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科技巨头准备突击进入智能手环领域,为何这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智能手环领域各大公司开始动作频频。先是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在 11 月 1 日宣布收购 Fitbit,后者是创立于 2007 年的可穿戴设备公司,曾在 2015 年苹果推出 Apple Watch 后紧接着推出了智能手表 Fitbit Blaze;11 月 5 日,小米也发布了它的第一款智能手表,长相和 Apple Watch 没什么差别。
小米旗下首款智能手表搭载高通旗舰级可穿戴处理器——骁龙 Wear3100 4G,采用 1.78 英寸方形屏幕,有标准与尊享两个版本。
最近几年,很多人都在说智能手表有点鸡肋:功能和使用场景不多、需要和智能手机搭配使用、续航差……但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最近公布的 2019 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智能手表销售数据显示,其销售情况实际上还不错。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总计达到 1400 万只,其中 47.9%的份额来自苹果的 Apple Watch。也就是说,每个月,苹果都会卖出超过 200 万只 Apple Watch,这个数字超过整个瑞士手表业的当月全球发货量。
但如果跳出手表这个门类,将这些数据与以 iPhone 为代表的其他智能硬件的成长速度相比,Apple Watch 的成绩就算不上多惊艳了。
那么,为什么不断有技术大公司仍积极进入这一领域?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为手机服务
大多入局智能手表领域的公司,其目标并不是替代传统手表。可以说,对于这些公司,尤其是智能手机制造商来说,智能手表在其产品矩阵里与其说是一条单独的产品线,更像是其核心产品——智能手机的配件。
甚至这个品类里占份额最大的 Apple Watch,很长一段时间,用户都只能通过手机中的 Apple Watch 应用程序管理其第三方应用程序的下载和更新。直到今年 6 月,苹果在更新 watchOS 6 时才首次将手表的 App Store 直接嵌入到 Apple Watch 中。
尽管 Apple Watch 市场份额占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近一半,他对于苹果来说仍是智能手机的配件。
智能手表的“配件”定位,既符合这些公司的营收现实:不管这些技术公司如何自我定位,它们的核心收入仍来自手机。仍以苹果为例,其 11 月 13 日公布的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 640 亿美元的季度营收中,iPhone 贡献了 333.6 亿美元,占比仍然超过一半。
更进一步,这也符合公司们的战略。长期以来,苹果的策略都是通过增加新硬件而让 iPhone 更好用、从而增加公司整体收入的,而不是反过来。比如有了 Apple Watch 之后,其实是让加载了微信、支付等应用程序的 iPhone 更好用了,它们有了更多顺延场景——事实上,在证明自己可以成为独立的细分市场之前,iPhone 也曾扮演类似 Apple Watch 的角色。
争夺腕部
当然,这也意味着,智能手表为手机服务仍只能是个短期策略。长期来看,包括苹果在内的技术公司要争夺的其实是消费者的腕部。
这个人体最灵活的部位可以带来的生意空间值得想象:首先是健康产业,技术公司们如今都试图在身体数据监测、慢性病管理和急性病急救等方面施展拳脚。
Facebook 也曾试图收购 Fitbit,错过这笔交易后,Facebook 转而收购了同样开发腕部可穿戴设备的初创公司 CTRL-Labs,这家公司通过镶嵌在手环上的皮肤传感器监控用户手腕上的各种神经元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Facebook 初步计划将其用进 AR 设备中。
谷歌母公司字母将斥资 21 亿美元收购的 Fitbit 也曾被 Facebook 看中。
对于健康产业,Apple Watch 每年都会更新它的传感器和操作系统,以适应新的运动和健康功能。第一代 Apple Watch 提供站立提醒和卡路里计算功能,第四代开始监测心率,第五代加入防摔倒监测和 SOS 呼叫,其美国版本中还内置了心电图功能,该功能通过在手表背面植入微电极来测量用户的相关身体数据。
这时候,智能手表已不再是单纯的时间机器,而是需要经各国医疗主管单位许可才可入市的医疗器械——谁都知道,比起前者,这才是刚需,且利润丰厚。每家技术公司都在觊觎这种腕部“脑机接口”。
健康之外,还有时尚
Apple Watch 在 2015 年正式上市时,当时外界很多声音都预测,苹果此举主要是想进军时尚产业。但两年之后其调转了方向,转而大力投健康产业。
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苹果在 Apple Watch 上实践的其实是时尚与健康并重的策略。这一点你从它迄今仍在积极同爱马仕和耐克合作腕带就可以看出—— 一条售价 4000 元的爱马仕腕带圈住的绝不是一个慢性病患者。
Apple Watch 与爱马仕合作款。
Apple Watch 真正定位的是生活方式。三年前,也就是第二代 Apple Watch 发布的时候,它在中国加入了一个由耐克、星巴克和一些夜跑团体组成的生活方式团队,由星巴克提供饮品,耐克提供运动安全装备、Apple Watch 提供运动监测,如此,形成一种爱慢跑、喝咖啡、用 iPhone 拍照、戴智能手表的组合文化。
交互方式革命仍在路上
不过,这些做法固然令 Apple Watch 成了一个好商品,但距离一个好产品仍有不小距离。即便在该细分市场占据一半份额,Apple Watch 也称不上足够好用或足够必要。比如,随着应用程序越加载越多,在方寸之间寻找应用的体验并不友好。再比如,在嘈杂环境中抬起手腕呼唤语音助手 siri 的体验同样令人尴尬。
但是这些问题未来都可以通过交互方式革命来解决,一个迹象是,苹果在其蓝牙耳机 AirPods 中也加入 siri 后,操控小屏甚至无屏的设备成为可能。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独立。这也是以 Apple Watch 为代表的智能手表可以从 iPhone 的成功上学到的一点——当年 iPhone 的成功就始于与音乐播放器 iPod 脱离,不仅有了独立的 App Store,还有了独立的开发者团队。商业就是这样。
虽然智能手表出货量仍无法与传统手表相提并论,但如同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智能手表毫无疑问也将推动传统手表用户的升级换代需求。智能手表是否取代智能手机暂且不论,只在传统手表转向智能手表的大潮中,就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等待新玩家去开拓。
不过,运动健康手表、儿童电话手表这两个细分领域已经相对成熟,并且格局初定。还有企业甚至将目光投向了老人智能手表领域。
另外,在雷军所定义的智能手表概念中,也即拥有蜂窝功能、可下载安装 App 的智能手表产品上,还有待入局的新玩家进一步探索。当然,这类产品遇到的续航、App 生态等方面的挑战也会更大,有待整个产业链共同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