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新闻
[导读]12英寸芯片项目最终搁浅 王宁国黯然谢场

    尽管半导体行业频繁更换高层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但上海华虹集团CEO王宁国的离开却仍然令业界扼腕。 

  2007年6月15日,烟雨笼罩着嘈杂的上海。当天,王宁国最后一次走出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碧波路177号的华虹集团总部——华虹科技园,这距离他首次踏入这个大门仅仅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没有送别酒会,也没有依依惜别的人群,王宁国离开的黯然与他初到时的热烈形成最强烈的对比。 

  王宁国为什么要离开华虹集团?22个月以前从成千上万人的海选中脱颖而出的他,不但被华虹集团内部一致看好,同时,他也被业界称为“能够把华虹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有力杠杆”。但很显然,这根杠杆现在已经主动放弃了支点。 

  离开华虹后,王宁国几乎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他拒绝接受记者的采访,华虹集团亦对此事三缄其口。但在6月24日,一位熟悉王宁国的人士却主动找到《IT时代周刊》,并明确表示为王的遭遇“倍感惋惜”。据其说法,王宁国的出走并非个人因素,而是在领导华虹集团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所致。 

  “王宁国的辞职不仅是华虹集团的巨大损失,同时也为业界敲响一记警钟。”以上人士如是表示。 

  委以重任 

  作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主流厂商,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华虹NEC”)于1997年7月17日由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日本NEC和NEC(中国)共同投资7亿美元组建而成。 

  《IT时代周刊》从华虹集团得到证实,尽管华虹NEC在1999年就建成了国内第一条8英寸生产线,但最初的技术来源、市场和产品都来自合资方日本NEC。而合资合同也规定,华虹NEC最初5年的总经理由日方出任,日方负责工厂的经营和管理,中方则在此过程中学习和培养了自己的技术、管理团队。2001年开始,在国际DRAM市场低迷、NEC退出DRAM领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华虹NEC寻求向代工企业转型,并于2002年8月后先后引进赖磊平、方朋、刘文韬等人。2003年11月,美国捷智半导体公司和华虹国际公司增资华虹NEC,使得公司注册资本增至7.8941亿美元,产能在全球同业者中排名第六。 

  “华虹集团虽然初步构筑了制造、设计、销售等产业链架构,但实际上各个环节并没有实现真正互动。”一位华虹集团前员工透露,“在2005年初宣布建设12英寸新线后,华虹各方面资源日益紧张。尤其是人才方面,已经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2005年9月,国资背景的华虹集团通过公开聘请的方式首次引入了海外职业经理人——王宁国,委任他为华虹集团CEO,上海华虹国际公司副董事长、CEO、总裁,以及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业界普遍认为,王宁国的到来主要目标是12英寸生产线项目,同时肩负着把华虹集团塑造成一家拥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半导体公司的重任。 

  据了解,华虹国际在硅谷成立之初只是华虹集团在海外的一个形象窗口,曾通过风险投资的形式投资新涛、Omnivision等海外设计公司。2002年1月,华虹国际将注册地改为开曼群岛,成为华虹集团旗下投资管理性质的子公司。在华虹NEC谋求海外上市的过程中,华虹国际扮演着海外融资平台的角色。随后,华虹集团将其拥有的华虹NEC 60%股权划归华虹国际,然后由华虹国际和华虹NEC的其他股东在香港共同注资成立华虹半导体公司,以华虹半导体公司为华虹NEC海外上市的载体。不难看出,王宁国同时兼任华虹集团、华虹国际、华虹半导体的重要职务,表明他将在华虹NEC海外上市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此前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应用材料公司工作了25年的王宁国,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应用材料公司以来,曾经主导好几项技术开发,为半导体制程设备技术带来许多成功的突破。分析人士认为,王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将在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寻找技术合作伙伴以及寻求国际资金等方面,对华虹集团特别是华虹NEC 12英寸项目大有裨益。 

  伤心之旅 

  两年未竟,当业界还在对这段“姻缘”津津乐道之时,王宁国的黯然离开令人嘘唏不已。 

  关于王离开的原因,华虹集团内部的解释是“董事会与以王宁国为代表的管理层对华虹集团未来走向意见严重相左”。董事会的人认为,自2005年以来,集团旗下负责芯片生产的华虹NEC的8英寸项目开始盈利,且发展势头良好。从企业生存需要及国内情况看来,华虹集团应该学习中国台湾企业的发展模式,走代工道路,而王宁国及其支持者则对西方芯片大厂的“IDM模式”(指从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到芯片测试和封装在内的全套工序,全球只有诸如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少数几个大公司才具备这种实力)坚定不移。 

