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小鹏汽车推出的一款智能机器马产品在互联网上爆火,引起广泛关注。据悉,这款智能机器马产品在动力模组、运动控制、智能驾驶、智能交互等方面均实现了对以往四足机器人的技术突破,是全球首款可骑乘智能机器马。
第二十三届高交会于2021年12月27-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及相关分会场举行。卡伊瓦机器人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型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产品涵盖智能餐饮服务机器人、智能商务迎宾机器人、智能营销讲解机器人、银行业务机器人、医院导诊机器人、人形表演机器人、变形金刚等各类型定制款机器人。本次高交会卡伊瓦机器人携带黑科技“仿生机器人”出席。
太阳能几乎是无限的,是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因此,建造由太阳驱动的机器具有完美的环保意义。太阳能机器人和无人机正忙于推动飞行和太空探索的技术边界,但它们也在从农业到清理地球的所有事情上轻松工作。
当下,我国的物流行业正在努力的从劳动型向技术型转变,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級,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先进的技术装备的运用和普及。如今,具有搬运、码垛、分拣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的运用,已经成为物流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物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仓库、分拣中心以及运输途中等场景的,主要完成装卸、搬运、存储、分拣和运输等相关工作。随着物流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大,物流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越来越多企业布局,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物流机器人产业链介绍物流机器人产业链中上游包括控制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计算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中游为不同种类物流机器人,包括AGV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拣选机器人、AMR机器人等;下游应用于电商、快递物流、汽车制造、电子产品、食品饮料、医药制造、金属加工等领域。
就在上周,亚马逊暂停了其疫情期间着力推进的家庭送货机器人项目Scout,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Scout项目始于2019年,前身是亚马逊2017年收购的机器人厂商Dispatch。多份报告显示,亚马逊关闭这一实验性项目原因是疫情之后,其电商销售额有所放缓。在这一项目终止之后,项目目前的400名全球员工可以选择调往亚马逊内部其他团队。
影刀RPA是物流自动化的重要工具,7×24小时无间断工作的RPA智能机器人,高效、稳定、不出错,为物流公司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成本,对于现存大量人工手动执行的物流公司来说无疑是眼前一亮。
而在工业机器人中,物流仓储机器人可以说是离我们最近的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尽管当前的快递数量在持续增加,但快递配送速度不仅没有被拖慢,反而愈发迅速,已经由之前的“三日达”提速至“次日达”、“当日达”、“小时达”甚至是“分钟达”。而在快递持续提速背后,则与物流行业各环节的智能化转型升级、物流机器人的应用普及息息相关。快仓、海柔则是领头羊。
诺亚医院物流机器人(以下简称“诺亚”)宣布已正式完成数千万元B+轮外部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德同资本、浩澜资本等。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应用于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两方面。
疫情之后,各行各业均开启柔性供应链变革。斯坦德机器人则是扎根在工业物流领域,提供稳定可靠的移动机器人产品,为各行业提供柔性供应链解决方案。
物流机器人公司极智嘉(Geek+)近期宣布完成1亿美元E1轮新一轮融资,由英特尔资本、祥峰成长基金和清悦资本等共同出资,投后估值超20亿美元。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全球市场拓展,持续推进底层技术研发和重点产品创新。
智能无人仓整体解决方案领头羊「蓝胖子机器智能Dorabot」(下称“蓝胖子”)在深圳总部举办首次媒体开放日,来自十余家主流媒体、科技媒体及物流行业媒体的共二十余位媒体人到场,一同0距离探索了物流机器人的前沿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各地工厂中投入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已达300万台,同比增长10%。IFR预测,疫情冲击后的物流和仓储机器人热潮将在2022年及未来几年保持低速增长,到了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新安置数将达到约50万台/每年。
荷兰军队中的THEMIS战斗机器人正式服役,这使得荷兰成为北约第一个战斗机器人正式服役的国家。据说世界上第一个战斗机器人服役的国家是俄罗斯,该国组建了第一支由“天王星-9”多功能战斗机器人组建的连队。但是在俄乌战争中并未看到这只连队露脸。
因为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加上通讯技术日益发达,军队开始装备机器人战士。不过现在的军用机器人还不是《终结者》电影中那个人型模样,他们更趋向于仿生学上的兽类。除了现在最流行的无人机,陆军部队也不甘示弱:他们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版本的无人战车(地面作战机器人)。在这方面,美俄两国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些机器战士甚至参加过了实战部署。
手术机器人让医生不再需要临床手术,通过远处的操控台操控系统,医生在异地就可以实现手术操作。参与挑战的机器人是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腔镜机器人,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患者操作台、医生操作台以及3D内窥镜影像系统,三个部分紧密配合,让医生远程就能完成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