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狂潮请冷静,这些问题怎么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在机器人在中国市场越来越火,但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下面是关于对机器人热潮的冷思考:
短板一言难尽
从各方看好,资本青睐,一方面预示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也显露出行业缺乏领军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行业门槛低的现实短板。机器人市场的异军突起,并不能掩盖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小而散”现状,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
“中国企业的优势更多体现在低成本、劳动密集,以及规模上,但是,核心技术空心化,核心部件依靠进口,再加上高端市场的边缘化,是目前我国传统机器人的三大短板。知名机器人生产商沈阳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称。
庞大的需求让中国毫无悬念地登上了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宝座,把分列二、三名的日本和美国远远甩在身后,但细究本土品牌在国内所占的市场份额后,却是满满的尴尬。
以工业机器人中的高端市场汽车领域为例,目前大部分市场还是处于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自主产品大约只占百分之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缺乏;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重大装备办公室主任李东介绍,目前国内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小。
“没有原创技术,我们的机器人企业大多还仅是一个组装车间而已,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基本依赖进口,我们面临的是非常严峻的现实,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罗军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与此同时也要防止将高端产业低端化,防止将资源都化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方面,防止重招商引资,轻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布局急需调理
一方面,我们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在陷入误区,另一方面,我们对机器人产业的未来趋势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布局。
制造业继续转型,供给侧改革成为共识的背景下,利用机器人产业对传统产业实现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变革,积极打造新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
中国在机器人行业的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而眼下在机器人产业上所付出的努力,同样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全国各地有超过40个以上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重镇广东,地方政府鼓励机器人领域投资势头依然不减。从2013年起,东莞市政府每年拿出2亿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佛山市政府也发文称,在佛山本地注册的机器人企业达到规定要求的,将一次性获得500万元的奖励;佛山本地传统制造企业凡是采购使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也将获得每台1万元、总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奖励。
一方面,资本纷纷进入,行业快速推进,是机器人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一拥而上导致的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的“机器人示范基地”缺乏示范性,也引起了业内的担忧。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聚集区深圳一地,就有超过200家机器人企业,但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和ABB四大顶级机器人公司却占据了深圳市场80%以上的份额,深圳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仅在10%至15%。
“一些城市仅仅依靠引进一两家国外机器人企业投资建厂,就获得‘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这样的示范基地不具有示范性、引领性、辐射性、带动性的效果。”
目前很多国内机器人企业只是作为下游的系统集成商,先采购国外的机器人,然后再给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的改造模式,难怪业内感慨,机器人换人主要还是用国外的机器人来换掉了中国的工人。
事实上,中国机器人产业现在面临两个重要机遇。首先,在未来十年全球基本进入智能制造的产业背景下,中国具有后发优势,能够与先进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其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这为中国本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良机。
但“市场换技术”将重蹈汽车产业发展覆辙,传统的招商模式不能适应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实已经开始敲响警钟。
未来2.0时代的考验
传统意义上,机器人产业化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以及服务机器人。从世界发达经济体来看,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逐渐趋于饱和,只有中国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工业机器人广泛用于汽车、电子、装备制造、化工、物流等领域。从万名工人用机器人数量上看,韩国为440台,日本为332台,德国为273台,全球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的平均数是50多台,中国不足30台。
工业机器人只是资本青睐的一部分,医疗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潜力更大,是下一个“风口”。因为相比工业机器人的激烈竞争,医疗和服务机器人领域还能被视作“蓝海”,各国均处于起步阶段。
感知的能力,以及机器的深度学习能力相比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可能更为宽广,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逐步加深的今天。正因服务机器人其细分产品类别远大于工业机器人,无论是在细分行业的独立研发,还是涉及通用模块化设计,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可能都意味着有千亿的市场空间。
三部委的规划显示,未来要突破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其中就已经将医疗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囊括在内。其中包括: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
“从市场规律来看,优胜劣汰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跟风,一拥而上,往往表面上看着轰轰烈烈,最终结果却惨不忍睹。我预计,经过未来两年的残酷竞争,可能国内机器人企业至少会有一半被淘汰。”罗军说。[!--empirenews.page--]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规划,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均将达到50%;到2025年,这两个数字均将达到70%以上。
传统机器人领域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机器人产业2.0时代即将来临。罗军建议,可以利用各地现有的优势,建立国家积极构建以广州-东莞-深圳、上海-苏州-南京、北京为主轴的三条高科技走廊,用十年时间初步建成科技研发中心、人才教心、孵化中心、资本中心,同时将生产加工基地逐步向中西部等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