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品为何有行无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春晚Alpha 1S的登台,给全国众多的家用机器人企业打了一记强心针,纷纷奔走相告,仿佛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就等待淘金者光临了。
的确,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管家……这些概念从2000年起就不断的被热炒,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普及化在各个政府和企业的日程表里越排越近,好吃懒做的人类坐等机器人无微不至照顾的梦想似乎在逐步照进现实。
现在的家用机器人,很直接的说,它就是20多年前的手机,就是30多年前的个人电脑,正处在爆发增长的前夜。
但是,凡事就怕但是。如今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有一个怪现象:产品在行业内被普遍看好,但是最终没什么销量,非常尴尬,比如小鱼在家概念炒的火热,最终实际销量实在寥寥,不足为外人道也。
原因是什么?价格太高?产品知名度低?不知道有没有人想清楚,反正没有人说明白。其实道理并不复杂,今天咱们用经济学里边际曲线的工具来给大家分析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未来会是怎样的。
事实上,在家用机器人领域,现在的技术水平能够造出来的产品,和普通用户对于智能家用机器人的期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一方面消费者对机器人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会想的很离谱,比如有人就问:机器人能给我洗衣服吗?能给我做饭吗?这种要求对机器人现有技术水平来说,太难了。不是不能做,而是成本太高。现有技术水平,消费级机器人的功能必然是十分有限的。
另一方面,消费者因为没有体验,难以认同产品功能的价值,不会愿意花很多钱为“看上去意义不大”的功能买单。
就是说技术能力上,现在能造出来的产品只能是蓝线以上的,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是橙色线以下的。
这样,功能在消费者眼里“差不多”的机器人,限于成本,价格让消费者无法接受。而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市面上那些个产品……不说也罢,你拳头大小的东西,摆在桌子上,只能转转头,居然好意思说自己是机器人?你还是放过机器人吧……
因此单纯的降低成本绝对不是机器人的成功坦途,甚至可能是取死之道。
但是机器人的未来肯定是光明的。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首先产品功能将大幅增强,同时制造成本也会相应降低,造出现在人们能够接受的产品,这时,机器人产品就会有相当的销量了。
接下去,随着销量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到机器人产品,产品功能的真正价值渐渐被消费者发现和认同,甚至形成对产品的依赖。这个过程像 20年前人们不觉得手机有必要,而现在人人都离不开手机一样。那时候,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机器人价格将大大上升,从而形成新的粉色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