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会投入开放硬体运动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开放硬体运动源自于Linux的开放源始码的概念,希望能透过极为低廉的硬体成本,再搭配不同的模组,再利用自已的创意,写成程式码后烧录进系统,以让自已的创意能在最低成本的情况下来让自已的创意发挥到极限。甚至进一步能让自已的创意商业化,以形成一个正向的商业循环。而在国内一般的报章杂志或是产业媒体,其实不难发现这类的报导相对较少。主要的理由在于台湾的主流媒体仍然以财经相关的面向报导居多。
如果简单看一下这些投入开放硬体的业者们,大多都是MCU业者居多,微处理器业者反而较少,相对知名的,国内以威盛较为积极,国外则以是博通为其代表。再深入一点来看,其实也发现绝大多数的晶片业者是属于ARM阵营,从ARM过去一直以来就在强调「生态系统」与「开放」的市场策略来看,也不难推敲出,在开放硬体运动这波风潮之中,ARM在某程度上已经抢占市场先机。
而我们再看看英特尔本身,撇开行动装置不谈,英特尔在PC领域的确可以呼风唤雨,但综观来看,全球PC市场早已是积弱不振,在供应链的部份也已经陷入杀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尽管英特尔仍然能维持一定的获利能力,但为了追求企业成长,行动运算装置这种拥有庞大市场的产业,绝对是英特尔的首选目标。
但英特尔是否也会投入开放硬体运动?至少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的,原因在于这个运动,目前在台湾并没有形成一股大家争相投入的风潮,依照台湾的IT产业的状况,英特尔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实质影响力来看,台湾大多的业者思维,还是偏重:「量大的市场」但开放硬体运动,则是在各种不同的应用市场来寻求市场差异化,以获得极大利润,量虽少,但毛利率相对较高,这也不失为另一种市场策略。另一方面,英特尔的思维,一向是以卖方市场为主,断不可能用极低的价格来提供参考设计板来来满足一般工程师的设计创意。
然而,英特尔没有创意思维吗?这种说法也不完全对,英特尔曾经就与NI有合作过,透过英特尔的处理器与NI的LabVIEW软体与硬体模组,来设计出一个智慧型的乒乓球打击系统,在当时也有公开展示让许多人参观。
我们应该可以这样解读:开放硬体运动可以说是产业界的自发性行为,虽然也有营利的成份在里面,这也包含了工程师的「自我实现」的思想。
但对英特尔而言,该公司虽然也投入了不少资源在学术研究领域,但毕竟开放硬体所涵盖的应用范围太广,英特尔当然无法全部通吃。反观ARM阵营,不仅拥有许多晶片业者的支持,加上晶片价格如此的低廉,又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设计弹性,当然会受到许多工程师们的青睐。
但长期来说,英特尔会加入吗?也许,等到开放硬体运动真的成为全球不可避免的浪潮后,英特尔才会下定决心投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