯一可以提供质子肿瘤治疗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家,瓦里安在现场展出与实际治疗室等比的ProBeam® 360度治疗室,60立方米的“身材”将是医疗馆展品体积之最,让现场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质子射束加速到16万公里/秒的速度近乎理想地对肿瘤部位实施“定点爆破”的威力。ProBeam® 360度系统具有超高剂量率和超高精度的卓越性能优势,但占地面积缩减30%,体积缩小50%,建设成本降低25%,紧凑的设计旨在推进质子治疗的普及。 ProBeam® 360度质子治疗系统还可实施代表未来前沿的Flash闪射质子治疗技术。全新发布的FLEX Toolkit让全球观众第一时间了解癌症治疗下一代技术Flash的革命性潜力,见证创新带来的突破性临床前景。 全球首个|“先行者”: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高度自动化无接触癌症放疗中心 人工智能高度自动化无接触癌症放疗中心 该中心以Ethos全球首个自适应智能(Adaptive Intelligence™)解决方案为核心,精准追踪不断变化的肿瘤靶区实现跟随式个体化精准打击,基于AI的自动靶区勾画、自动计划设计等尖端技术,仅在15分钟即可在线完成传统10小时才能完成的精准放疗工作,是人工智能技术打通自适应放疗全流程的首个商业化应用,且可在全流程无接触的安全诊疗环境下进行。此外,基于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其能耗较传统设备降低86%,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 全球首发|“拔头筹”:数字化肿瘤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医疗手段及资源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流程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肿瘤治疗”创新实践,构建覆盖早筛早诊、在线专家远程咨询、肿瘤多学科会诊、肿瘤治疗、患者居家实时随访、肿瘤健康教育等多种延展服务,变革诊前、诊中、诊后分段式服务,形成了全流程管理医疗新模式与新生态,为肿瘤患者提供多维度、同质化的全程个体化治疗服务,真正地有效缓解肿瘤诊疗优质资源不均衡问题,使肿瘤患者就诊更便捷、肿瘤紧急救治服务更高效。 CRYOCARE冷冻消融系统 同时,瓦里安还展出了肿瘤精准介入治疗解决方案,系统性整合介入治疗、放疗、抗肿瘤新药等肿瘤综合治疗理念,为抗击肿瘤提供更多临床治疗选择。例如CRYOCARE冷冻消融系统是全球冷冻消融技术的领航者,消融针尖端可在60秒内温度降至-100摄氏度以下,急速制冷消融病灶组织,同时还可暴露癌变细胞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反应。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借力标准化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Gelfoam),在对靶器官供血血管进行精准栓塞的同时降低异位栓塞风险,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TANDEM可载药微球结合粒径小、载药量大、药物缓释时间长等特点,实现精准栓塞和长效缓释化疗的双重治疗作用。 加码中国,进博“溢出效应”辐射能级再延伸 自第二届进博会后,瓦里安医疗展品以倍速变商品,商品因硬核变爆品。瓦里安医疗基于高端直线加速器TrueBeam在第二届进博会完成了HyperArc尖端技术的中国首秀后,北京协和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引进了HyperArc;ProBeam® 360度单室紧凑型质子治疗系统在第三届进博会的亚洲首秀现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质子中心即与瓦里安医疗签署采购意向合作协议。 瓦里安医疗更主动、不断发力承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持续对中国追加投资来加强本土研发和创新,将展出的高端直线加速器TrueBeam生产线落地中国,瓦里安北京基地一举成为瓦里安全球最全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推进加速器全线国产。在疫情期间,瓦里安仍继续增资扩产,将北京基地扩产项目的投资翻一倍,2021年底投产后北京基地的产能将翻一倍,出口量预计将增长40%。目前产品已发往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中国创新、中国智造走向全球。 勇守初心践使命,勇于创新常问鼎,服务发展新格局,开启抗癌新征程。瓦里安医疗首席执行官陶克瑞表示:“进博会进一步释放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魄力与决心,给予了我们扎根中国的坚定信心,更激发出强大的‘新发展动能’,提升产业链能力带动中国创新走向全球!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引燃中国研发和创新力量,加速创造一个无惧癌症的世界。” 瓦里安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晓博士表示:“进博会孕育了‘大商机’,进博力量亦永不落幕,瓦里安将持续在进博会强磁场效应下,加码对中国的投资,投建‘瓦里安中国研发中心’,强化本土研发和创新,服务发展新格局和‘双循环’,加速推进中国智慧跑向全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瓦里安革新肿瘤治疗的智慧与力量。” ProBeam360度 NMPA注册进行中Flash 还未进行NMPA注册Ethos 国械注准20213050733Identify NMPA注册进行中TrueBeam_TrueBeam_STX_Edge医用直线加速器国械注进20183052621CRYOCARE冷冻消融系统 NMPA注册中 Cyroprobes一次性使用冷冻消融针国械注进20213010322Gelfoam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国械注准20193131657TANDEM栓塞微球 NMPA注册中

    产业动态

  • 换电试点城市公布 奥动前瞻布局提交“双碳”最佳答卷

    广州2021年11月2日 /美通社/ -- 10月28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其中综合应用类城市8个(北京、南京、武汉、三亚、重庆、长春、合肥、济南),重卡特色类3个(宜宾、唐山、包头)。 奥动新能源,作为全球换电模式的开创与引领者,已在上述试点城市完成换电服务网络的规划布局。 截至目前,奥动已在全国合共建设超过500座换电站,与一汽、北汽、上汽、广汽、长安、东风等14家主流车企合作开发超过24款换电车型,并与中石化等头部能源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根据发展规划,2025年,奥动将在全国布局10000座换电站。 政策催化 换电万亿市场井喷在即 2019年以来,国家部委已多次发文鼓励换电模式发展。2020年,换电站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新基建范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再次明确将换电与充电并列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补能模式的地位。 10月24日至今,短短一周内,国家部委已推出多个新能源政策。 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同时,对于储能,意见也指出了要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同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除了提出对于2030年前达成“碳达峰”目标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在重点任务上,也明确指出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意见》与《方案》为换电模式面对双碳战略目标之下的应用实践,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方向。 10月28日,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奥动在全国建设的城市换电服务网络,已全面布局本次公布纳入试点的11座城市。 《通知》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管,切实保障换电站、换电车辆运行安全;三是强化政策落实、模式探索、创新支持,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深耕换电21载  奥动提交“双碳”最佳答卷 沉心探索换电21年,奥动积淀了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最大规模的换电商业化运营网络,及对能源行业前景发展的深刻理解。 2000年,奥动新能源的前身 -- 上海电巴成立。作为全球换电模式的开创与引领者,2001年开始,奥动电巴通过大巴换电,在国内首先创建出换电的完整技术体系,并在2008年、2010年、2017年,先后服务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厦门金砖等国际大型会议盛事,以换电模式为重大活动提供公共交通补能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换电技术探索成果。截至目前,奥动新能源以独创的卡扣式底盘换电模式,开发包括乘用车与商用车等全体系换电解决方案。 2016年始,奥动全面启动规模化商业换电布局,目前已与一汽、北汽、上汽、广汽、长安、东风等14家主流车企合作开发超过24款换电车型,全国布设超过500座换电站,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重庆等25座城市建设了城市级共享换电服务网络。 今年5月,奥动与中国石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国家“双碳”目标下,奥动定立最新战略规划 -- 2025年前建设10000座换电站,奥动将持续深化换电网络布局和换电商业模式创新及应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奥动,换出一片蓝天。

    产业动态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