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芯片”之战:中国或迎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次国际转移浪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导读
国内庞大的智能产业,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进入新阶段,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对集成电路产业及产品的需求,面临在更高水平和更高量级的爆发性机会,这是多个地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现实基础。
在新一轮基于高新技术的转型中,集成电路成为各地竞相角逐的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庞大的产业运作空间,正被地方政府敏锐拿捏。
3月2日,华虹半导体无锡项目(一期)正式启动,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3月27日,紫光集团与重庆正式签约,注册资本金达1000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其配套项目。今年,中芯国际(上海)、格罗方德(成都)和台积电(南京)等标志性项目预计投产。
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在2017年创下近年最大增幅。在中国,集成电路已取代原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运行情况》显示,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金额2601.4亿美元,贸易逆差1932.6亿美元。
SEMI数据显示,全球将于2017–2020年间或投产62座半导体晶圆厂,其中26座设于中国,占全球总数的42%。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集成电路被首次列为制造业工作重点的首位。
“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已到来”,从业25年的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安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最大的机遇在于摩尔定律在物理层面已逼近极限,进入后摩尔时代,全球正处于技术突破阶段,而这恰好为集成电路产业在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中国也迎来了集成电路产业的第三次国际转移。
3月30日,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关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为加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国产化进程推出新政,这将大力推进高端制造的追赶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认为,集成电路的大投入、多人才等密集型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和产业投资者要更新发展的方法论。
清华大学教授、微电子所长魏少军表示,相关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发展集成电路对中国的重要意义,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与世界对标:整合上游设计企业
集成电路和芯片产业是体现一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类电子、汽车等行业。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是产业投资者和从业者的努力方向。
从产业链看,集成电路可分为设计、制造、封测等3个环节。从中国现有实践看,规划或上马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领域,而封测则拥有进入排名世界前三的企业,薄弱之处在于设计。
集成电路的生产流程以电路设计为主,由设计公司设计出,然后委托芯片制造厂生产晶圆,再委托封装厂进行封装测试,最后销售给电子整机产品企业。就设计而言,是利用加工工艺,集成于一小块半导体晶片上的一组电子电路。因此,芯片技术以及设计、封装技术发生质的转变,将引领芯片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中国有可能面临一个重大的机遇期。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设计是产业链上游,属于创新密集型、轻资产行业,对于“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战略的实现十分重要。
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长期目标,按“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做大做强,并分别在2020年、2025年达到40%、70%的自给率。
正是因为设计的薄弱,导致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比如,存储器几乎完全依赖进口,高端芯片高度依赖进口,国产CPU总体水平仍落后于国际主流3-5年,计算构架仍依赖于国际x86、ARM、MIPS等几大架构的授权。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对记者表示,设计无法快速逼近国际水平的原因在于产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这是高度需要创新、高度人才聚集、较长时间积累才能有突破的。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美国仍处于国际集成电路的第一方阵,几乎霸占了全球的民用领域,而市场和消费者多年来对美国的设计形成了发展和使用的路径依赖。
“从开始使用的就是美国企业设计的,这在较长时间内很难摆脱。”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梅滨向记者解释。财通通信电子首席研究员赵成指出,半导体起步于美国,产业转移途经日本、韩国,到达中国台湾最后迈向中国大陆。
美国的先发优势在现实中几乎无法避免。“比如,我们某产品的专利只有在美国获得授权,才能被更多的下游企业接受,因为它代表了最高水平。”无锡力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秘毛成烈对记者表示。
受访的多个企业人士认为,因为中国对高新技术的产权保护有待完善,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不少企业等着他人创新,然后再模仿制造,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多方调研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已在部分细分市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但整体上的技术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并未改变。同时,因统计口径的差异,行业自给率只有近30%。
就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现状,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委书记、执行副总裁徐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产业有优势、有大项目支撑的城市来说,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促进设计企业的整合重组。以全国1380家设计企业为例,整体上小而散,如前191家企业能够整合,可占到全国90%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