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会改变商业模式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4月、7月和10月,在英特尔第一、二、三财季财务报表发布后,媒体用《英特尔财报点燃技术行业希望之火》、《再创历史纪录!英特尔季报业绩涨34%》、《英特尔第三季财报营收111亿美元 刷新历史纪录》这样的赞美或带感叹号的标题进行报道。在这一派大好的形势下,探讨英特尔会不会改变商业模式,难避哗众取宠之嫌。
长久以来,英特尔的成功之路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用最好的芯片设计团队、最新的生产线为用户持续不断地提供性能最佳的处理器,从而获得最佳的商业回报。这在PC、服务器市场上迄今依旧是最佳的模式,因为用户对PC和服务器这样的通用计算平台的主要需求是性能高、功能全,价格和功耗还居其次。
这一商业模式也是市场竞争的利器。英特尔工艺和内核每年交替升级的“钟摆计划”所需新建和升级生产线的费用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在AMD剥离制造业务之前,这种“嘀嗒”声曾经吵得AMD彻夜难眠。
然而,移动互联网和消费电子数字化的浪潮带来的嵌入式CPU市场需求要显著超过通用CPU。英特尔财报要想再创新高,必须进入嵌入式CPU市场。
与通用CPU基于性能优化不同,嵌入式CPU是基于应用优化的,或者说是按用户需求定制的。嵌入式CPU把应用不需要的部分裁剪掉,再通过SoC技术把所需的外围电路集成在一起,从而满足用户在体积、功耗和价格上的需求。
与特定应用的结合改变了嵌入式CPU厂商的商业模式。ARM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ARM专注于内核、GPU、基带、内存等嵌入式CPU所需的IP(知识产权),而由多家CPU厂商来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购买相应的IP,再到相应的Foundry厂去代工制造芯片。iPad之所以续航时间长达10个小时,就是因为苹果购买了ARM的架构授权,为iPad量身定制了A4处理器。
批量大、品种少的通用CPU与批量小、品种多的嵌入式CPU在商业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严格意义上说,车载信息设备更像是通用CPU,至少现在它对功耗、体积、成本都不敏感,因此,英特尔的凌动CPU可以大显身手,但在其他移动领域则未必,英特尔第三季财报也指出,凌动CPU和芯片组收入环比下滑4%。英特尔要在嵌入式CPU市场取得成功,也应该遵循“化整为零”的市场规则。
今年11月,英特尔与Altera公司合作,将其FPGA嵌入到凌动CPU中;同月,英特尔又历史性地开放生产线,用22nm工艺为Achronix公司生产芯片。去年,英特尔宣布,将凌动CPU交由台积电生产,以便在凌动中添加第三方的IP,遗憾的是合作没有执行。无论如何,人们看到的是英特尔在尝试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