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海尔领衔传统家电大秀“肌肉”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海尔通过微信公众号,在全球率先公开旗下三家互联工厂的实时生产情况。海尔不怕泄露商业机密吗?
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好奇的目光将为“海尔生活家电”的微信公众号吸引更多粉丝;可视化、能接受个性化订单的互联工厂,相信也将为海尔带来更多用户。
这种“创新营销”的背后,是海尔对工业能力的自信。海尔家电产业集团智能制造总监张维杰向媒体记者表示,海尔互联工厂是对国家的“高端制造2025”的响应。
不是所有产线都“透明”
海尔这次公开的“透明工厂”有三家,分别是辽宁沈阳冰箱厂、河南郑州空调厂和山东青岛洗衣机厂。
除了微信公号,在国内,消费者通过海尔直销人员(海尔员工已开设了上万家的微店)的手机和海尔的卖场电视上,也可以看到海尔“透明工厂”的实时生产情况。
张维杰说,海尔将互联工厂向全世界开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海尔互联工厂可以按照用户的个性化订单需求实现自运营。但对于非海尔用户,却无法与海尔互联工厂产生连接与交互。“透明工厂”项目就可以让非海尔用户监控到海尔制造的实时场景。另一方面,海尔能够让全世界消费者随意窥视达到保密级别的线体,这也是向消费者传递自信的举动-——一个可以让消费者监督的企业一定可以生产出品质卓越的产品。
之所以选择现在开放,张维杰说,海尔互联工厂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善,其柔性化的智能制造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海尔希望通过向世界开放互联工厂来证明中国企业的智能制造实力,实现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端制造的同步,乃至超越。
媒体记者留意到,目前公开的海尔生产线,产品并不是最高端的,如沈阳冰箱工厂公布的只是双门冰箱的“门体智能配送线”、“U壳智能配送线”。只要点击微信中的图片,透过工厂里固定的摄像头,就能看到这家“少人化”工厂实时的生产情况。
张维杰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批,未来高端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也都会看到。
个性化“订制”模式
镜头里,海尔的互联工厂,流水线基本上没什么工人,机器人挥动手臂进行空调总装等工作。
“海尔‘透明工厂’的优势主要有两方面。”张维杰说,首先,海尔“透明工厂”可以实现生产全流程的“可视化”。海尔在全部互联工厂中安装了摄像头,全球消费者通过分布在每个互联工厂的摄像头,可以直接看到工厂的实时生产画面。其次,海尔“透明工厂”可以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为用户提供上百种柔性定制方案,满足个性化需求。
据张维杰介绍,海尔现在通过三种定制模式,快速响应用户个性化、碎片化需求。一是“模块定制”,就像自助餐一样,通过模块自由搭配;二是“众创定制”,有一个用户提出一个创意,其他用户可以与其交互,大家共同在这个创意上不断迭代,最后形成一定的量以后,互联工厂可以即时生产,实现用户的设计和制造;三是“专属定制”,用户独一无二的设计,比如其照片可以印在洗衣机的盖上,这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实现。
互联工厂与自动化工厂有什么区别?张维杰认为,互联工厂是在模块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互联工厂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配置资源,实时满足用户需求。”海尔通过打造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互联工厂体系,实现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机器与环境的连接,让机器、生产线、产品、用户之间实时互联,最终使工厂更快、更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客户的大规模定制。
白电巨头秀工业“肌肉”
无独有偶,上周国内另两大白色家电巨头美的、格力,在生产自动化上也有大动作。
8月4日,美的集团与安川电机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斥资4亿元组建两家合资公司,一家生产工业机器人,另一家生产服务机器人。这两家新的合资公司,分别由安川电机、美的集团控股。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认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趋势,此次机器人合资项目将加快美的布局“智慧家居”和“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
近年,美的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以应对招工难、人工成本高的挑战。截止2015年上半年美的机器人应用超过800台,美的2015-2017年在机器人应用上的投资预计超过10亿元。
从应用到正式切入机器人产业,美的早有布局,旗下威灵电机已生产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伺服电机;2014年成立机器人研究所;2015年又参建华南机器人研究院。这次与全球四大机器人制造商之一的安川电机合资,美的是想把握中国制造业升级和老龄人社会的商机,为美的集团未来的发展开辟“第二条跑道”。
格力电器在珠海的自动化工厂也首次向媒体开放。2011年,格力便开始了“机器换人”,已成立了自动化技术研究院、自动化设备制造部。至今,格力自主研发出了工业机器人、自动AVG、注塑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等超百种自动化装备,部分已应用到格力的生产线上。截止2014年年底,格力自动化设备制造部累计产出设备1660台、工装1482套。
“目前能够满足我们生产要求的高端设备基本是从国外进口的,我心有不甘,但我们又不能只是模仿别人。所以我们决定自主研发这些设备,目前我们的自动化研究人员已经有2000多人,很多生产设备都是格力自主研发的,可以说现在的格力差不多是一个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了。”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
向互联网转型,是中国家电业的共同命题。海尔、美的、格力不约而同地“秀”出工业“肌肉”——自动化生产能力,表明无论如何转型,工业能力仍然是比拼的“真功夫”。