  但事实上,华虹集团目前的芯片设计并不成熟,此前存在的几家芯片设计公司经营状况一直不佳,设计能力的相对低下是制约华虹集团转型IDM的最重要问题。此外,华虹NEC自2005年首度实现1.26亿元利润以来,发展势头良好。如果华虹集团转型IDM模式,华虹NEC则可能失去客户。 

  今年3月1日,王宁国缺席华虹NEC二厂生产设备的搬入仪式。这是华虹与上海贝岭联姻后,对贝岭无法独自运营的8英寸生产线设备的接管,从而完成了自己第二条8英寸生产线的项目。 

  “无需一兵一卒,迅速扩大产能的华虹集团又全面回到代工的路线上。”一位与王关系密切的人士不无感慨地说,“与董事会的意见不一致确实令王宁国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但迫使他最后离开华虹集团的更主要原因是12英寸项目的搁浅。” 

  据悉,王宁国上任后,加速了12英寸生产线项目的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他曾利用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从合作伙伴那里争取到了部分可以暂缓付款的设备,这些设备华虹只需先付部分定金,再分期付清,大大减轻了华虹集团的资本压力。 

  2006年2月,中央高层在视察华虹集团时,将12英寸生产线喻为“‘909’项目后,新一轮创新的典范”。同年1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政策规划组和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先后到华虹集团调研,上海市经委领导还明确表示将继续支持华虹集团的发展。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然而,2006年11月底,当华虹集团宣布将建设一条200毫米生产线作为其300毫米项目的补充后,12英寸生产线开始被搁置起来。不少声音认为,搁置是源于资金短缺。 

  根据华虹方面已经公开的财报资料,2005年,华虹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利润总额2.12亿元。其中,华虹NEC销售收入为24亿元,利润1.26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应的是,12英寸生产线总投资高达15亿美元。此前,有消息称国家有关方面将会投入至少2亿美元专用资金,用于发展华虹集团的12英寸生产线。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笔资金至今尚未到位。而作为投资风险系数极高的芯片产业,国家资金的迟迟未到,使得国内外其他投资机构也不得不保持观望。 

  如今,原本为12英寸生产线建造的厂房搬进了8英寸的设备,王宁国的体会就像是自己苦心搭建了新楼,却成了他人的婚房。2007年以后,在华虹集团的董事会上已经很难再听到王宁国的声音,追随王宁国到华虹国际的原班人马也由原来的迷茫转为动摇。 

  背后的思考 

  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倾向于把华虹集团的遭遇和国内拥有12英寸线的厂商相比,并希望以此发现二者命运截然的秘密。 

  据悉,中芯国际自2000年成立以来,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都是依靠金融机构贷款以及政府财政补贴,虽然这一情况在其上市后得到改善,但芯片代工行业资本密集的特性,依然决定它必须与各大银行保持紧密联系。在12英寸项目上,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曾向中芯武汉厂提供68亿元的中长期贷款。同时,国开行还为此与湖北省政府签约贷款8.1亿元,期限10年。2006年底,中芯国际在上海兴建成第二座12英寸厂,而其第三座12英寸厂也已经在武汉动工。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表示,中芯国际将在未来两年内一举超越全球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与台联电。 

  事实上,就在华虹8英寸生产设备入厂两个星期后,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在张江也举行了“开放式中试线建设及相关关键工艺技术开发”(下称“中试线”)建设项目的开工仪式,该项目将建成3000平方米12英寸的试验厂房。目前,中试线已完成增资扩股,新增上海创投、上海大盛、张江集团三家股东,注册资本从1.15亿元增至3.106亿元,还完成了土地转让、环境测评、立项审批等所有施工前准备工作。 

  另外,由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报的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项目近日也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成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该项目总投资为11.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一条具有8~12英寸、工艺水平90~65纳米、与大生产环境相匹配的开放式中试线以及配套的测试和分析环境。 

  “华虹没有这样好的运气,王总的失落是必然的。”多位华虹集团员工说。 

  可靠消息称,离职后的王宁国暂时先回美国度假,但业界的思考却异常复杂:海外高级职业经理人如何在高科技国企里施展拳脚?企业该如何应对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国家又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芯片产业?这一系列的问题,似乎也不是某些分析师所概括的“资金是门槛,技术是核心,产业链是土壤,而这一切的关键是人才”那般简单。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