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纳米技术能否拯救芯片制造工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多年来,芯片业一直采用着光刻的方法来进行芯片制造。如英特尔及AMD都是如此。所谓光刻法,就是利用光源的引导对硅片进行蚀刻加工的过程。但为了使摩尔定律(即每隔18个月芯片的处理能力会提高一倍;换句话说,每隔18个月同等面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会增加一倍)继续保持它的有效性,传统的光刻法在未来芯片制造过程中就会面临着诸多难题。
英特尔在1971年推出自己的首款芯片4004时,它上面的晶体管数目为2000个;但目前普通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已经高达1亿多个。按照这种发展速度,传统的光刻法总有一天无法发挥它的作用。那么在未来的芯片制造中,该由什么样的新技术来取代传统的光刻法呢?有关专家由此提出了“纳米蚀刻法(Nanoimprint lithography,简称NIL)”。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教授斯蒂芬-周(Stephen Chou)是纳米蚀刻法思想的最初倡导者。对于纳米蚀刻技术的工作原理,授斯蒂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克里斯-凯梅尔(Chris Keimel)作了如下解释:“NIL的工作原理与报刊印刷一样,这就是要先设计好相应的模型。NIL也是先设计好相应的模型,然后蚀刻到芯片上,再通过紫外线对其进行加热或矫正,如此就能今后芯片的加工准确度达到10纳米的标准。”
美国的NanoNex是一家只有10名员工的科技创业公司。它与斯蒂芬-周的实验室建立了技术伙伴合作关系。目前NanoNex已经在向市场销售3种类型的纳米蚀刻机器。其中包括遮光板、聚合体材料及相应的制造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NanoNex所销售的聚合体材料。这也是NanoNex最值钱的产品,原因是对于这种聚合体的合成方法,NanoNex是绝对不会泄露给外人的,就像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一样。
然而NanoNex目前也面临着自己的市场压力。原因是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科技公司受到了斯蒂芬-周上述思想的启发后,他们也在自我开发与NIL相类似的技术。其中的一家名为Molecular Imprints的美国公司就对NanoNex构成了很大的压力。Molecular Imprints在研发资金上得到了摩托罗拉、Lam Research及KLA-Tencor三家公司的大力支持。
Molecular Imprints对斯蒂芬-周的最初方案进行了相应修订,并将之命名为“步进与闪光蚀刻技术(简称SFIL)”。与NIL技术相比,SFIL在生物及医学芯片的制造上还超过了前者。除此之外,Molecular Imprints还声称自己的产品价格也更有竞争力。目前Molecular Imprints共有33名员工。由于在研发资金上没有后顾之忧,该公司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业绩。
与此同时,欧洲的两家公司也对NanoNex构成了潜在的市场威胁。它们是瑞典的Obducat AB和奥地利的EV集团。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Obducat已经推出了25种纳米技术蚀刻机器。美国通用电气旗下的Plastics业务部门此前已经与Obducat建立了合作开发关系,以共同生产更高级的聚合体材料。EV集团也在该业务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它的未来发展也非常值得关注。
业界人士认为,如果上述公司不建立起自己的行业联盟,则它们中的一家或全部都很有可能在将来被芯片巨头并购掉。斯蒂芬-周表示,目前上述数家公司首先应该联合起来,这样才能解决好大家都面临的一些技术难题。只有在技术上真正过关了,各大芯片制造商们就会对新的纳米制造技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此看来,纳米技术最终取代传统的光刻制造技术,也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原文作者:Josh Wolfe;明月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